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路平
周楓 ?網易有道CEO
網易有道從2014年開始做有道精品課。其實大量公司在15年前就想在網上做課程,但當時條件不成熟,后來電商教育了網民,像線上課程這種虛擬的物品到最近兩三年基本成熟。
教育的確能看到大量可做的事情,而且商業(yè)模式清晰。去年我們的線下課程都是幾百元定價,今年幾千元定價的課程都有很高的轉化率,說明大家的習慣已經養(yǎng)成了,很像當時電商的發(fā)展過程。
現(xiàn)在流行的兩個教育方向是一對一和大班直播,這兩條賽道看起來像,但實際業(yè)務運行的模式、規(guī)律、指標和方法都不一樣。一對一總體更偏服務和運營,大班直播更偏內容和產品化,我們結合自己特點選擇了大班直播。
有學生問我們會不會提供一對一的產品,但他們了解我們的產品后,發(fā)現(xiàn)一對多的課程體驗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我們有大班授課老師和輔導老師這樣的雙師模式,輔導老師面對的是一個小的班級群體,這樣我們設計業(yè)務流程,使得這個學生從一進入我們課程開始,就會和這個輔導老師更親密的接觸。所以一段時間后,他有問題只要找輔導老師就可以。
在線一對一是另外一種模式,我們現(xiàn)在不去涉及。老師很貴,你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要解決怎樣更高效地招聘和培訓老師,怎樣控制老師的成本。這個是競爭的基礎。這和我們要做的事完全不一樣,如果我們要做那個,得發(fā)展一套完全不一樣的能力。
我們反對用AI去替代老師的想法,教育最重要的還是以人為中心,老師在這里永遠是最關鍵的角色。科技只是輔助作用,但這個輔助也很重要。
講課的過程有很多是低效的、困難的。如果技術能把重復的東西(比如批改作業(yè)),以及講了半天沒講懂的東西解決掉,會對教育有很大提升。
我們的策略是AI加教育。不斷做技術投入,做工具產品方面的創(chuàng)新,其中有個非常明確的重點——往K12(學前到高中)走。K12的需求越來越大,市場機會非常好,但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覆蓋到全部年級,去年的時候我們只有高三的產品。
工具產品是我們的基礎,大家熟悉的可能是有道詞典、云筆記等,但其實我們的產品有十幾個。在很多的時間里,我們會不斷開發(fā)新的工具產品,保證高速增長的趨勢。
我們去年做了一款數(shù)學啟蒙軟件,讓小孩子在沒有其他推動力的情況下,能被數(shù)學吸引住。我們覺得這個東西真的很好玩兒。這是我們目前用戶平均使用時長最長的產品,平均使用半個小時。App Store甚至專門幫我們做了推薦。
這個產品做了半年多時間。因為它是內容型產品,我們還特意去請教了網易游戲部門的同事,發(fā)揮我們的技術優(yōu)勢和游戲經驗。
這個App的背后有巨大的內容庫,題目形式豐富,通過各種卡通和趣味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數(shù)學,類似于關卡游戲。比如拼火柴棍,移動一根火柴讓這道算式成立。
我們做了幾十種題型,幾百個卡通人物和各種動畫。甚至專門做了草稿本,給孩子們解決一些難題。這些題不是手工一道道編寫出來的,它需要一個題目描述和編輯的引擎,所以我們做了很重要的一個系統(tǒng)。
為什么要做課程?因為用戶除了工具之外,需要有更多的學習體驗。用戶把更多的學習過程,通過在線方式去完成,這是一個必然會發(fā)生的事,我們剛好在這個位置,所以應該去做。
從商業(yè)角度來講,做工具產品碰到一個非?,F(xiàn)實的困難,就是工具產品非常難以變現(xiàn)。而整個互聯(lián)網的趨勢其實是從廣告方式逐漸往用戶直接付費的商業(yè)模式轉移,這個模式比廣告的方式更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