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賀賀
摘 要:“交流展示”是固化學習成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的核心就是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貫穿課堂的主線,在課堂上要提升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展示課堂精彩,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關鍵詞:交流;展示;思維
【片段一】問題為基礎──引發(fā)思維
課件出示: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爐火純青 堅持不懈 半途而廢
孜孜不倦 接連不斷 翻山越嶺 鍥而不舍
師:想想這些詞語中,哪些詞語與“滴水穿石”的意思一樣呢?
生:日雕月琢、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孜孜不倦、鍥而不舍。
生:還有接連不斷。
生:從“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可以看出要滴穿石塊需要很長時間。
師:請同學們讀第1自然段,水滴的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具體體現在哪?小組討論交流一下。
生:我們小組認為水滴有著持之以恒的精神,其中“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說明滴穿石塊不容易,要用很長的時間,“鍥而不舍”“日雕月琢”更能看出水滴的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我認為從“接連不斷”“總是”“同一個地方”這三個詞語最能說明水滴的目標專一。
生:老師,我們小組和以上兩組的想法一樣,但也不完全一樣,我們還覺得“終于”這個詞也說明了水滴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因為“終于”一詞說明事情不容易做到,必須堅持才行。
【評析】在教學中,學生主動積極學習新知識、提出新問題、探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是探究學習的過程,也是展現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過程。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能主動探究學習新的知識,能注意傾聽別人的觀點與想法,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從句子中、從重點詞語中有所感悟,從而深刻感受“滴水穿石”的精神,悟出道理。
【片段二】探討為階梯──聚合思維
課件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師:“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是像水滴哪樣呀?
生:像水滴那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師: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就是像水滴這樣的人,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些名人好不好?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幾位名人?
生: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
課件出示:
自學提示:
1.自由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結合表格的提示,了解他們是怎么成功的?并畫出相關的內容。
2.四人一組,討論:他們獲得了哪些成就?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么?試著完成表格。
生讀文,小組合作交流完成自學內容。
生展示合作交流成果……
師: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通過這三個事例得出了一個什么結論?
課件出示: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yè)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生讀。
師:“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
生: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師:“滴穿”和“頑石”的意思又可以理解為什么呢?
生:滴穿:攻克、克服。
生:頑石: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評析】我們今天應該把重點放在教育與學習過程的“自學”原則上,自學為主,通過教與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的自學提示在引導學生弄清“滴水穿石”精神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立足于學法的指導,能讓學生更好地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學的同時,不失有效性的指導,在品詞析句間悟化課文內容。
【片段三】碰撞為亮點——發(fā)散思維
師:課文除了列舉三位名人的事例,還舉了什么例子,你悟到了什么?(小組內討論交流,師提問關注“邊緣生”)
生:雨水雖然速度快、力量大,但它沒有把石塊滴穿。因為它沒有轉移的目標,也不能持之以恒。
師:文中作者用古今中外三個名人的事例驗證了自己的觀點。有時作者覺得正面論證說得還不夠充分,就會使用反面論證再次證明自己的觀點。
生:三位名人的事例是正面說明具有“滴水穿石”精神可以成功,課文又舉了雨水的例子證明沒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不能滴穿頑石,這是從反面證明。
師:課文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說明了“滴水穿石”所具有的精神。
生:老師,我想到了我們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說勤奮》,哪一課也是從正反兩個方面,從古今中外的名人來向我們闡述道理,告訴我們勤奮的重要性。
師:本課“滴水穿石”給了我們怎樣一個啟示?
生: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理想。
【評析】第斯多惠說過:“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真理?!蓖ㄟ^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從中探究出文章的寫法,并能聯系以前學過的文章加以說明,可見學生領悟了其中的真諦,做到了“舉一反三”。
參考文獻:
[1]陳紅.語文課堂,教學走向共生[J].江蘇教育,2012(1).
[2]郅庭謹.為思維而教[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