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張磊
(大慶市石人溝漁業(yè)有限公司 大慶 杜蒙 166258)
懷頭鯰受精卵孵化試驗
李建軍 張磊
(大慶市石人溝漁業(yè)有限公司 大慶 杜蒙 166258)
懷頭鯰魚受精卵粘性較差,在孵化時往往從網片上掉下,在產卵池底部堆積起來造成缺氧和死亡。死卵難處理,污染水質,損壞好卵,使受精卵孵化率大大降低。此外,受精卵躺在越來越暗的環(huán)境下,孵出的水花幾乎躺底不易捕捉,工作量大。本研究在現(xiàn)有生產經驗的基礎上,擬通過對孵化池的設計和培養(yǎng)方法進行改進,以達到提高懷頭鯰魚的孵化率、收獲時減少工作量的目的。本實驗于2015年5月在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試驗示范基地進行,通過對照試驗的方法對懷頭鯰孵化方式進行改進,提高了懷頭鯰孵化率。結果表明:采用鐵架將孵化網片懸空進行孵化的方法使受精卵孵化率提高到80%以上。車間窗戶在生產季節(jié)都用遮陽布遮住,營造昏暗環(huán)境的方法,有效減少水花起捕工作量。同時可以減少魚苗發(fā)病和大大降低培養(yǎng)成本。
1.1 試驗材料
實驗魚: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培育的懷頭鯰雌魚10尾(體重12~22kg)、雄魚2尾(體重 9~13 kg)。
工具設備:光學顯微鏡、臺秤、干毛巾(若干張)、盆(若干)、生理鹽水(若干)、剪刀、鐵錘、桶和瓢、孵化池(d=5 m 、h=70 cm)、孵化網片(100 cm×30 cm 若干、150 cm×40 cm若干)、增氧泵2 臺、鼓風機2 臺、鋼鐵架(h=10 cm 、h=35cm若干)、80目網2張。
藥品:青霉素鈉、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2號(LRH-A2)、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1.2 試驗方法
1.2.1 催產時間
5月25日,本次試驗池塘水溫連續(xù)3天穩(wěn)定在18 ℃以上,用挖卵器取卵觀察,卵核發(fā)生偏移,有極化現(xiàn)象,標志著懷頭鯰生理已達成熟,便進行了催產試驗。
1.2.2 催產與孵化
采用半干法進行人工授精。10尾雌魚各注射2次。第一次注射用生理鹽水稀釋促黃體釋放激素2號(LRH-A2),然后放置于入養(yǎng)殖池水溫約25 ℃中培育。12 h后用生理鹽水稀釋促黃體釋放激素2號(LRH-A2)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混合物進行第二次注射,注射用量根據(jù)親魚體重、成熟度及水溫溫度適當增減。注射部位在背鰭基部,注射深度1至1.5 cm。約8-10h后檢查可以開始擠壓親魚,查看卵細胞成熟度,殺死雄魚并取出精巢,絞碎精巢采取人工授精。將受精卵均勻地貼在孵化的網片上,然后放入4個孵化池,池中每一個網片的大小,數(shù)量均相同。
1號孵化池放置35cm孵化槽,平放在貨架上,并放入受精卵;2號孵化池放置10 cm孵化槽,受精卵孵化網狀2張成角支架放立;3號和4號池分別在一號和二號的基礎上再加一個80目網(要覆蓋且貼內壁)。根據(jù)懷頭鯰魚苗喜好黑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特點,將孵化車間所有的窗戶遮蓋,整個孵化處于黑暗環(huán)境中。供氧充足,采用流水,水量和水溫(約21 ℃)保持恒定。
2.1 受精卵孵化
2.1.1 親魚的產卵情況
此次產孵所選用親本為多年連續(xù)使用的群體。部分親魚身體有機械損傷的痕跡。產孵親魚體重與產卵量的關系如表1。由表1可知7號與8號親魚體重相同,但是8號的產卵量大于7號,2號與3號親魚的產卵量相同,但是3號的體重大于2號。結果顯示,懷頭鯰的懷卵量與體重不是正相關的,其產卵量主要受到個體年齡、體重、產卵次數(shù)、環(huán)境條件(尤其是營養(yǎng)條件)因子的影響。分析原因可能是產后投喂的飼料量和質量沒達要求,以及催產前氣溫突變使得親魚性腺成熟度不夠所致。
表1 體重與產卵量的關系(kg)
2.1.2 受精卵發(fā)育情況
通過跟蹤觀察胚胎發(fā)育情況,經過約900~1000 ℃·h懷頭鯰受精卵開始破膜。對受精卵孵化過程跟蹤觀察記錄見表2。由表2可知,胚胎發(fā)育無異常,未出現(xiàn)大量死亡及畸形情況。
表2 懷頭鯰胚胎發(fā)育時間表
2.1.3 孵化結果
對4個孵化池的孵化率進行統(tǒng)計,結果表明:在每個孵化池放入受精卵數(shù)量基本相同的情況下,2號池破膜數(shù)量遠遠多于其他3個孵化池,其他幾個孵化池略有差異,具體情況分析見表3。
表3 孵化結果及分析
對于1號池,在35 cm鋼鐵架上平放網片,池中水易進行交換,但因受精卵后期粘性不好,易被增氧設備充入的氣泡鼓落,在池底聚堆嚴重,并且平放浪費空間;2號池在10cm鋼鐵架上立放,池中水易進行交換,雖然受精卵后期粘性不好,但脫落有限。此法空間利用好;3號池和4號池再加一個80目網的情況下,目的是出苗方便,但是網易被空氣鼓起,受精卵和水花聚堆更嚴重,且水花易隨鼓起的網衣而干死。
由表4可知孵化前后水體條件變化不明顯,從而確定與網片的擺放方式有關。
表4 孵化前后水質變化
從表3和4可知2號池的孵化率85%,明顯高于其它3個孵化池。懷頭鯰受精卵粘性差,孵化中受精卵易脫落后聚堆局部缺氧死亡。平放網片,池中水易進行交換,但因受精卵后期粘性不好,易被增氧設備充入的氣泡鼓落,在池底聚堆嚴重,造成其他孵化池孵化率也不會太高。孵化過程中保證溶解氧、亞硝酸鹽、氨氮在正常范圍內,保持流水刺激。郭貴良、閆先春等采取將著卵片懸吊在孵化池中孵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實際生產中此法對孵化硬件要求高且工作量較大。2號孵化池采取了用高10cm的鐵架將著卵片懸空在孵化池中,同樣達到提高破膜率的目的。
采用鐵架將孵化網片懸空進行孵化的方法使受精卵孵化率提高到80%以上。車間窗戶在生產季節(jié)都用遮陽布遮住營造昏暗環(huán)境的方法,有效減少水花起捕工作量。同時可以減少魚苗發(fā)病和大大降低培養(yǎng)成本。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