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馬,產于蒙古高原,是一種十分古老的馬種。它們曾作為成吉思汗大軍的征戰(zhàn)坐騎,創(chuàng)下無數赫赫戰(zhàn)功。蒙古馬吃苦耐勞,對惡劣氣候有極強的適應性。久而久之,它們被賦予了堅忍不拔、一往無前的精神意義,成為草原上的圖騰。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方式的改變,草原上曾一度出現蒙古馬淡出牧民生活的趨勢,這一現象引起了有識之士的擔憂——作為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蒙古馬的工作迫在眉睫,阿拉騰寶音就是積極推動者之一。
阿拉騰寶音有著蒙古族漢子的高大身材,雖已入花甲之年,仍氣度非凡。他出生于錫林郭勒大草原,年輕時經歷牧區(qū)知青歲月,后在蘇木(鄉(xiāng))、旗(縣)和盟里工作,對草原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對草原,阿拉騰寶音情感深厚,更用攝影的方式去展現草原魅力,其中最愛的,就是草原精神的象征——蒙古馬。
阿拉騰寶音是內蒙古攝影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還擔任內蒙古馬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近年來,他將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促進錫林郭勒盟民族賽馬、馬術運動的發(fā)展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有“中國馬都”之稱,盟內烏珠穆沁白馬和阿巴嘎黑馬歷史悠久,聲名遠揚。這兩種馬更是阿拉騰寶音鏡頭中的主角。
阿拉騰寶音的父親曾是解放軍內蒙古某騎兵連連長,這使他從小騎馬、愛馬,對馬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曾與愛馬人士一起呼吁給予養(yǎng)馬戶補貼“。一個是駱駝、一個是馬,必須要重視。一段時間,草牧場包產到戶,馬吃草的范圍縮小了。而且摩托車、汽車和現代化農機的廣泛使用,使得對馬、駱駝的取代很嚴重?!?阿拉騰寶音說。
但是,隨著牧民精神生活需求的大幅度提高,一種讓阿拉騰寶音高興的轉變出現了——草原上的大型活動如那達慕、祭敖包,小型聚會如老人過壽、朋友相聚,都越來越多地以賽馬、馬術等作為重要娛樂項目,而越來越多的愛馬人開始撫養(yǎng)和培育蒙古馬。
同時,體育產業(yè)已經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這為民族賽馬、馬術發(fā)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對馬文化的挖掘更是方興未艾。而民族賽馬、馬術自古就在中國、蒙古、韓國以及中亞、西亞等國家和地區(qū)盛行,當代賽馬、馬術的國際、國內賽事越來越多,國際交流也愈發(fā)頻繁。錫林郭勒盟十分重視馬文化的國際推廣,阿拉騰寶音就曾經代表錫林郭勒盟赴土庫曼斯坦、土耳其等國家進行交流。
阿拉騰寶音說:“我們自己的蒙古馬是獨特的,保護好蒙古馬品種十分重要。根據我的經驗判斷,我們錫林郭勒盟有蒙古馬30多萬匹,而且這幾年一直是一個增加的趨勢。白馬是西烏旗的驕傲,阿巴嘎旗的黑馬是草原的歷史傳承,東烏旗的黃驃馬名震四方……蒙古族人從骨子里愛馬。而且不僅是我們蒙古族,漢族兄弟現在愛馬、為蒙古馬做貢獻的人也大有人在!”
阿拉騰寶音鏡頭中的蒙古馬灑脫剛烈,正是草原人對蒙古馬熱愛和贊美的直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