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民益
最近聽了我校王老師的幾節(jié)課,發(fā)現(xiàn)他班上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究其原因,我發(fā)現(xiàn)和他與眾不同的講解形式有關。
只因換個角度問
在檢查學生讀書前,王老師問學生:“你覺得這課中哪些字音容易讀錯,要提醒同學注意的?”學生們一個個舉手,說出自己認為要注意的讀音。老師則一一寫在黑板上,然后指導學生朗讀。
在指導學生寫字時,他又問學生:“你覺得哪些生字容易寫錯,你要提醒同學注意哪些地方?”有的學生提醒這個生字不能與什么字混淆,有的提醒這個字什么地方不能寫錯。
在檢查學生詞語理解時,他又問學生:“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是怎樣理解的?你還有那些詞語不理解?”學生們又踴躍發(fā)言……
按照我們習慣的做法,往往是老師把課文中認為要注意的字音、字形、詞語等一一標示,然后問學生這些字音會讀嗎,這些詞語的意思理解嗎?然后指導學生逐一讀、寫、理解。這種做法也能讓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詞意,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yǎng)成一種惰性,認為老師上課會為他們準備好一切,學習就不會主動。
而王老師,則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動者。經(jīng)常這樣發(fā)問,學生就會主動去預習、去讀書、去發(fā)現(xiàn)。課堂上,當學生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同學、得到老師的表揚時,就會有一種自豪感、成就感,而這種感覺會促進他再次主動讀書學習。長期如此,他的學習興趣就會形成。
只因換個形式講
朱熹的《觀書有感》一詩,寫的是池塘里的水,卻用了‘觀書有感作題目。為了讓學生理解這首詩中“方塘”與“觀書”的關系,我都是這樣講的:這是因為作者以水塘作比喻,正如源頭活水能夠使方塘變得如此清澈一樣,讀書也能使人睿智。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感覺如在云里霧里。
一次聽王老師的課,他的教法讓我眼前一亮。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示意圖:
然后指著示意圖說:“‘書籍就像是源頭,‘知識就像是活水,源頭里的活水不斷地流進池塘,使池塘變得清澈;那么我們看書時,書籍里的知識就會源源不斷地流進人的大腦,人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了。作者寫這首詩,其實就是叫我們要不斷地讀書?。‖F(xiàn)在你們覺得這首詩與讀書是不是有關系?”學生看了這清晰的示意圖,聽著老師清晰的講解,不斷地點頭。我也不斷地點頭,王老師的講解真是“形象直觀”呀!
只因換個方式提
課堂上,王老師為了讓學生在展示時自信大方,沒有簡單地提出“上臺展示的時候不要害羞,要大方,聲音要響亮”之類的要求,而是煞費苦心地編寫了一首《展示歌》:“我自信我最棒,聚焦點處來亮相。胸挺直頭高昂,面帶微笑喜洋洋。嘴里說心中想,脫稿不再看師長。吐字清聲洪亮,嗯啊口語別帶上。一握拳一揮掌,肢體語言能幫忙。展示完忙退讓,褒貶評價記心房?!边@樣一首展示歌,把展示時的要求全部囊括在內(nèi),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很容易記住。又如,王老師用打油詩小結(jié)改病句的基本方法:“改法要巧,改動要少,原意要保,多增加少減少。”這樣順口的打油詩,學生讀得順,記得住。
只因換個樣式評
王老師評價學生非常有“詩意”,不像我自己的課堂評價,總是老一套的“好!”“很好!”“真棒!”等空泛的語言。
如講授《景陽岡》時,兩個同學分別扮演武松和店家,進行分角色朗讀。但扮演武松的同學聲音很輕,沒有把武松豪爽、神勇的性格表現(xiàn)出來。王老師立即用一首打油詩進行評價:“武松武松勇又猛,說話豈像蚊子嗡。如此武松去打虎,豈不白白把命送?!蓖瑢W們一陣笑,那位同學也明白了自己的語氣不對,立即作了改正。
再如學生當堂寫好習作,王老師也常用詩來評價。如:“內(nèi)容選得好,過程寫得妙,重點也明了,只要有恒心,作家把手招!”“看題目,眼一亮,圍繞重點寫得詳。若加好詞與好句,這篇作文將更棒?!薄拔恼乱~引句多,一些地方顯做作。好詞好句需斟酌,瞻前顧后恰定奪!”……
這樣的評價,充滿了情趣,充滿了詩意,充滿了語文味。
只因換個形式讀
王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蘇教版第12冊《明天,我們畢業(yè)》中的這樣一段話:
“在這離別的時刻,敬愛的老師,我們要送給您一支歌,讓您休息的時候聽聽我們的心聲;我們要把火一樣的詩句塞在您的枕下,讓您在睡夢中也能感受到我們熾熱的心跳。”
他先指名讓學生讀,要求讀出感情,但學生讀得不夠理想。于是他把上面的文字進行變形,變成了一首小詩:
在這離別的時刻,
敬愛的老師,
我們要送給您,
一支歌,
讓您休息的時候,
聽聽我們的心聲;
我們要把,
火一樣的詩句,
塞在您的枕下,
讓您,
在睡夢中,
也能感受到,
我們熾熱的心跳。
這時,王老師再指名讓學生讀,這一次學生讀得聲情并茂。接下來,他又讓男女生對讀,讀得情意綿綿。
這小小的變化為什么能幫助學生讀好文章呢?一是因為這一變化讓學生感到很新鮮,學生朗讀的興趣被激發(fā)了;二是因為這一變化使行文的斷句很清晰,能幫助學生處理好句子的停頓;三是因為以詩歌的形式呈現(xiàn),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同時,這一變化,讓學生感受到了課文的語言之美、結(jié)構(gòu)之美、層次之美、內(nèi)容之美。
課堂,只因換了個形式而精彩??梢娊虒W就是一門藝術。我們在教學前,一定要好好琢磨,我該用怎樣的形式來講?
(作者單位:江蘇鎮(zhèn)江市新區(qū)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