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應茂
【摘 要】 為進一步維護廣州港伶仃航道及珠江水域安全通航形勢,分析中小型船舶穿越廣州港主航道行為,指出該穿越行為實際存在的問題和潛在風險及其對海事部門監(jiān)管提出的挑戰(zhàn)和給珠江口水域安全狀況帶來的威脅等。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不要過分強調直航權利、確保船船溝通有效、加強瞭望、嚴厲打擊船舶違法行為等建議。
【關鍵詞】 廣州港;伶仃航道;中小型船舶;穿越;碰撞
1 中小型船舶穿越伶仃航道現狀
伶仃航道是指廣州港出海航道的南端航段,從珠江口進入廣州港必經航標馬友石燈船起算,止于廣州港42號燈?。ū疚挠懻撝?2號燈浮),即廣州南沙集裝箱碼頭入口。航道長約為36.88 ,寬為243 m,底標高為 15.5 m,邊坡率取1∶2,下層多以風化巖為主。伶仃航道進口至南沙段,可滿足10萬噸級集裝箱船不乘潮通航,兼顧乘潮通航15萬噸級集裝箱船單向通航,航道寬度滿足5萬噸級船舶雙向通航。廣州港45號燈浮附近小型船舶穿越頻繁,而52號燈浮北側航段為小型船舶推薦航路,因此本文討論的伶仃航道涵括馬友石燈船至廣州港52號燈浮水域(下同)。
中小型船舶穿越主航道行為發(fā)生在廣州港整個航段,但發(fā)生在伶仃航道上的穿越行為最為頻繁,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水域:
(1)廣州港伶仃主航道45號―48號燈浮航段水域。靠離新南沙一期和糧食碼頭吃水在3~的小駁船,一般來往于香港―南沙或行駛于新南沙―黃埔之間航段。
(2)廣州港42號―45號浮航段水域。穿越該水域的船舶主要分為進出新南沙的大型集裝箱船和來往于30LD、31LD、32LD錨地與新南沙碼頭(包括南沙糧食碼頭)的小駁船兩類。
(3)內伶仃島至廣州港23號浮、24號浮航段水域。穿越該水域主航道船舶主要是來往于砂場的施工船(挖砂船和運砂船)和進出中山港的小型船舶,其中:大部分進出中山港的船舶在穿越航道之前會向廣州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報告并向所有船舶播發(fā)動態(tài),對航道通航安全影響不大;而來往于砂場的施工船則往往隨意穿越廣州港伶仃主航道,甚至橫越大型船舶船頭,不守聽甚高頻(VHF)09頻道,嚴重威脅伶仃航道通航秩序和安全。
(4)深圳銅鼓航道口水域。穿越該水域的船舶有進出銅鼓航道的船舶和來往于珠海―深圳、澳門―深圳之間的高速客船。
(5)馬友石水域和深中通道施工水域。馬友石左側水域,即伶仃臨時航道(現已取消)是港珠澳大橋施工區(qū)內可供進出廣州沿線港口船舶航行的臨時深水航道。穿越這兩段水域的船舶主要是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的施工船舶,來往于珠海―香港、珠海―深圳、澳門―香港、澳門―深圳的小型貨船和不熟悉航道情況胡亂穿越航道的小駁船。
此外,在整個航段普遍存在作業(yè)漁船穿越廣州港伶仃航道情況,不定時間不定地點,這也給廣州港水域通航安全帶來一定的威脅。
近些年來,中小型船舶在廣州港伶仃航道的穿越行為引發(fā)了過往船舶碰撞、擱淺等一系列的安全事故,給船舶所有人、船舶運輸企業(yè)、廣州港碼頭以及海事部門造成較大損失;因此,避免小型船舶穿越伶仃航道碰撞事故的發(fā)生迫在眉睫。
2 事故案例
2013年5月8日約2124時,“和興 ”輪裝載沙泥自香港駛往澳門,在穿越伶仃航道過程中,與自廣東省東莞市駛往印尼的巴拿馬籍“恒 ”輪在伶仃航道5號燈浮水域發(fā)生碰撞。該事件中,穿越主航道的“和興 ”輪沉沒,6人落水,3人獲救,1人死亡,2人失蹤,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約萬元,構成重大等級水上交通事故。
兩船相撞主要原因系在穿越過程中暴雨導致能見度不良的情況下,小型船舶“和興 ”輪未按規(guī)定開啟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未保持正規(guī)瞭望,未采用大角度穿越伶仃航道,未正確使用相關聲號提醒過往船舶,未正確使用VHF進行有效溝通;自東莞駛出的巴拿馬籍大型船舶“恒 ”輪在能見度不良未引起重視的情況下,未使用安全航速,未保持正規(guī)瞭望,未使用VHF進行正確有效溝通,未對當時會遇局面進行合理評估,存在僥幸心理,未厘清避讓關系,未采取合理措施進行讓船,繼而導致碰撞事故的發(fā)生。
這類事故不但造成雙方船員人身傷亡、船舶運輸企業(yè)財產損失,還可能導致廣州港伶仃航道封航。封航持續(xù)時間少則一兩天,多則一個星期甚至更長,迫使廣州與世界各地的經濟貿易往來中斷,其隱性損失較大。
3 事故原因
3.1 避讓關系不明確或者避讓不及時
《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規(guī)定,除失去控制或操作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外,任何船舶,如當時環(huán)境許可,應避免妨礙限于吃水船的安全通行;兩艘船舶(機動船)在交叉相遇有構成碰撞危險時,有他船在本船右舷的船舶應給他船讓路,他船應協助避讓。這使得部分船舶在伶仃航道水域航行或穿越航道時,大型船舶根據“不妨礙”等條款認為穿越航道的小型船舶會放棄追越,而小型船舶在穿越時,根據“交叉會遇”條款有時認為自己是直航船,或心存僥幸地認為大型船舶會主動減速避讓,從而出現避讓關系不明確、溝通不協調甚至不溝通的情況,使得雙方都錯誤估計會遇局面,繼而錯失避讓良機,造成碰撞事故的發(fā)生。
3.2 船舶之間溝通不協調
(1)中小型船舶在航行途中未在規(guī)定的頻道上守聽VHF電話,甚至不守聽。按照《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規(guī)定》要求,船舶在虎門大橋以內水域航行應保持頻道守聽,東南報告線至虎門大橋水域航行保持頻道守聽。錯守聽或者不守聽行為大大增加了中小型船舶在穿越航道時導致水上交通事故發(fā)生的概率。
(2)在船與船之間存在一方使用普通話一方使用方言、未使用標準航海用語、普通話不標準等語言溝通障礙問題。
3.3 疏于瞭望
《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第5條規(guī)定:每一艘船在任何時候都應使用視覺、聽覺以及適合當時環(huán)境和情況的一切有效手段保持正規(guī)瞭望,以便對局面的碰撞危險作出充分估計。在穿越主航道或者伶仃航道過程中,部分船舶沒有按照規(guī)定保持正規(guī)瞭望,加之伶仃航道內伶仃島段經常有濃霧出現,能見度不良,在航行或者穿越途中未發(fā)現航道上有船舶進出港、小型船舶穿越主航道或者小型漁船在航道附近作業(yè),從而導致船舶碰撞事故的發(fā)生。endprint
3.4 不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
一些船舶,特別是砂船之類的中小型船舶,在航行途中存在未按規(guī)定顯示相應號燈號型、未按規(guī)定開啟船載AIS、未按規(guī)定開啟雷達、未按規(guī)定守聽VHF等違法行為,影響了船與船之間的溝通效果,間接性導致水上交通事故的發(fā)生。
4 建 議
4.1 不要過分強調權利船直航權利
在伶仃航道航行的大型船舶受到操縱限制,可采取的避讓措施也有限,但也不能過分強調權利船權利。對保障航行安全,雙方都負有一定的義務或責任,都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合理避讓,以免局面進一步危急,甚至無法控制。
4.2 確保船船溝通有效
按照《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規(guī)定》要求,在伶仃航道航行的船舶須值守VHF CH 09頻道,保持VHF暢通,還要使用標準航海用語和普通話,確保溝而能通、溝而暢通,避免模棱兩可,要使用簡短清晰語言使對方明白自己的意圖。對廣州港伶仃航道或者水域不熟悉的船艇,在進出港前,應學習廣州港《進港指南》 《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規(guī)定》等,多方位、多渠道做足基礎工作。
4.3 加強瞭望
伶仃航道內伶仃島航段時有暴雨、濃霧天氣出現,能見度不良,過往船舶在航行途中必須通過肉眼、雷達、望遠鏡等多途徑進行瞭望,預估會遇局面,一旦發(fā)現有小型船舶穿越航道等異常情況要及時采取合理措施進行避讓;要穿越航道的小型船舶應盡量在白天能見度良好、船舶流量小、轉向點少的水域穿越,如果必須在夜晚或能見度不良時穿越,則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顯示號燈號型、鳴放聲號,并播發(fā)船舶動態(tài);不了解該水域船舶交通流或風流等情況的船舶,穿越航道前應向廣州船舶交管部門咨詢,合理預估局面,確保安全。
4.4 嚴厲打擊船舶違法行為
未按規(guī)定守聽VHF、不開AIS和雷達等違法行為是小型船舶穿越伶仃航道引發(fā)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為此,作為珠江口水域安全監(jiān)管責任人,海事部門應加強聯動廣州船舶交管和現場海巡部門,嚴密配合,加大違章處罰力度,嚴厲打擊不守聽VHF等違規(guī)行為,尤其對在上述危險水域穿越航道過程中不守聽VHF的船舶加重處罰,真正達到“看得見、呼得應、管得住”的預期目標。
5 結 語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粵港澳大灣區(qū)規(guī)劃的提出,航運業(yè)必將更加繁榮;但是,船舶逐步趨于大型化,使得盲區(qū)增大,瞭望難度增加,加之中小型砂船穿越伶仃航道更加頻繁,使維護珠江口水域安全穩(wěn)定形勢難度進一步加大。在此提出小型船舶安全穿越伶仃航道的建議,旨在維護伶仃航道航段乃至珠江口水域安全形勢,減少水上交通事故的發(fā)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