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彧
摘 要:自上個世紀90年代,網絡在社會當中的普及力度逐漸變大,當代大學生作為接受新思想與新事物相對較快的社會群體,堪稱網絡時代的原住民,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的發(fā)展,網絡幾乎融入到了每個大學生的生活當中。大學生因為沉迷網絡而荒廢學業(yè)的現象層出不窮,對于大學生上網問題,一般認為大學生網絡成癮會對學生的學業(yè)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對二者之間的影響進行定量分析。基于此種情況,本文采用實證分析的方式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成癮;學業(yè);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7)11 — 0137 — 03
引言
在現代社會當中網絡的普及力度已經逐漸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隨著而來的學生網絡成癮現象也逐漸變得越來越突出。當前階段在各大高校當中,大學生因為網絡成癮而耽誤學業(yè)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多,甚至已經成為許多家長以及教師所面臨的一個較為重要的一個問題,每年都有許多高校學生因為沉迷網絡而無法完成學業(yè)最終退學的案例發(fā)生。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人認為過度使用網絡會對大學生的學業(yè)造成惡劣的影響,嚴重的還會影響到畢業(yè)之后的就業(yè),許多高校甚至都禁止低年級的學生攜帶電腦到學校。但是也有部分專家與學者認為,當前階段網絡的力量已經非常強大,通過網絡學生 可以獲得許多重要信息,對其學業(yè)具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很少有人對網絡成癮與學業(yè)之間的關系進行定量的分析,基于此種情況,在本文當中,筆者采用調查統(tǒng)計的方法,同時利用SPSS17.0軟件對大學生網絡成癮與學業(yè)之前的關系進行了定量的研究〔1〕。
1.調查對象與研究方法
1.1調查對象
在本文的研究當中,筆者選擇自己所在學校的部分學生作為研究的對象。所有的研究對象都是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選擇出來的。筆者從不同年級當中隨機選擇出6個班級對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共計發(fā)放調查問卷250份,回收有效243份,其中有效問卷228份,有效率,回收有效率91.2%。其中共計有男生142名,女生86名,具體的分布如下表一中所示。
筆者所采用的調查問卷是自行設計的《大學生網絡依賴問卷調查表》。在進行該問卷的設計過程當中,筆者參考了Young 的網絡成癮診斷標準以及相關訪談與調查的結果,該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調查者的基本信息,除此之外,還有8道題目,主要內容包括:網絡自控能力、上網時間管理、網絡認知等內容,被調查的學生需要在五點量表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打分,問卷調查表如下表二中所示。分值越高則表示學生對于網絡的依賴程度越高。在完成問卷調查之后,相關問卷的一致性系數為0.86。對于學生的學業(yè)相關的數據則從輔導員處獲得〔2〕。
1.2 調查對象
在獲得問卷調查的結果之后,將問卷調查的相關內容輸入到電腦當中,采用SPSS17.0軟件對相關結果進行分析與研究〔3〕。
2.調查結果
2.1學生網絡依賴的狀況
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下表三中所示,從表中的內容我們可以發(fā)現,機械工程、汽車服務工程、車輛工程以及工業(yè)設計的學生得分相對較高,同時平均分也超過了中間值,這充分說明,現階段的大學生存在著網絡依賴的現象。
2.2學生網絡依賴的差異分析
首先對不同學生在網絡依賴方面的差異進行檢測,因此采用學生的性別為基本變量進行T檢驗,檢測的結果為(T=-0.439,P=0.004),這充分說明不同性別的學生在網絡成癮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區(qū)別,即男生的網絡成癮遠比女生要嚴重。之后再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的網絡成癮差異進行研究,即以年級為自變量進行獨立樣本單因素多變量分析,結果發(fā)現,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網絡成癮方面的差異性相對較小,但是高年級的學生網絡成癮的程度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相對要高。最后,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的網絡成癮程度進行分析,即以專業(yè)為變量進行獨立樣本單因素多變量分析,結果發(fā)現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整體上并未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但是進行多重比較之后可以發(fā)現,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網絡成癮方面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的〔4〕。
2.3學生網絡依賴與學業(yè)成績的相關分析
為了對學生網絡依賴以及學業(yè)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筆者選擇了大二車輛專業(yè)的學生作為研究的對象,選擇這個班級的學生作為研究的對象主要是由于若想獲知學生的考試成績則必須要知道其學號,但是如果在調查問卷當中要求學生填寫其學號則有可能會影響到問卷調查的真實性。基于此種情況,筆者選擇了大二車輛專業(yè)這個自己比較熟悉的班級作為研究對象。這個班級的學生在輔導員的引導下完成調查問卷,同時還需要將相關的學號填寫到問卷調查表當中。而學生學業(yè)成績則以上一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yōu)橐罁?。共計包含了四門課程:理論力學、電工技術、大學物理2以及大學英語3。運用 Pearson 相關分析,結果如下表四。 表四說明了網絡依賴與學業(yè)成績存在明顯相關,并且學生的網絡依賴對其學業(yè)成績并不總是產生負作用。
3.討論
3.1大學生網絡依賴問題已經較為嚴重
從上文的問卷調查統(tǒng)計當中我們可以發(fā)現,目前在高校當學生群體當中,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網絡依賴方面并不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性,但是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網絡依賴性方面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差異,一般情況下與計算機聯系越緊密的學生網絡依賴的程度越嚴重,而與計算機并沒有太大聯系的專業(yè)的學生在網絡依賴方面并不是很嚴重。在進行問卷調查的過程當中,筆者還對一些學生以及輔導員進行了訪談,通過訪談筆者發(fā)現,目前階段大學生網絡依賴的程度已經較為嚴重,部分網絡依賴較為嚴重的學生甚至整天就在宿舍當中上網,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還有部分學生甚至可以做到連續(xù)幾十個小時上網,作息時間嚴重混亂,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影響〔5〕。
雖然目前階段大學生網絡依賴的現象已經較為嚴重,學生一旦網絡對網絡產生依賴心理之后,其身心健康都有可能受到不利的影響,但是目前階段對于如何改善大學生對于網絡的依賴程度還并沒有較好的策略。因此,輔導員重視學生網絡依賴的嚴重性,并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在日常教學中灌輸良好上網習慣的主動性。 尤其是學校管理教師要更加規(guī)范日常行為養(yǎng)成教育,避免學生在網絡中產生負性依賴。
3.2大學生網絡依賴與學業(yè)之間也并不是明顯的負相關
大部分的教師都認為學生的網絡依賴與學業(yè)之間必然是呈負相關的。但是從上文的研究當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學生的網絡依賴與學業(yè)成績之間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負相關。這種現象在一些與網絡技術相關的專業(yè)中表現的較為突出,這些專業(yè)的學生學業(yè)水平甚至與網絡水平出現了正相關。同時對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網絡依賴性差異性分析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大部分理工科的學生由于學習的需求,與網絡接觸的時間相比于其他專業(yè)的學生要長,因此其對于網絡的依賴性也就越高〔6〕。
因此,處于專業(yè)需求而造成的網絡依賴,我們并不能一味的進行制止。在現代的社會當中,從最開始的社交媒體、網絡瀏覽到現在的各種專業(yè)數據庫層出不窮,網絡已經成為 人們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大學生是無法避免這種學習方式的。因此,對于網絡,教師不能一味的進行否定,而是需要對學生的網絡使用習慣進行必要的引導,讓學生在使用網絡的過程當中并不是僅僅使用網絡進行娛樂,而是盡可能多的與學習結合到一起。
4.建議
雖然大部分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其心智已經基本成熟,但是還存在著一部分學生在自制力方面存在著較大的欠缺,這部分學生在網絡當中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在形成網絡依賴的過程當中,還會養(yǎng)成一些對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習慣〔7〕。因此,當前階段高校的教師和學生管理人員需要從課堂以及生活兩個方面來引導大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網絡。
對于部分與網絡技術并不存在較大關聯的專業(yè)來說,在實際的授課過程當中,教師要結合網絡輔助教學,使得學生了解到正確的網絡使用觀。而部分與網絡存在著較為緊密的關聯的專業(yè),教師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如網絡小組寫作學習、 WEBQUEST 教學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在網絡中增強網絡使用和信息分辨能力,提高信息素養(yǎng)水平。同時在日常的生活管理當中,輔導員應該通過班會、日常教育以及評獎評優(yōu)等方式,提高學生對于不良網絡習慣的抵制自覺性,同時輔導員還需要密切關注那些存在著嚴重網絡依賴的學生,必要的時候與家長聯系,從校園生活與家庭生活兩個方面共同入手建立起良好的監(jiān)督環(huán)境。
〔參 考 文 獻〕
〔1〕丁吉紅.少數民族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分析——以甘肅少數民族大學生為例〔J〕.甘肅高師學報,2016,(05):51-54.
〔2〕高恒宇,高永紅.西部地區(qū)中職學生移動社交網絡依賴問卷編制及調查——以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yè)學校為例〔J〕.黑龍江科學,2016,(06):4-9.
〔3〕朱壽佳,甄峰,秦蕭,席廣亮. 移動信息化時代居家網絡依賴特征和影響因素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人文地理,2014,(02):69-75.
〔4〕段水蓮,葉茂林. 大學生“網絡依賴”心理干預及效果——基于湖南警察學院的樣本對照試驗〔J〕.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63-67.
〔5〕査星星.大學生網絡使用狀況與網絡依賴行為研究——基于浙江工業(yè)大學屏峰校區(qū)的調查〔J〕.高教與經濟,2010,(04):55-59.
〔6〕李晏,李昊,王長虹,張德甫,蘇林雁. 青少年自我接納意識與網絡依賴行為的關系〔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12):894-895.
〔7〕王梁.大學生網絡依賴狀況分析——基于南京六所高校的問卷調查〔J〕.中國青年研究,
2006,(05):52-57.
〔責任編輯:侯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