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慧哲+劉杰
摘要:《計算機文化基礎》作為高校的公共基礎課之一,是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知識的入門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結合了傳統(tǒng)課堂和網(wǎng)絡課程的優(yōu)勢。針對學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差異較大,自主學習能力欠缺,課堂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陳舊等問題,在混合教學模式理論基礎上結合學校網(wǎng)絡教學平臺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可以解決目前的學生和教學問題。
關鍵詞:混合模式;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34-0148-02
Abstract:The basic of computer culture is one of the public basic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for studying and mastering computer knowledge. Blended teaching mode combines the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and network course. Aim at big difference of students basic computer level, lack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outdate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l and the school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culture can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students and teaching.
Key words: Blended mode; The basic of computer culture; education reform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主要講授Windows操作系統(tǒng)、文件及文件夾操作、Word、Excel、PPT等基本操作,需要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為以后的工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混合教學是在傳統(tǒng)實體課堂教學和網(wǎng)絡數(shù)字化教學混合的一種教學模式。[1]
本文以作者所在高校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堂教學改革為例,分析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現(xiàn)狀和探索混合教學模式下該課程的教學改革。
1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以我校情況進行分析,總結主要問題如下:
1.1 學生的計算機基礎以及學習計算機相關操作技能的能力參差不齊
由于全國經(jīng)濟水平的差異,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家庭的學生計算機基礎存在較大差異(隨機進入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通常經(jīng)常使用電腦的同學不僅基礎比很少甚至沒使用過電腦的同學基礎要好,并且學習和理解計算機的操作技能也要強很多,這樣會使得基礎較好的同學更容易學會課堂知識,而基礎較差的同學則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會有厭煩情緒。
如果只是簡單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資源和教學管理上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無法落實(隨機進入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
1.2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欠缺
在跟著老師學習的時候大部分同學就是按照老師做的依葫蘆畫瓢,不動腦,臨近考試時,原先講過的案例題目換個數(shù)據(jù)就不會做,遇到問題一味依賴老師,找不到問題的根本點以及解決問題的途徑。
1.3 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略陳舊
我校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目前是32學時,全部為上機課。通常是老師教授知識點,操作演示某個案例,學生課堂練習,然后老師布置作業(yè),學生當堂完成作業(yè),最后老師收取學生課堂練習和作業(yè)。分數(shù)由60%的平時成績和40%的上機考試成績組成。這種“教、學、練”的方式,雖然可以讓學生及時練習鞏固老師所講授的操作知識,但對于基礎較差且沒有跟上老師節(jié)奏的學生不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學會,然而下課后卻沒有辦法再重新聽一遍;在考核方式上有待進一步改善,督促學生復習鞏固,否則學生會等到臨近考試時才開始重視學習。
2 混合模式下課堂教學改革探索
混合教學模式結合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師生面對面講授互動答疑的監(jiān)督、督促優(yōu)勢和網(wǎng)絡教學中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優(yōu)勢。混合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師生、生生以及人機互動,由于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和反思;教師也由原來的課堂主宰者和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榻虒W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混合學習具備學習資源提供的靈活性、為個別化學習提供支持以及提高教學效率三個方面的主要特征。[2]
2.1 區(qū)別對待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
對于基礎和學習接受能力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目前我校的規(guī)定是參加計算機二級高級Office考試并通過的學生可以申請該課程免考,最后成績記為60,通常很少有學生申請免考,我校2016-2017第二學期,申請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免考的學生人數(shù)為0,所以該規(guī)定并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分層教學目前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由于教學資源和教學管理上的各種問題無法實現(xiàn),不過在結合網(wǎng)絡教學的混合教學模式下這個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在第一節(jié)課時進行摸底考試,不僅可以分出學生層次還可以讓同學們了解通過這學期要學習的知識。對于60分以上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不要求必須參加平時線下課程,平時只需要完成線上學習任務、作業(yè)即可,但復習和測驗課必須參加,這樣教師就可以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基礎較差的學生身上。
2.2 在學校網(wǎng)絡學習平臺上建設課程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計算機基礎課程通常有固定的教學內容、固定的教學進度,這顯然不利于差異較大的學生群體。多元混合模式教學一方面將不同的教學資源、教學元素進行混合提供給不同需求的學生學習。[1]
因此我校在傳統(tǒng)課堂基礎上建設了學校網(wǎng)絡學習平臺,旨在為學生提供良好、方便的課下學習環(huán)境。教師在學校的網(wǎng)絡學習平臺上建設自己的課程,上傳課程PPT、課程視頻以及其他學習資料,布置作業(yè),編輯或上傳試題。學生可以在該網(wǎng)絡學習平臺中找到該課程自行學習、完成作業(yè),復習,練習以及測試。這樣將一部分課內學時轉化為課外學時,學生可以自主地在課外時間學習鞏固,自行查缺補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2.3 優(yōu)化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
混合教學模式下的教學需要多元的考核和評價方式。要真正落實好混合模式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根據(jù)教學方式的改變而優(yōu)化考核方式。
傳統(tǒng)的以檢測學生學習結果為目的的“以考代評”的考核方式不能正確的反饋學習效果。通常學生平時不學習,考前一個月突擊只復習考點,囫圇吞棗,最后通過考試,然而考后就忘。整個學習過程沒有任何深入思考并理解,所以,傳統(tǒng)的“以考代評”的考核方式無法激勵和引導學生平時自主學習。
為了更好地落實混合模式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化考核方式。將線上學習情況、課上平時表現(xiàn)情況、平時作業(yè)完成情況和每章節(jié)測驗都納為考核項。這些都作為平時成績,比重為60%,其中線上學習情況依據(jù)線上學習內容完成度、測驗分數(shù)、學習頻度綜合得分;課上平時表現(xiàn)情況依據(jù)課堂問題回答的情況來打分。期末考試成績比重為40%。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綜合得出最終成績,將平時學習情況的考核比重增大,激勵學生平時認真學習。
3 結論與展望
以我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公共基礎課《計算機文化基礎》情況進行分析并總結如下問題: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自主學習能力欠缺,課堂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陳舊?;旌辖虒W模式結合了傳統(tǒng)課堂和網(wǎng)絡課程的優(yōu)勢,在混合教學模式理論基礎上結合學校網(wǎng)絡教學平臺對我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可以很好地解決我校目前的學生和教學問題。
在混合教學模式下進行對課程教學改革初步探索中發(fā)現(xiàn):
3.1 教師培訓是影響院校實施混合教學改革的關鍵要素
有針對性的教師培訓和項目化的課程建設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建設線上課程,促進落實混合教學模式的改革。
3.2 學校的網(wǎng)絡基礎設施及相關軟件的建設是基礎
網(wǎng)絡教學平臺和網(wǎng)絡基礎設施的建立和不斷升級,是實施混合教學改革的技術保障條件。
3.3 混合教學改革需要明確的目標和持續(xù)的外部支持
穩(wěn)定的教學改革目標與規(guī)劃對學校發(fā)展至關重要,學校應邀請各類專家到學校持續(xù)指導混合教學改革,避免盲目探索和低水平重復。
促進高校混合教學已經(jīng)成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倡議,但在中國高校仍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未來需要關注如何建立一個清晰的混合學習理念,制訂長期的混合學習戰(zhàn)略規(guī)劃。[3]
參考文獻:
[1] 金悅奇,鄭平. 多元混合模式下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索[J].電腦與電信, 2017(3):17-18.
[2] 黃榮懷,馬丁,等. 基于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理論[J].電化教育研究, 2009(1):9-14.
[3] 許德泓.本科院校推進混合教學改革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福州大學的案例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 2016(12):1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