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可澤
【內容摘要】本文探討基于“輕負高效”的初中科學生活化實驗資源整合利用的實施策略。通過實踐與研究,已逐步形成一套較為系統(tǒng)的實施策略:一是明確收集類別,按照生活物品的屬性分類,逐步完善生活物品素材庫;二是拓展收集來源,挖掘生活實驗素材路徑,形成收集機制;三是完善實施模式,順暢有序,使生活化實驗設計和器材制作有效呈現,建立生活化實驗資源庫。
【關鍵詞】科學 生活化實驗 資源整合 策略
一、明確收集類別,按照生活物品屬性分類,逐步完善生活物品素材庫
我們指導學生收集各種日常物品和材料,并遵循一個原則:“收集每一種可能用得上的材料,從不輕易丟掉任何東西”。每個學生在自己家里設置一個關于生活化實驗資源的“收納箱”,在日常生活中細心收集各類不同的材料。想處理一些日常物品時,要首先思考一下是否能夠為教學所用?有哪些教學活動可以用到這些的材料?這個“收納箱”里可能有玻璃、鏡子、可樂罐、橡皮筋、塑料瓶、紙盒子、植物的種子等材料。相關材料就可以隨時加以利用。同時,在學校里也設置一個存放點,按不同類別存放各種材料。對學生收集到的材料,盡可能物盡其用、長期利用。
二、拓展收集來源,挖掘生活實驗素材路徑,形成收集機制
日常物品的收集途徑很多,有針對性地整理開拓,形成收集機制,有利于拓展思路,素材積累。
1.在廢舊玩具里找。很多學生都有漂亮可愛的玩具,但用過之后往往很快丟棄掉。其實玩具本身或者從玩具中可以選取有用的材料。例如玩具小車可以演示運動和力的相關實驗。如果是破舊的,可以把其中的電動機拆卸下來加以利用。平常所看到了各類音樂集成片、玩具四驅車的齒輪、各種直流電動機、發(fā)光二極管、電阻、電鍵等都可以收集利用。
2.在家庭廚房里找。廚房里有很多生活化的物品,從廚房中尋找素材,可以充分體會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日常生活的關系。用食醋和雞蛋殼代替鹽酸和石灰石制二氧化碳,用筷子可做“筷子提米”、“筷子在水中的折射”等實驗。還有很多食品可以成為實驗材料,如雞蛋、面粉等。
3.在日常工具中找。日常生活中大的如電水壺、自行車,小的如圖釘、剪刀都可以成為素材。還有些要被廢棄的物品,要充分利用。如塑料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于裝礦泉水和飲料的,我們可以收集利用其做很多的生活實驗。
4.在學習用具中找。在課堂教學中,教室內的一些物品也能夠發(fā)揮其作用,在學習長度的測量時,教室里的門窗、桌椅、講臺都可以作為測量的對象;在學習溫度計的使用時,我們可以測量自己飲水杯里水的溫度;在設計關于反射的實驗活動時,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鉛筆盒中的文具也可以用來做實驗。不同的文具可以做不同的實驗,同一文具可以做許多實驗。
5.從人體體驗中開發(fā)和利用。就是用我們的身體就可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這種實驗所涉及的內容其實是很廣泛的,而且這種實驗方式還可以帶給學生最直接、最生動的親身體驗。
三、完善實施模式,順暢有序,使生活實驗設計和器材制作有效呈現
我們完善了“知識點的學習→創(chuàng)意的收集→毛樣的制作→作品調試應用”四步實施模式,使研究活動順暢有序,效果明顯。
1.知識點的學習過程階段。知識體系在第一課堂加以建立。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對新教材的實驗教學進行全程研究,對教材中每一章的教學實驗及實驗設計進行深入探討,提取研究要點。實驗技能在第二課堂中予以強化。師生在專項活動中對實驗技能進行培訓和學習,提高研究能力。一方面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滿足個性的需要,使學習具有個性化;另一方面學習方式以問題為中心,以任務來驅動。
2.創(chuàng)意收集階段。包括設計創(chuàng)意和對各種創(chuàng)意的評估篩選。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物件,提出創(chuàng)意設想。并針對學生的想法進行分組。每個參與的同學按提出的創(chuàng)意進行分組,并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調配,一般把動手能力強、表達能力強和能比較能熟練運用電腦的學生每組進行分配。然后收集學生的創(chuàng)意并組織部分學生同老師對方案的可行性、實用性、創(chuàng)新性進行評估,確定可實施的方案,為下一步設計制作做準備。
3.實驗(器具)設計制作階段。明確作品設計的目的功用。是展示某個現象,或是模擬某種物體,還是闡明某個道理;是為了使學生獲知某種事實,還是為了培養(yǎng)某種能力;是為老師演示所用,還是為學生分組實驗所需要。根據要說明的問題,設計實驗(器具)的基本結構。根據教學的需要,設計實驗(器具)的細節(jié)。經過精心設計,形成雛形方案后,便可以選擇材料并動手制作一個教具試樣——基本符合設計要求、但未細加工和定型的樣品。只在關鍵部位細致制作,其他部位簡單一些,外觀也不必美化。
4.調試階段。制作出教具試樣后,要多次進行有關的試驗。檢測和調試教具試樣能否體現原來的設計意圖,是否達到了設計標準和預期效果。查找問題,及時修正。經過多次檢驗、修正,再經過細致加工,加固和美化,就可以在教學中實際應用了。如果要供學生分組實驗用,則再成批制作。在教學中也不斷進行修改,使其更加完善。
我們按照本文探討的生活化實驗資源庫建設策略,師生一起設計制作,自制了100余件科學教學用具和實驗設計,極大豐富了科學教學實驗體系,促進科學學習“輕負高效”的有效實施。生活是個大課堂,也是一個資源庫,只要我們在生活和教學中,充分利用身邊的生活物品,時刻做有心人,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實踐,定能彰顯科學的魅力,讓科學課堂閃耀別樣的精彩!
(作者單位: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