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這就是中醫(yī)說的“藥食同源”,民間有“十月蘿卜小人參”“冬食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的諺語。那么究竟蘿卜為什么會享有“小人參”的稱號呢?怎么吃蘿卜才能發(fā)揮其最大功效呢?對此,記者采訪了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主任中醫(yī)師袁丁。
秋吃蘿卜調(diào)氣血
蘿卜是秋冬季節(jié)市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更有人將蘿卜稱為“小人參”,可卻很少人知道蘿卜的功效。對此,袁丁表示,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蘿卜性平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便、生津止渴、補中安臟等功效。同時蘿卜的藥性也可入肺、胃經(jīng),對食積脹滿、咳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頭痛有一定的療效。一般十月寒氣凝結(jié),人體會感到氣滯血瘀,這時候食用以行氣為主的蘿卜,就能給人體起到調(diào)氣血的作用。
同時,蘿卜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一般水果還多,它所含的維生素A、B以及鈣、磷、鐵等也較豐富。特別是蘿卜中含有很多能幫助消化的糖化酶,能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欲。而胡蘿卜中有豐富的胡蘿卜素,能提高新陳代謝,美容養(yǎng)顏。
蘿卜食療勝良藥
入秋以后,氣候就變得日趨干燥,此時上呼吸道和口腔黏膜濕度較低,會引起炎癥或干燥,繼而引起以“肺癥狀”為主的一系列癥狀,比如口干舌燥、咳嗽、傷風等。袁丁表示,蘿卜不但營養(yǎng)豐富,還有較高的食療價值,入秋蘿卜勝似良藥,這個時候吃蘿卜最為養(yǎng)陰清熱,潤燥止渴,民間也會用來治療多種疾病。
蘿卜豬腎湯
材料:蘿卜200克,豬腎1副,生姜10克。
做法:將蘿卜、生姜切片,豬腎切如腰花樣,放沸水氽片刻,加清水、蔥、椒、姜、料酒等,武火燒沸后,去浮沫,再下蘿卜,同煮至熟,調(diào)味。
功用:養(yǎng)心益脾,補腎固精。
適用人群:心脾兩虛之早泄,伴心悸肢軟,食欲缺乏食少者。
蘿卜牛肺二冬湯
材料:白蘿卜、牛肺各500克,麥冬30克,天冬20克,甜杏仁15克,生姜適量。
做法:將牛肺、蘿卜切塊,同放砂鍋中,武火煮沸后,轉(zhuǎn)文火燉至爛熟,調(diào)味服食。
功用: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適用人群:患肺炎后氣陰兩傷,咳嗽痰少,口干心煩,低熱者。
蘿卜粥
材料:蘿卜、大米各100克。
做法:將大米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后,調(diào)入蘿卜粒煮熟。
功用: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下氣寬中,消食化痰。
適用人群:食積脹滿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