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蘭, 趙 鵬, 李雅明, 楊文娟, 焦 穎, 楊義密, 黎雅寧, 周 聰
(陜西科技大學(xué)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xué)院, 陜西 西安 710021)
四補益青顆粒劑是在原湯劑的基礎(chǔ)上研制而成的中藥顆粒劑,原處方來源于民間驗方,由“藥食同源”的龍眼肉、黃精、枸杞等組成,具有抗疲勞、滋補肝腎、延緩衰老、提高免疫以及防未病等保健功效[1-5].由于傳統(tǒng)湯劑服藥劑量大,攜帶、儲存、運輸?shù)炔槐?,而中藥顆粒劑具有服用劑量小、服用方便等優(yōu)點,故將其改為顆粒劑.
處方中的各味藥材多糖含量高、易吸潮、制備難,因此本文以顆粒的成型率、吸濕率、休止角等為考察指標(biāo),對四補益青顆粒成型工藝及抗?jié)裥赃M行研究.
浸膏由陜西科技大學(xué)食品與生物工程學(xué)院實驗室自制;乳糖、氯化鈉、甘露醇(天津市科密歐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可溶性淀粉、MCC、β-CD、山梨醇、麥芽糖(天津市天力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
GZX-GF101-2-BS-Ⅱ型電熱鼓風(fēng)干燥箱,上海越進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HH-2型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科偉儀器有限公司;98-1-C型數(shù)字控溫電熱套,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BSA224S-CW型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
1.3.1 四補益青顆粒劑的制備
四補益青顆粒劑的制備方法為:輔料∶浸膏=4∶1混合均勻,過14目篩,60 ℃干燥1 h,整粒,即得(水分含量<8%).
1.3.2 單一輔料的吸濕性與成型率考察[6-9]
根據(jù)文獻資料及預(yù)實驗,選用乳糖、甘露醇、麥芽糖等7種輔料,分別過100目篩,各取約2 g平攤于干燥至恒重的稱量瓶中,開蓋置于干燥器中12 h以上脫濕平衡,備用.將底部盛有氯化鈉過飽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置于室溫48 h,使其內(nèi)部相對濕度為72.5%,將上述裝有輔料的稱量瓶精密稱定重量后置于干燥器中,于0 h、4 h、8 h、12 h、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精密稱定稱量瓶與輔料的重量,按下式計算吸濕百分率、繪制吸濕曲線,對單一輔料進行吸濕能力考察,篩選出抗?jié)裥詮姷妮o料.
(1)
式(1)中:A—吸濕后浸膏粉的質(zhì)量,g;B—吸濕前浸膏粉的質(zhì)量,g.
將篩選出的輔料與浸膏混合制粒,以成型率、吸濕率為指標(biāo),考察制粒效果、吸濕能力,繪制吸濕曲線.
1.3.3 混合輔料的吸濕性與成型率考察[6-9]
在單一輔料考察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將篩選出的3種輔料,分別兩兩混合(1∶1)后與浸膏以4∶1的比例按“1.3.1”中的方法制粒,以成型率、吸濕率為指標(biāo),考察制粒效果、吸濕能力,繪制吸濕曲線.
1.3.4 不同比例混合輔料的吸濕性與成型率考察[8]
在混合輔料考察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選取抗?jié)裥詮姟⒅屏PЧ俺尚吐瘦^好的混合輔料,以不同比例混合后與浸膏粉混合后制粒,以成型率、吸濕率為指標(biāo),考察制粒效果、吸濕能力,繪制吸濕曲線.
1.3.5 顆粒的性能檢查[10-16]
按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以休止角(α)、成型率、溶化性等為考察指標(biāo),檢查四補益青顆粒劑的性能.
(1)流動性的測定
顆粒流動性用休止角(α)表示.采用固定漏斗法測定休止角,將漏斗固定在鐵架臺上,漏斗口下緣與坐標(biāo)紙的高度為H,小心地將顆粒沿漏斗壁倒入漏斗中直到坐標(biāo)紙上形成的顆粒圓錐體尖端接觸到漏斗口為止,由坐標(biāo)紙測出圓錐底部的直徑(2R),計算出休止角α.由Tgα=H(高度)/R(半徑)計算出α.
(2) 成型率的測定
將顆粒劑充分干燥后取30 g,精密稱定,依次通過一號篩和五號篩,收集通過一號篩而不能通過五號篩的顆粒稱重,計算成型率.
(2)
(3) 溶化性的考察
按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附錄,顆粒劑項下溶化性檢查標(biāo)準,取供試品10 g,接熱水200 mL,攪拌5 min,觀察顆粒溶化情況.
(4)臨界相對濕度的測定
為保證產(chǎn)品質(zhì)量,試驗對四補益青顆粒的引濕性及臨界相對濕度進行測定.配制不同相對濕度的飽和溶液,置于干燥器中,使形成各相對濕度環(huán)境,將顆粒干燥至恒重,在稱量瓶底部放人厚度約2 mm顆粒.精密稱定質(zhì)量,置各相對濕度飽和溶液的干燥器中(稱量瓶打開),于25 ℃放置吸濕96 h后至恒重,精密稱定,計算吸濕率,繪制曲線得出臨界相對濕度.
2.1 單一輔料的吸濕性與成型率考察
對7種輔料進行吸濕能力考察,每種輔料平行做3份,計算吸濕百分率,取均值.以時間為橫坐標(biāo),吸濕百分率為縱坐標(biāo)繪制吸濕曲線.結(jié)果如圖1所示.
圖1 單一輔料吸濕曲線
對7種輔料的吸濕曲線進行一元二次線性回歸,得出線性吸濕方程、初始吸濕速度、吸濕加速度及吸濕平衡量.結(jié)果見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各輔料的初始吸濕速度為:乳糖<甘露醇 表1 單一輔料吸濕數(shù)據(jù) 初始吸濕速度反映藥物開始時的吸濕速度,吸濕加速度取決于輔料本身的吸濕能力和吸濕基團的分布.平衡吸濕量越小,抗?jié)裥栽綇? 經(jīng)分析可知,7種輔料中抗?jié)裥詮姷臑槿樘?、MCC、甘露醇.將這3種輔料分別與浸膏混合制粒,觀察制粒效果,計算成型率.結(jié)果見表2所示. 表2 單一輔料制粒效果 測定顆粒的吸濕率,繪制吸濕曲線,結(jié)果如圖2所示. 圖2 單一輔料制粒的吸濕曲線 對圖2吸濕曲線進行處理,結(jié)果見表3所示. 表3 單一輔料吸濕數(shù)據(jù) 由表2和表3分析可知,乳糖、甘露醇二者吸濕量較MCC小,但乳糖有液化現(xiàn)象,甘露醇有結(jié)塊現(xiàn)象,而MCC能很好地保持顆粒的形狀. 將MCC、乳糖、甘露醇兩兩混合(1∶1)后與浸膏以4∶1的比例按上述方法制粒,實驗過程同單一輔料考察相同.觀察制粒效果,計算成型率,結(jié)果見表4所示. 表4 混合輔料制粒效果 測定顆粒的吸濕率,繪制吸濕曲線,結(jié)果如圖3所示. 圖3 混合輔料吸濕曲線 對圖3吸濕曲線進行處理,結(jié)果見表5所示. 表5 混合輔料吸濕數(shù)據(jù) 由表5可知,吸濕速度為:(MCC+乳糖)<(乳糖+甘露醇)<(MCC+甘露醇);吸濕加速度均相同;平衡吸濕量為:(MCC+乳糖)<(乳糖+甘露醇)<(MCC+甘露醇).乳糖和甘露醇與MCC和乳糖平衡吸濕率相差不大,從顆粒吸濕后的外觀性狀來看,由MCC和乳糖制得的顆粒外觀性狀最佳,無液化或結(jié)塊現(xiàn)象,制粒效果較其它兩種混合輔料好,故確定混合輔料為MCC和乳糖,需進一步考察MCC和乳糖的比例. 將MCC和乳糖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與浸膏粉混合制粒,實驗過程同單一輔料考察相同.觀察制粒效果,計算成型率,結(jié)果見表6所示. 從顆粒的制粒效果和成型率來看:隨著乳糖含量的增加,顆粒粘結(jié)篩網(wǎng)的情況逐漸改善,但顆粒的細粉也逐漸增多,硬度也隨之降低,成型率在比例為MCC∶乳糖=1∶1.5時最佳. 測定顆粒的吸濕率,繪制吸濕曲線,結(jié)果如圖4所示. 表6 不同比例混合輔料制粒效果 圖4 不同比例混合輔料吸濕曲線 對圖4混合輔料吸濕曲線進行分析,結(jié)果見表7所示. 表7 不同比例混合輔料吸濕數(shù)據(jù) 從圖4和表7可得,浸膏與不同比例(MCC+乳糖)混合輔料混合,制得顆粒的吸濕加速度幾乎相同,初始吸濕速度為:(MCC∶乳糖=1∶2)<(MCC∶乳糖=1∶1.5)<(MCC∶乳糖=1.25∶1)<(MCC∶乳糖=2.5∶1)<(MCC∶乳糖=1∶1 <(MCC∶乳糖=1∶0.5)<(MCC∶乳糖=1.5∶1),平衡吸濕量和顆粒的外觀有較大差別,平衡吸濕量為:(MCC∶乳糖=1∶2)<(MCC∶乳糖=1∶1.5)<(MCC∶乳糖=1∶1.25)<(MCC∶乳糖=1∶1)<(MCC∶乳糖=1.25∶1)<(MCC∶乳糖=1.5∶0.5)<(MCC∶乳糖=1∶1.5). 分析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隨著乳糖比例的增大,顆粒的平衡吸濕量逐漸降低,抗?jié)裥灾饾u增強,當(dāng)乳糖的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時,顆粒的平衡吸濕量變化趨于平衡狀態(tài)且出現(xiàn)液化傾向.而隨著MCC比例的增大,顆粒的平衡吸濕量較大,但實驗中發(fā)現(xiàn)當(dāng)MCC與乳糖比例適中時,既有較高的抗?jié)裥杂帜鼙3州^好的顆粒狀態(tài). 綜合制粒效果、顆粒的成型率、吸濕性和外觀性狀,確定處方MCC∶乳糖=1∶1.5為最優(yōu)輔料配比,即浸膏∶混合輔料(MCC∶乳糖=1∶1.5)=1∶4,所制得顆粒能保持較好的顆粒狀態(tài),成型率為94.56%. 在前期試驗的基礎(chǔ)上,取規(guī)定量浸膏粉與輔料(MCC∶乳糖=1∶1.5)混合均勻(浸膏∶混合輔料=1∶4),以休止角(α)、成型率、溶化性等為指標(biāo)對所制得的顆粒進行綜合評價. 2.4.1 流動性的測定 按照章節(jié)1.3.5中(1)所述方法,依次測定三批顆粒的流動性,結(jié)果見表8所示. 表8 顆粒流動性考察結(jié)果 休止角越小,流動性越好.一般認為α≤30 °流動性好,從表8可知,混合輔料(MCC∶乳糖=1∶1.5)制得的顆粒流動性好. 2.4.2 成型率的測定 按照章節(jié)1.3.5中(2)所述方法測定顆粒的成型率,結(jié)果見表9所示. 表9 顆粒成型率考察結(jié)果 不能通過一號篩和能通過五號篩的顆粒及粉末總和占比越小,顆粒成型性越好.根據(jù)表9可得,占比均小于15%,由此說明混合輔料(MCC∶乳糖=1∶1.5)制得的顆粒成型率好. 2.4.3 溶化性的考察 按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附錄[10],顆粒劑項下溶化性檢查標(biāo)準對四補益青顆粒劑進行檢查,結(jié)果見表10所示. 表10 溶化性結(jié)果 溶解速度越快,澄青度越好,可見異物越少,說明顆粒的溶化性越好.從表10可知,混合輔料(MCC∶乳糖=1∶1.5)制得的顆粒溶解性好. 2.4.4 臨界相對濕度的測定 按照章節(jié)1.3.5中(4)所述方法,配制不同相對濕度的飽和溶液,計算吸濕率.以吸濕率為縱坐標(biāo),相對濕度為橫坐標(biāo)作圖,根據(jù)做圖法得出各處方的臨界相對濕度值.結(jié)果見表11和圖5所示. 表11 顆粒CRH的測定數(shù)據(jù) 圖5 四補益青顆粒在不同溫度下的吸濕率 由圖5中曲線作切線,切線相交處向橫軸做垂線,即得臨界相對濕度為67.68%,而浸膏直接干燥得到的浸膏粉臨界相對濕度為55.55%,前者與后者相對臨界相對濕度提高了12.18%,這說明添加一定量輔料后,顆粒的抗?jié)裥阅軌虻玫礁纳? 通過測定吸濕性、成型率等指標(biāo)確定了四補益青顆粒劑的處方為混合輔料(乳糖∶MCC=1.5∶1)∶浸膏=4∶1.成型工藝為混合輔料∶浸膏=4∶1混合均勻,過14目篩,60 ℃干燥,整粒,得到抗?jié)裥詮?、成型率高的顆粒.綜合性能指標(biāo)考察結(jié)果,說明四補益青顆粒劑符合要求,且制備工藝簡單可行. [1] 賀 寅.龍眼多糖制備工藝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2011. [2] 李 麗,田麗娜,任振興,等.黃精多糖的結(jié)構(gòu)分析及功能活性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xué)雜志,2015,21(15):231-234. [3] 楊華杰,龔千鋒.黃精炮制研究的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xué)雜志,2017,23(3):216-222. [4] 徐兵兵,于勇杰,吳 帆,等.黃精多糖研究綜述[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5,34(4):38-46. [5] 如克亞·加帕爾,孫玉敬,鐘烈州,等.枸杞植物化學(xué)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學(xué)報,2013,13(8):161-172. [6] 范凌云,余 琰,高建德,等.不同輔料對三黃粉吸濕性的影響[J].中成藥,2015,37(12):2 764-2 766. [7] 楊 晶,湯成成,王雅潔,等.輔料和粒徑對黃芪浸膏吸濕性影響的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應(yīng)用藥學(xué),2017,34(2):235-241. [8] 劉志剛,李雪玲,李沙沙,等.常見藥用輔料對毛冬青總黃酮吸濕性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xué)雜志,2014,20(1):24-27. [9] 常美月,石 光,譚美月,等.不同輔料對人參提取物吸濕性影響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5,24(4):12-16.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第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 [11] 李 茜,蔣宇宇,張 剛,等.太芪培元顆粒的成型工藝優(yōu)選[J].中國實驗方劑學(xué)雜志,2012,18(16):34-36. [12] 王二麗,郭素華,許 飛.養(yǎng)心安神顆粒成型的工藝研究[J].福建中醫(yī)藥大學(xué)學(xué)報,2013,23(6):36-41. [13] 何 萍,黃紅英,賈守宇.藏藥景天掌參復(fù)方顆粒制劑成型工藝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5,26(12):2 919-2 920. [14] 宋怡敏,毛跟年,郭 倩.速溶阿膠顆粒的制備工藝研究[J].陜西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1,29(5):31-34. [15] 戴國梁,朱立靜,宗 陽,等.芍藥顆粒劑制備工藝及質(zhì)量標(biāo)準[J].安徽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16,30(4):31-34. [16] 薛志紅.參芪養(yǎng)心顆粒制備工藝及質(zhì)量標(biāo)準研究[D].合肥:安徽中醫(yī)藥大學(xué),2016.2.2 混合輔料的吸濕性與成型率考察
2.3 不同比例混合輔料的吸濕性與成型率考察
2.4 顆粒的性能檢查
3 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