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杉
[摘 要] 20世紀90年代以來,是發(fā)展中國家民主轉型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這些轉型國家的民主制度有的歷經(jīng)幾十年的考驗而逐漸保留和鞏固,例如希臘、葡萄牙、西班牙、韓國等;有的則發(fā)生民主崩潰而重新返回威權政體, 例如泰國、伊朗、尼加拉瓜等。在國家轉型過程中,如何堅持民主的方向,不但應完善民主制度,而且應培養(yǎng)公民民主意識,建立真正適應本土國情的民主制度。
[關鍵字] 民主;鞏固;轉型國家
[中圖分類號] D0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219(2017)05-0008-04
“當一個社會從一種政體形態(tài)轉型至另一種政體形態(tài),必然會在轉型初期經(jīng)歷一段不確定的時期,民主政體不得不面對自身的脆弱性與社會的眾多問題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民主體制的矛盾,解決得不好,民主政體就極有可能倒退至前政體?!盵1]因此,在轉型國家或發(fā)展中國家的民主政治建立之后,其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進一步鞏固自身的民主政治。
亨廷頓把民主政治鞏固的難題概括為三類。第一類是轉型問題,直接產生于從威權主義向民主政權轉型的變革現(xiàn)象。第二類被稱作情境問題。這些問題產生于該社會的性質及經(jīng)濟、文化和歷史,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是這個國家所特有的,與政治無關。而通常此類問題是統(tǒng)治者難以解決的,例如貧窮、叛亂、通貨膨脹等。第三類是體制問題,這些問題產生于民主體制的運作。如社會力量的持續(xù)僵持不下、既得經(jīng)濟利益者暗中操縱等現(xiàn)象[2]。
盡管許多國家實現(xiàn)了民主轉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選舉暗藏不公、言論自由受到限制、軍隊干預民主政治等等。當然,這些鞏固民主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難題并不是偶然發(fā)生的,它與轉型國家或發(fā)展中國家自身的發(fā)展程度、發(fā)展現(xiàn)狀、國情以及社會矛盾等等因素相聯(lián)系。
一、民主制度確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東亞,除日本外的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的民主歷程都非常短暫,可以說東亞國家轉型后的民主鞏固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體現(xiàn)在推動自身民主化進程的需要上,同時也體現(xiàn)在西方國家民主化高度發(fā)達的對比之下。而在轉型國家同樣較多的拉美地區(qū),盡管拉美國家民主共識增多,民主機制和制度框架更加完善,民主多樣性進一步發(fā)展,但在民主鞏固與轉型方面仍面臨著許多難題和困境。無論是轉型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即使國情并不相同,但各個國家所面臨的民主鞏固的難題以及民主難以鞏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因此本文將以東亞和拉美為例對大多數(shù)國家共同存在的原因進行簡單概括。
(一)民主制度與民主推行能力不相協(xié)調
東亞國家的民主大多是西方文明沖擊與影響的產物。雖然在外部壓力之下建成了民主制度的框架,但并沒有形成相應的民主能力。拉美地區(qū)民主質量較低,民主制度尚缺乏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保護。因此都缺乏推行民主有效運作的各種成熟條件。
1.選舉內涵遭受破壞。從轉型國家的民主表現(xiàn)上來看,選舉通常被視為利益博弈的過程和民主方式的集中體現(xiàn)。在這個博弈場中,參與選舉的各方可能會無視并破壞選舉應有的民主和公正性,罔顧體制和法律的約束,企圖影響選舉的過程和結果以維護自身的利益。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選舉則失去了其民主實質的內涵,造成了民眾的信任流失。在南美許多轉型國家中,由選舉產生的政治權力通常被當做私人權力來爭奪,這樣無疑會影響了民主鞏固的進程。
2.政黨制度化水平偏低。在民主制度中,政黨制度是顯示民主力量的一個重要方面。那些從威權政體發(fā)展而來的國家雖然也歷經(jīng)了一些民主化的努力,但是事實上其政黨制度在民主的框架中顯得并不成熟,制度化水平偏低?!罢h制度是現(xiàn)代民主國家的一個核心制度。”[3]當一個國家出現(xiàn)民主難以鞏固的情況,那么說明其政黨制度化對內凝聚力不足,對外自主性較弱。通常,政黨內的個人色彩濃厚,沒有形成很好的黨內民主與團結的傳統(tǒng)。黨內的重大決策并不是通過黨內集體討論的民主形式?jīng)Q策產生而常常是由領導人做出的,因而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國家的政黨制度化水平。
(二)民主觀念及法治力量薄弱
1.民主觀念落后。所有推行民主制度的國家都面臨著制度建設與文化培育的雙重問題,制度建設必然是構建民主的主旋律,同時民主觀念的培育則關系著制度建設能否真正有效按照民主的理念運行。民主觀念是民主的核心內聚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它關系著民眾對于民主的接受程度、價值判斷等。一個有效的民主制度必然有民主觀念為依托。就東亞的民主文化來說,由于民主建立時間尚短,所以并沒有形成與民主制度完全相符的文化,反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主的運行。
2.法治力量薄弱?!胺ㄖ伪黄毡檎J為是民主穩(wěn)定的基本要素,也是民主鞏固的關鍵因素之一?!盵4]法治力量的薄弱會極大地影響到民主的進程。首先在于民眾的恐慌和不信任。其次在于沒有一個有效的權威機構來保證民主的順利推行。法治力量的薄弱意味著某些勢力可以影響甚至控制推行民主的機關,例如立法、行政、司法三個機構,也意味著腐敗、暴力等不安定因素會成為威脅國家或地區(qū)鞏固民主的因素。
(三)政權合法性存疑
首先,不正當?shù)恼畽嗔Ω鼧O易引起民眾的恐慌和不信任。他們認為一個不通過民主選舉或其他合法方式產生的政權不僅不能代表國家利益,也無法推行民主制度來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其次,政府權力的使用不當通常會引起民眾的抗議和責難,對于新興的民主國家而言,在其民主制度不能爭取到民眾最大認同度的前提下,政權也就沒有獲得完全的合法性。既然推行民主的政權合法性存在疑問,那么民主鞏固的前景必然暗淡。
(四)軍隊的干預
“在民主鞏固理論中,軍隊被認為是民主體制生存的最大威脅之一?!盵5]不可否認的是,在眾多轉型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中,軍隊和軍事力量一直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如果一個國家軍隊的權力和地位被過度放大,必然會導致民主被制約。軍隊或者其重要機構要想保持轉型前的地位和影響力,總是會試圖在民主之外創(chuàng)造一個權力真空。現(xiàn)代民主國家的發(fā)展與軍隊專制的模式并不相容,因此軍隊在國家政治和民主上的干預便頻頻發(fā)生。軍隊干預的程度越高,公民社會的自主權越小,國家政權越不穩(wěn)定,民主就越難以鞏固。
(五)民眾對民主的態(tài)度模糊不定
上述提到有許多因素會導致民眾對民主的信任度下降以及對民主體制的運轉效果不滿意。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會直接影響到民主政治的順利運行以及民主制度的發(fā)展。當一個政府的政策有利于民眾的切身利益時,民眾對民主持積極態(tài)度;當政策損害或者利益不明顯時,民眾則持消極態(tài)度。并不是所有的民主制度都是完全合理的,因而民眾對民主的態(tài)度總是搖擺不定,而沒有民眾普遍價值觀支持的民主總是難以鞏固的。
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穩(wěn)定才能保障民眾利益。除了上述提到的幾個原因之外,國家民主轉型前存在的社會危機,以及當前社會存在的經(jīng)濟脆弱性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國家民主的發(fā)展和鞏固。
二、完善民主制度的方向
(一)完善民主制度、鞏固民主政治
一方面,民主制度對于推行、鞏固民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國家完善的民主制度建設應主要包含對民主政體選擇、法制、政黨等制度的完善。不僅要做到對民主政體的選擇持謹慎和科學的態(tài)度,還要根據(jù)民主發(fā)展的程度和國家政治呈現(xiàn)的特點來選擇。在民主鞏固的過程中,還要適時地修改不當之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另一方面,鞏固民主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可以被視為鞏固民主政治,而鞏固民主政治首先需要健全民主法治。民主政治鞏固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憲政的確立。憲政可以為法治原則、人權保障以及民主統(tǒng)治程序提供一個有力的標準,使得民主有一個可以依靠的權力來源。在憲政的框架下完善法律制度并發(fā)揮影響力;其次要完善監(jiān)督,防止和打擊腐?。蛔詈笠⒂行У男姓嗔C構,最大限度上克服官僚主義。
(二)發(fā)揮政黨與政黨制度的作用
發(fā)揮政黨與政黨制度的作用,首先就要根據(jù)本國國情制定能夠充分推動民主運行的政黨制度,其次要加強政黨內部的民主化水平,削減個人主義色彩,才能更好地指導國家的民主鞏固建設。在民主鞏固的過程中,政黨能夠有效地整合政治力量、動員政治力量參與。一個完善的政黨制度不僅有助于引導公眾和向公眾傳播民主, 把他們納入民主的進程,還能最大限度地修正一個政權的合法性,減少政治不安定的可能性。同時還能為政治參與提供一種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保證和約束,使政治活動進入秩序化軌道,從而為民主制度的穩(wěn)定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軍政分離,加強文官影響
軍隊絕不是影響國內政治民主最重要的力量,改變軍事政變頻繁干擾政治民主的局面,首先要通過完善的制度設計來分離軍隊與政治間的緊密聯(lián)系;其次要盡力削減軍方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絕對影響力;最后,加強文官在軍隊的影響力,一方面可以協(xié)助指導軍隊的建設,另一方面可以使軍方嚴格遵守民主制度的各項規(guī)則。
(四)培養(yǎng)公民民主意識
要培養(yǎng)公民的民主意識,首先,要發(fā)揮民主教育的作用,培養(yǎng)他們的民主價值觀念;其次,要利用大眾傳播媒介來傳播民主政治文化,塑造一個良好的鞏固民主的環(huán)境;最后,健全社會參與機制,為民主文化的提高提供制度上的保障,確保公民在社會中政治參與的權利,保證社會各種團體和媒體的監(jiān)督權。[6]
優(yōu)化市場機制、促進經(jīng)濟的自由化、建立健全市場體系、提高社會公平、完善社會保障等措施也是促進全球化背景下新興國家實現(xiàn)民主鞏固的一些具體方法。當然,根據(jù)各國國情的不同需要,實施的措施和策略也不盡相同,但是總體來說,發(fā)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對于民主鞏固的需求是同樣迫切的。
民主的鞏固是關乎民主國家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問題。鞏固民主是一個持續(xù)深化的長期過程,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一系列阻礙因素,轉型國家必須根據(jù)情境和體制做出相應的戰(zhàn)略安排,對于涉及到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和國民生活各個領域的民主化問題,要持科學和謹慎的態(tài)度靈活處理,這才是鞏固民主的長久之計。
[參考文獻]
[1]王孝勇.發(fā)展中國家民主政治鞏固問題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08,(12).
[2]王森浩.東亞轉型國家民主鞏固的困境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太原:山西大學,2011.
[3]孫鈺晴.南美新興民主國家的民主鞏固問題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4]李路曲.發(fā)展中國家政黨和政黨體制在民主鞏固中的作用[J].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6,(4).
[5]馬 群.民主轉型與民主的可持續(xù)性——普沃斯基政治發(fā)展理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0.
[6]陳 堯.民主鞏固:內涵、過程和戰(zhàn)略[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3,(3).
[7]亨廷頓.第三波:20世紀后期民主化浪潮[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
[8]張 勇.轉型國家的憲制選擇與民主鞏固[J].學海.2010,(2).
[責任編輯:譚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