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贊揚某人時,我們常常這樣說:“×××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績.”這就是說,只要努力,平凡中就會孕育著不平凡!
同樣,在數(shù)學中,從平凡的事實(結(jié)論)出發(fā),只要你善于用探索的目光去看待它們,往往就會得出不平凡的結(jié)論!請看下面的例子:
圖1例1在△ABC內(nèi)任取一點O,連結(jié)AO,BO,CO,將這個三角形分成三個小三角形,那么,這三個小三角形的面積之和就等于整個三角形的面積(如圖1所示),即
S△AOB+S△BOC+S△AOC=S△ABC.①
你可能認為:這不是廢話嗎?誰不知道呢?
那好,我們將①變形為:
S△AOBS△ABC+S△BOCS△ABC+S△AOCS△ABC=1.②
你可能會說:這不是一回事嗎?
那好,我們繼續(xù)變形:分別延長AO,BO,CO交對邊于D,E,F(xiàn),此時會有結(jié)論:
S△AOBS△ABC=OFCF,S△BOCS△ABC=ODAD,S△AOCS△ABC=OEBE.③
將③代入②,得:OFCF+ODAD+OEBE=1.④
此時,你還認為結(jié)論④那么不值一提嗎?如果你不知道結(jié)論④的來源的話,那么結(jié)論④絕對算得上一道難題!
你可能說了:結(jié)論③算是平凡的結(jié)論嗎?我怎么不知道呢?
其實,結(jié)論③雖不像結(jié)論①②那樣簡單,但也不算復雜,因為大家都知道“同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它們的底之比”.于是有:
S△AOFS△ACF=OFCF,S△BOFS△BCF=OFCF.故S△AOFS△ACF=S△BOFS△BCF=OFCF.
由等比性質(zhì),得:
S△AOF+S△BOFS△ACF+S△BCF=OFCF,即S△AOBS△ABC=OFCF.
同理可得:S△BOCS△ABC=ODAD,S△AOCS△ABC=OEBE.
好了,我們還是繼續(xù)探索吧!
如果說結(jié)論①②還算得上是平凡的事實(結(jié)論)的話,那么,下面的結(jié)論⑤連平凡都算不上,簡直什么都不是?。。?/p>
在圖1中,有結(jié)論:
S△AOBS△BOC×S△BOCS△AOC×S△AOCS△AOB=1.⑤
因為分子、分母約分之后就是1嘛!
但你千萬不要約分,因為那樣一來就什么也沒有了!
我們同樣仿照上面的思路,看一看這些面積的比可用哪些線段的比來表示呢?
根據(jù)“同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它們的底之比”有:
S△ABES△BCE=AECE,S△AOES△COE=AECE,故S△ABES△BCE=S△AOES△COE=AECE.
由等比性質(zhì),得:S△ABE-S△AOES△BCE-S△COE=AECE,
即S△AOBS△BOC=AECE.
同理可得:S△BOCS△AOC=BFAF,S△AOCS△AOB=CDBD.
將它們代入⑤,得:AECE×BFAF×CDBD=1.⑥
結(jié)論⑥可不是一般的結(jié)論,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塞瓦定理中的一個命題!
(注:塞瓦定理包括兩個命題,其另一個命題是:若AECE×AFBF×CDBD=1,則AD,BE,CF交于一點.)
圖2例2如圖2,等腰三角形ABC中,AD、BE分別是底邊和腰上的高,則易知:
S△ABC=2S△ABD.⑦
這可以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實了,但你千萬不要小看它,因為據(jù)此可以得出高中數(shù)學中很重要的一個公式:sin2α=2sinα·cosα,請看:
設(shè)等腰三角形ABC頂角為2α、腰長為a,則:
BE=a×sin2α,BD=a×sinα,AD=a×cosα.
將它們代入⑦,得:
12×a×a×sin2α=2×12×a×sinα×a×cosα.
即:sin2α=2sinα·cosα.
感言我們不要小看平凡,因為平凡中常常孕育著偉大!如果你沒有從平凡中看到不平凡,那說明你的眼光還不夠犀利,還不夠獨特,看待問題還沒有與眾不同!希望大家從上例中受到啟發(fā),養(yǎng)成從獨特的視角看待問題的習慣,長期堅持下去,你也許就會有偉大的發(fā)現(xiàn)!退一步講,即使沒有偉大的發(fā)現(xiàn),那你也一定會成為一個思路敏捷、想法獨特的人!
作者簡介王彥紅(1973—),女,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中學數(shù)學教學研究.endprint
中學數(shù)學雜志(初中版)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