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琴
摘 要:闡述文化滲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通過比一比、講一講、唱一唱、談一談等途徑進行文化滲透。
關鍵詞:文化滲透;小學英語教學;教學途徑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薩丕爾指出:“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闭Z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文化形成和發(fā)展的前提,文化的發(fā)展也促進了語言的豐富和發(fā)展。一種語言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包括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等??梢?,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而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教學一般側重于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傳授,很少提及其文化背景知識。這種重語言輕文化的教學方式是不可取的,它忽略了語言和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學習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這種語言的文化,否則就無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這種語言。
在新課標理念的引領下,目前我國小學英語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英語教學的目標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它規(guī)定了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益于培養(yǎng)世界意識。基于此,在教學中滲透文化是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小學是英語學習打基礎的關鍵階段,只有在教學中凸顯“文化意識”滲透的重要地位,讓學生在有文化背景的環(huán)境下接觸地道的英語,這就可避免許多由于不懂語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文化的差異,在英語學習、生活交際中產(chǎn)生的歧義、費解及不必要的誤會。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學,也是新英語課程對小學英語教師提出的一個新要求。
如何把文化滲透于教學中?下面筆者從自己在平常教學中積累的淺薄的經(jīng)驗來談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的途徑。
一、比一比
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差異。我們常用比一比來滲透文化。通過這種途徑學生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哪些文化與我們本土文化雷同,哪些則與我們相去甚遠,引起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強烈的思維碰撞,學生印象深刻。
例如,在教“dog”這個單詞的時候,如果我們只是單純教會學生說這個單詞及中文意思,日后當別人用英語與他們進行交流時,“You are a luck dog.”就可能會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會。因為在中國,狗通常是貶義詞。殊不知在西方國家,他們則認為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往往把它們當成是家里的一分子,也常用“a lucky dog” 來表示幸運兒?!癏e worked like a dog.”(他干得十分賣力。) 再如 “red” 一詞,在中國,紅色往往與慶?;顒踊蛳矐c日子相聯(lián)系,或象征著激情。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紅色“red”則是一個貶義相當強的詞,它是“火”“血”的聯(lián)想,象征著殘暴、流血、激進、暴力革命、危險和緊張。
二、講一講
心理學研究表明,愛聽故事、愛講故事是兒童的天性,故事伴隨他們成長。通過故事教學法把英語知識放在生動的文化故事中學習,故事中動人的情節(jié)吸引了他們,同時也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l(fā)ook out”一詞中,可以講這樣一則耳熟能詳?shù)墓适隆?/p>
A Frenchman was sitting by the window of a restaurant in London when he heard a voice,“Look out!”He put his head out of the window to find out what happened. Just then a basin of dirty water poured over his head. The Frenchman was so angry that he shouted. Other men laughed at him and told him that “l(fā)ook out” in English meant “be careful”.
這則故事講述一個法國人在倫敦因沒有真正理解“l(fā)ook out”這一詞的含義引發(fā)的笑話。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我想學生在大笑之余應該懂得了這詞的含義,也不會再鬧出類似的笑話。
三、唱一唱
英文歌曲作為外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jīng)被作為一種教學材料引入到英語課堂。很多英語歌曲里面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可以通過歌曲來了解當中文化。
例如,在圣誕節(jié)來臨之際,可以教唱“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介紹關于圣誕節(jié)的風俗習慣等有關知識,并且告知在西方很多國家圣誕節(jié)是一年中最重大的節(jié)日,在中國則是春節(jié)。在學習星期時則可以通過教“Sunday,la-la-la,Monday ...”這首歌曲,同時并告知在很多講英語國家Sunday(星期天)是一個星期的第一天。
四、談一談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談一談為什么英國人見面時總習慣用這句話呢?因為英國的天氣多變,人們出門總要帶一把傘。所以,他們常常以詢問天氣來引出話題,而且談論天氣不會傷害到任何人。再如:“How old are you?”“I am eleven.”在我們中國人的眼里看來,這是一個很常用的對話。中國人常常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等表示關心,這卻犯了英美文化的大忌,在英美國家一般情況下是不喜歡甚至反感別人詢問他(她)這些問題,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
五、看一看
通過看一看英語影片、電視、書籍、網(wǎng)絡媒體等,讓學生直觀感受,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了解外國的文化、生活習俗,學習語言做到確切理解和正確表達思想。例如“The Sound of Music”這部充滿愛的電影非常值得學生觀看。
六、做一做
西方有很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習俗。要想滲透相關文化,單憑老師嘴上說說,學生不足以理解其中的意義,要是我們做一做,讓學生親身體驗一番,那有可能成為學生終生難忘的事情。例如“Mothers Day”,讓學生了解母親節(jié)的來歷,懂得“感恩”,并讓他們做一做,既滲透了文化,又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品行。
我們教師應通過多種教學途徑在課堂內外不斷地滲透文化,還應該注意增強學生對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并適時地指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這樣不但能使學生掌握真正的英語,而且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陶冶他們的情操,開闊他們的視野,使他們身心得到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