閆寧寧
摘 要:現(xiàn)在正處于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種媒介都在利用全力去爭奪人們的“時間”。對于學生來說,更是他們爭奪的主要戰(zhàn)場,學生每天都可以輕易獲取大量的資訊及娛樂項目,例如刷各種網(wǎng)頁、看微博、玩游戲、看電視劇等。那么作為教師要想上好一門課,留住學生的心,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面臨的難度更大。因為現(xiàn)在不只是要求教師單純對知識點的講解 ,還需要在講解中能夠具有趣味性、充實性。每次課堂內(nèi)容的準備,背后可能需要加之大量的“閱讀”。
關鍵詞:消費者行為學;閱讀;時間爭奪戰(zhàn)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3.084
1 現(xiàn)狀分析
在當今社會閱讀變得似乎越來越簡單,因為我們現(xiàn)在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開放資源,使得獲取資源的過程變得簡易。我們可以輕易地購買到紙質(zhì)書目、可以拿到電子文章還可能是免費的、開放的課件、甚至一些名牌大學的公開課、名人演講等等。資源的獲取過程似乎簡單了,但是大家對于這些知識的熱情反而并沒有隨之升高,而且是面臨更嚴重的“時間爭奪戰(zhàn)”,要與游戲時間、微博時間、游玩時間、娛樂節(jié)目觀看時間等等事項爭奪,而往往后者顯的更有趣。
我們所面臨的學生,對于資源的獲取變得更容易了,相對的將他們留在課堂更多的是將他們的心留在課堂就更難了。這時候就需要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與其他娛樂資源爭奪時間并引導學生對于時間及精力的分配方向。那么單純的課本教學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訴求,當然這就需要教師大量的“閱讀”不斷地積累。
何為閱讀呢?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視覺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圖片,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閱讀的對象使人最容易聯(lián)想到的就是文章的閱讀。這兒指到的閱讀可能是更廣義地概念,包括書目的閱讀,也包含一些公開課、名人演講等視頻資源的觀看。針對一些管理學院課程,閱讀可能在課堂教學中顯得更為重要。課堂上不是簡單的講解課本知識,可能更多的是案例補充、知識點的擴展,更多地是源于積累及不斷學習地過程。
2 實例說明-以消費者行為學為例
剛開始接觸到這門課的時候,感覺很有意思,但也是很發(fā)愁,不知道怎么向?qū)W生準確傳達這門課的要義。消費者行為學是系統(tǒng)地研究消費者心理活動現(xiàn)象、變化規(guī)律及其在消費領域中的應用科學。它具有跨學科性及實踐性。那么整個教學內(nèi)容如何安排,才能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門可以自我學習不斷擴充并能實際應用的一門有意思的課而不是簡單地認為這就是一門課,單純的通過上課聽講,一本書的學習就能滿足學習需求?
現(xiàn)通過教材前三章的教學過程說明及個別知識點的講解過程說明展現(xiàn)教師自我“閱讀”的重要性,及對學生“閱讀”的引導作用。
課程開始,參閱了老羅《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這一個演講,羅老師以創(chuàng)業(yè)者的身份述說了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自身面臨的問題,并開始閱讀《消費者行為學》、《贏》、《怪誕行為學》等書目,以尋求解決之道。課堂上截取8分鐘的視頻介紹這門課而并不是簡答的介紹說《消費者行為學》(第10版)是世界經(jīng)典教材,被全世界商學院選作必修或選修的教材。通過此段視頻學生可能更容易接受也更認可。
第一章消費者行為學導論,在分析針對消費者的營銷時,推薦學生觀看《網(wǎng)易態(tài)度營銷》視頻,了解營銷就在我們身邊,從企業(yè)管理者及消費者的雙重角度去看營銷。相應的在導論部分,推薦了《怪誕行為學》、《贏》等書目,及《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演講。
第二章知覺,關于這個感念大家可能感覺難以理解,以“美國的貨架銷售牛奶”為例,在歐洲銷售的牛奶無需冷藏可保存5-6月甚至更長為人們所接受,反問學生如果是我們呢?我們會認為這是不健康的,是不好的,至少是比保質(zhì)期短的牛奶要差,如果國外的品牌進入與本土品牌競爭勢必要扭轉(zhuǎn)人們的這種知覺。在對應的知識點,為學生介紹推薦了《海底撈你學不會》、《慢食之后》、《少有人走的路》及《中國式管理》等書目。
第三章學習與記憶,講到記憶時開篇問學生如果沒有記憶會如何?是什么讓我們能夠和人交流,知道講到哪里了,說了什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從自身的角度思考。在講到懷舊營銷時一起觀看了“尋找80后紀念館”的廣告,讓學生去切身感受什么是懷舊營銷。引用《記憶人人hold住》中記憶代辦事項的小例子引導學生了解圖片記憶方法,從而了解神秘的記憶,同時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在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借助了視頻廣告、電影片段、教學案例及相關研究成果用于充實課堂。課后,向大家推薦了《女心理師》、《記憶人人hold住》等書目,推薦了動畫片《頭腦特工隊》,推薦了電影《記憶碎片》、《雨人》、《戀戀筆記本》、《超體》,推薦了BBC—如何喚起你的記憶?,推薦了TED:“你的短期記憶”如何理解世界;每個人都能掌握的記憶技巧等相關資源。
在之后的章節(jié)中也是采取相似的教學手段,結(jié)合實例對知識點進行講解,為適應學生訴求,課堂上采用一些視頻資源協(xié)助教學,應用最新研究成果與學生分享。相繼為同學推薦了《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簡單的藝術》、《得未曾有》、《皮囊》、《自控力》等書目,TED:社交媒體和性別消失等前沿研究成果,《邏輯思維》、《中華文化的特質(zhì)》等公開視頻資源。不再是單純的課本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滿堂灌”,最大限度的搶奪學生的時間與精力,使他們盡可能的在課上能夠遠離手機、遠離游戲。
3 總結(jié)
一門課的完成其實是教師自我完成輸入到輸出的轉(zhuǎn)化過程,也是自我提升和自我學習的過程。在授課過程中既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不斷進行知識提煉深化的學習者。整個課程的設計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課堂上視頻資源的引用也有一定的學科限制性,比如自主學習氣氛不濃甚至大部分學生缺失這項能力等問題。如何進一步深化知識點,如何與娛樂性吸引力如此強大的游戲、綜藝節(jié)目、電視劇等搶奪學生的精力與時間,這些都為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需要進行大量的閱讀,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參考文獻
[1]孟秋蘭. 關于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思考[J].科學時代,2014,(22).
[2]符國群.消費者行為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邁克爾.所羅門.消費者行為學[M].第10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4]Peter Doolittle-“你的短期記憶”如何理解世界:TE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