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雨
內(nèi)容摘要:知識可視化的重點在于小學語文教學視覺信息表征方面。本文結合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主要闡述了知識可視化的概念及其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的意義,并對知識可視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知識可視化 小學語文 應用
一、知識可視化的基本概述
知識可視化是一種利用視覺表征進行圖解的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知識可視化,能夠輔助教師邏輯清晰地展現(xiàn)出課程內(nèi)容,并且符合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思維發(fā)展特點,從而改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知識創(chuàng)造和傳遞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
二、知識可視化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的意義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的個性特點是興趣和愛好對事物的選擇和判斷占主導地位,能否完成事物取決于直接動機的強烈程度。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若如過去一樣采用灌輸式教學,就會導致教學內(nèi)容枯燥無味,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將動畫、圖案等知識可視化手段運用于教學中,就可以營造出愉悅有趣的學習氛圍,符合小學生以感覺運動模式為主的思維形式和對直觀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優(yōu)勢的特點,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開拓了學生的眼界。
2.有助于促進學生快速有效地吸收語文知識
根據(jù)皮亞杰的觀點1,7~11歲的學生處在具體運算階段,可以憑借具體事物或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但他們形成概念、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都必須與他們熟悉的物體或場景相聯(lián)系,對抽象的語文知識理解力較弱,比如《開國大典》這種遠離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內(nèi)容就比較難以接受。而在知識可視化教學中經(jīng)常利用的多媒體技術,可以輔助教師進行情境教學。情境教學以學生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起學生的學習情感體驗,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有利于促進學生更深刻地吸收、體會和運用語文知識。
3.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記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知識可視化,學生可以從掌握知識體系的維度深入地認知、理解和記憶語文知識點。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每個單元的每篇課文又有各自的中心詞,知識可視化教學可以從中心詞出發(fā),層層擴散,最終在小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個知識體系。中心詞之間的聯(lián)系能夠促進小學生的自主思考,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加深對語文知識點的印象,從而幫助記憶。
三、知識可視化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充分利用多媒體功能,開展教學活動
多媒體可以通過對視頻、圖像等的展示,將抽象難懂的語文知識轉(zhuǎn)化為具體形象的可視化知識,這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促進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詹天佑》一文中,可以通過動畫展示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的運行軌跡。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是把課本等資料上的知識照搬到幻燈片或其他多媒體形式上,機械地運用多媒體不算是進行了知識可視化教學。
2.整理教學筆記,完善教學方案
葉瀾曾經(jīng)說過:“一個教師寫十年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寫三年教學反思會成為一個專家型的老師?!闭斫虒W筆記實際上就是一個進行教學反思總結的過程。教師應該利用新觀念、新方法設計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案,抓住具有反思和總結價值的題材,注重對關鍵內(nèi)容的提煉,嘗試從教師教育理論的角度總結教學過程,并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磨合教學方案,做好教學筆記,進行教學總結。
3.加強師生溝通,建立和諧關系
小學教師與小學生的年齡、思維方式、認知水平、生活經(jīng)驗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距,加之知識可視化在教學中的應用,轉(zhuǎn)變了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更需要平時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意見和想法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溝通的藝術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關愛學生,平等主動地與學生進行溝通。教師在交流中要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2,平等地對待具有個別差異性的全體學生。
其次,和藹友善,善于傾聽。師生溝通的障礙之一就是師道尊嚴,教師學會傾聽學生的內(nèi)心,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自身教學需改進的地方。比如課上幻燈片播放太快,學生跟不上等問題都可以通過傾聽學生意見的方式來解決。
四、總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知識可視化,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各種教學資源,讓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精彩紛呈;語文知識的可視化可以激起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傊_應用知識可視化這種教學手段,有利于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都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魏艷.淺談師生溝通的技巧[J].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報,2006,(09).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