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武軍 李積盈
這幾年案件線索在審計項目質量評價中的權重和地位日益突出。各級審計機關和審計干部不斷強化案件意識,把查處案件線索當作項目成功的標志、當作審計干部能力水平的考核重點,各種各類嚴重違紀違規(guī)違法問題不斷被揭示、查處。但每一起案件線索的查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涉農(nóng)審計項目,因為資金量小、點多、面廣,需要攻克千難萬險,最后才能查實一個線索。就搞好調查取證來說,有幾種方法符合實際、管用有效。
一、察言觀色,心理突破
審計人員面對的調查對象都是活生生的人,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都不一樣,同一個人不同時段的心理活動也不盡相同,有的僥幸,有的對抗,有的恐懼,也有不少是后悔,需要加以充分利用。某次審計在調查張某購置卷簾機補貼時,開始他就一句話,時間長了記不清了。審計人員沒有退縮,按照審計干部、審計組長、處長等幾個層次,連續(xù)與張某見面談話,既用已掌握的證據(jù)來逼迫他說出事實,又從法規(guī)政策、主動坦白等方面教育引導,加大政策攻心力度。當時是初春時節(jié),天氣比較寒冷,但對方頭上卻不停冒汗,說明對方心理斗爭非常激烈。審計人員注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經(jīng)過十幾天的奮戰(zhàn),其心理防線終于崩潰,道出了實情。
二、巧設話題,談話突破
詢問方式上,應合理使用滲透式談話方式,既循序漸進,不經(jīng)意中慢慢將話題轉移到關注的問題上、又要在關鍵問題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斷拋出問題,讓對方在應接不暇、前后矛盾的回答暴露出漏洞。在調查駱某時,審計人員就充分利用了談話的威力。談話起初從其合作社什么時間開辦、股東構成、家庭人員構成、土地畝數(shù)、經(jīng)營土地來源、經(jīng)營品種到經(jīng)濟效益、三項補貼政策的知曉情況、糧食補貼、良種補貼的領取情況、使用農(nóng)機具情況等慢慢聊起,逐漸向所購噴霧機和微灌設施切入滲透。當駱某介紹到噴霧機購銷情況時,審計人員抓住時機連環(huán)發(fā)問,噴霧機啥時候買的?從哪兒買的?單價多少?是跟經(jīng)銷商誰聯(lián)系的?姓甚名誰,是誰送的貨?運費多少?是一次送的還是分幾次送的?付給廠家的價款是多少?是現(xiàn)金付的還是轉賬付的?轉賬是哪個銀行轉的?經(jīng)過反復較量,對方虛開發(fā)票、虛構數(shù)量、虛抬單價騙取補貼的事實浮出水面。
三、賬實相校,現(xiàn)場突破
應在現(xiàn)場核實校對申報補貼的基本數(shù)據(jù)是否與實際一致,當場取證。審計人員調查李姓農(nóng)戶申報的微灌設施補貼面積就是采取這種方式。李某申報的購置微灌補貼的面積是300畝,各級審核的表冊上登記的都是這么多。土地面積真的是難以丈量,怎么辦?審計組借來了GPS到達現(xiàn)場簡單詢問情況后,就沿著他的園子仔細丈量??吹綄徲嬋藛T在沒有路的葡萄園邊上的草叢里穿梭,李某完全傻了,當看到實測面積只有167畝時,竟然惱羞成怒,一邊給審計局辦公室打電話惡人先告狀,一邊叫來自己親戚,圍攻、堵截、威脅、審計干部。但審計組沒有退縮,堅持一查到底。
四、窮追不舍,證據(jù)突破
假的就是假的,再怎么做假總會有漏洞。但這需要審計干部發(fā)揚連續(xù)作戰(zhàn)的過硬作風,重要證據(jù)不過夜。審計人員調查劉某10臺噴霧機去向時,一開始對方說家里沒有地方放,東西在另一街辦的朋友處。審計人員當即提出要前往其朋友家中實地查看,同時詢問對方那個朋友住哪個村,姓什名誰,電話號碼是多少。劉某又辯解說具體哪個村不清楚,也不清楚對方叫什么,只知道電話。繼續(xù)追問,他又借口朋友不在家,拖延不去。接著又改口說把機子賣到了關中東部的一個縣,當時已是下午五點多,對方原以為路遠,審計組會知難而退,第二天再行調查。但審計人員立即要求劉某上車帶大家去這個縣查看。最后對方無法應對,終于道出實情。在對駱某23臺噴霧機去向的調查中,更是艱難。整個調查從上午一直到晚上10點多,審計組在他家里調查時,他先說借給了其他街辦的朋友,當審計人員趕到這邊時,又說在別處,到了第二個點又說在另外一個地方,最后又說在第四個地方。一天之內,審計組從這個區(qū)的西南角轉到東北角,又轉到東南角,從平原到山區(qū),終于掌握了證據(j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