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祺
【摘 要】 在初中政治課程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思維,指的是教師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結合,使政治教學更具生活化色彩,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還能夠造就和鍛煉初中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所以,初中政治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保證生活化思維的合理滲透與運用,不斷豐富教學模式,全面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 初中政治;生活化思維;課后實踐
一、生活化思維教學的政治特征
初中政治課程教學的任務與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使其能夠采用敏銳眼光看清錯綜復雜的各種社會問題與現(xiàn)象。所以,初中政治教師應將部分關于國計和民生的熱門事件,積極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例如,在進行《維護消費者權益》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列舉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重大事件,比如,每年的3.15晚會、根據(jù)反壟斷法對大型汽車生產(chǎn)企業(yè)和奶粉生產(chǎn)企業(yè)的處罰等,通過這樣的事例和教學活動,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國家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頒布的法律和制定的國策,使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二、生活化思維教學的時效特征
在初中政治教育活動中,由于教師面臨多種形式的社會問題與現(xiàn)象,負面因素也層出不窮,學生在學習政治知識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與積極性往往會受到影響。因此,初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提升生活化思維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應認真做到與學生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將部分社會事件引入到教學活動中。
三、生活化思維教學的鄉(xiāng)土特征
在一般情況下,初中生都是在本地學校就學,他們對當?shù)氐氖拦?、人情和風土等都有一定的了解、認識與掌握,并且還保持著特殊的自然親近感。因此,初中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思維時,應密切結合本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地理等知識,努力構建富有鄉(xiāng)土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
四、變生活素材為教育的活教材
在中學階段存在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就是“起綽號”,其中大多是根據(jù)學生的一些缺點、弱點來起的,由此而引發(fā)的矛盾也在所難免。對此,教師通常的態(tài)度是聞而不問。在筆者看來,身為政治教師有義務讓那些喜歡給別人起綽號的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正如初二時所要學習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注重課后實踐,加強生活化教學
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教學工作也應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要將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活學活用,鞏固知新。學習實踐覆蓋面很廣,家庭生活、學?;顒?、社區(qū)勞動、實踐調查,以及主題辯論、海報設計、知識調研、教室布置等,這些都是學生鍛煉自己、發(fā)現(xiàn)自身特長、展現(xiàn)自己能力的好機會。教師應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學習素材,積極參與一些有利于學習的經(jīng)濟、公益、政治文化等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在生活思維下開展初中政治教學,是對新課程教學標準的落實與執(zhí)行,教師可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提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學習政治知識,拉近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成長。
【參考文獻】
[1] 陳良建. 淺談如何構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新模式[J]. 成才之路·中、大學版,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