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二連三尋找到海子的“軼詩軼文”三十六篇之后,我居然又接連不斷地在找尋海子“軼詩軼文”的道路上有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使海子遺失的詩文在時隔三十三年之后重見天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最大的收獲,不僅僅是找到了一本發(fā)表海子三篇“軼詩軼文”的十分罕見的油印刊物,最重要的是,居然在這本油印刊物里首次發(fā)現(xiàn)了海子使用的其他兩個幾乎不為人知的筆名。
那么,有關海子的這本油印刊物是什么刊物呢?海子的兩個筆名又是什么名字呢?海子的三篇軼作又是什么作品呢?
一、一本發(fā)表海子作品鮮為人知的刊物
這本刊物名叫《藍天與寶劍》,是由中國政法大學八三級團總支創(chuàng)辦的團刊《共青團員》編輯部編印出版的一期獨立的文學專號。
在這里,很有必要介紹一下《共青團員》這本刊物。該刊由中國政法大學八三級學生錢國新主編,1984年創(chuàng)刊,油印十六開本。創(chuàng)刊之后,由于內(nèi)容豐富、圖文并茂,在全校大學生中很有影響,很受歡迎。
而《藍天與寶劍》這本文學專號,正是由《共青團員》編輯部編輯,1984年11月1日出版,油印十六開本,三十四頁。主編錢國新,主要負責這期文學專號編輯的學生有李青松、郇義海、郁紅祥、曹紅波。
能發(fā)現(xiàn)并得到這本刊物,應該感謝兩個人:一個是著名詩人——海子的同事、詩兄、好友吳霖,另外一位則是吳霖和海子共同的學生張國森。在我尋找海子軼詩軼文的過程中,吳霖給我提供了很多線索和幫助。正是由于他的介紹,我才得以和張國森認識。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法大學詩壇上,張國森是一位頗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大學生優(yōu)秀詩人。大學期間,身為中國政法大學詩社秘書長的他積極投身于詩歌社團建設和詩歌創(chuàng)作,先后在《中國作家》《詩刊》等國家級大刊物發(fā)表詩歌作品,轟動一時。這是一位非常熱情的兄長,對于我研究20世紀80年代大學生詩歌運動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當時,我剛剛完成一篇有關中國政法大學早期詩社的詩歌史料文章,張國森作為當年和李青松、王彥等人參與創(chuàng)辦中國政法大學詩社的元老之一,我覺得很有必要得到他的指正。于是,我表達了意愿,希望他能對這篇史料文章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張國森看了我的文章后給予了鼓勵。當時,由于缺少完整的詩社刊物資料,致使文章缺少很多重要內(nèi)容。于是我請求張國森能幫助我提供有關中國政法大學的詩社資料。張國森十分熱心,表示全力支持我寫好這篇中國政法大學詩社簡史。在時隔二十天之后,我收到了張國森寄來的七本十分珍貴罕見的詩社刊物復印件。其中,最讓我喜出望外就是那本《藍天與寶劍》第2期。
張國森給我寄來的《藍天與寶劍》等幾本中國政法大學的刊物對于我補充完善《中國政法大學早期詩社簡史》的寫作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幫助。而在翻閱《藍天與寶劍》這本刊物的過程中,我在全面了解中國政法大學詩歌創(chuàng)作歷史的同時,又在海子詩學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這本《藍天與寶劍》,薈萃了當時中國政法學熱愛詩歌創(chuàng)作、熱愛文學創(chuàng)作的師生們的優(yōu)秀詩文作品?!端{天與寶劍》應該說是一本編輯質量頗高的大學生文學刊物,即使放置在20世紀80年代全國大學生文學刊物的行列里,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毫無疑問,是因為海子的大量詩文呈現(xiàn)在這本刊物上,并散發(fā)出奪目的光芒。
二、海子兩個鮮為人知的筆名
眾所周知,海子在自己的詩歌生涯中曾經(jīng)啟用過三個名字:一個是傳說中的筆名——扎卡,另一個就是聞名詩壇的筆名——海子,還有一個是他的本名——查海生。其中,在各種發(fā)表海子詩作的書報刊上,我們最常見的名字是海子,最稀見的名字是查海生,最罕見的名字是扎卡。在見到油印刊物《藍天與寶劍》之前,我以為海子只使用過扎卡、查海生、海子這三個名字。然而,當我翻開這本刊物的時候,猶如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海子的兩個十分罕見的筆名——小楂和海生。
在這本油印刊物的第二十頁,發(fā)表了海子十分有名的詩作《阿爾的太陽》,這首詩作者的署名赫然是——小楂。
阿爾的太陽
——給我的瘦哥哥凡·高
“一切我所向著自然創(chuàng)作的,是栗子,從火中取出來的。啊,那些不信仰太陽的人是背棄了神的人?!?/p>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你的血液里沒有情人和春天
沒有月亮
面包甚至都不夠
朋友更少
只有一群苦痛的孩子,吞噬一切
瘦哥哥凡·高,凡·高啊
從地下強勁噴出的
火山一樣不計后果的
是絲杉和麥田
還是你自己
噴出多余的活命的時間
其實,你的一只眼睛就可以照亮世界
但你還要使用第三只眼,阿爾的太陽
把星空燒成粗糙的河流
把土地燒得旋轉,舉起黃色的痙攣的手,向日葵
邀請一切火中取栗的人
不要再畫基督的橄欖園
要畫就畫橄欖收獲
畫強暴的一團火
代替天上的老爺子
洗凈生命
紅頭發(fā)的哥哥,喝完苦艾酒
你就開始點這把火吧
燒吧
(阿爾系法國南部一小鎮(zhèn),凡·高在此創(chuàng)作了七八十幅畫,這時是他的黃金時期。)
海子的這首《阿爾的太陽》是他的成名作之一,寫于1984年4月,是海子較早創(chuàng)作的一首力作。此詩的另外一個版本刊登在山西大學北國詩社1985年3月創(chuàng)辦出版的、由青年詩人潞潞主編的鉛印詩歌刊物《北國》詩刊創(chuàng)刊號上。由于《北國》詩刊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了北島、顧城、江河等大批有影響的青年詩人的力作,從而使這本大學生創(chuàng)辦的詩歌刊物在中國詩壇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而此詩在《北國》詩刊刊登之后,因其獨特的風格和魅力在詩人和讀者中引起了廣泛的注目,并獲得了如潮好評。因為這首詩的發(fā)表,海子開始在青年詩壇嶄露頭角,引人注目??梢赃@樣說,《阿爾的太陽》是海子最早發(fā)表的能體現(xiàn)他個人風格的詩歌成名作,比內(nèi)蒙古《草原》文學月刊發(fā)表他的《亞洲銅》還早一個月。因此,在海子的詩歌生涯中,《阿爾的太陽》具有其他任何詩作無法代替的重要價值。應該說,這是海子真正意義上的成名作。
而對于海子來說,小楂應該是海子第一次使用這個名字發(fā)表作品。在我研究海子詩歌的過程中,在我親眼看到的發(fā)表海子詩作的書報刊中,這是我僅見的唯一一次。
海子除了使用小楂這個筆名發(fā)表《阿爾的太陽》之外,在這本油印刊物上,我還發(fā)現(xiàn)了海子另外使用的一個極為罕見的筆名——海生。
在這本油印刊物的第二十五頁,海子使用“海生”這個筆名發(fā)表了兩首詩作:《新娘》和《流浪詩人》。
在這里,我們重點談談《新娘》這首詩:
新 娘
故鄉(xiāng)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
和以后許許多多日子
許許多多告別
被你照耀
今天
我什么也不說
讓別人去說
讓遙遠的江上漁夫去說
有一盞燈
是河流幽幽的眼睛
閃亮著
這盞燈今天睡在我的屋子里
過完了這個月,我們打開門
一些花開在高高的樹上
一些果結在深深的地下
海子的《新娘》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抒情短詩。這首詩曾經(jīng)公開發(fā)表在內(nèi)蒙古文聯(lián)創(chuàng)辦的《草原》文學月刊1985年第4期上,和海子的另外一首成名作《亞洲銅》同時刊登。
海生,作為海子的另外一個鮮為人知的筆名,除了在《新娘》《流浪詩人》這兩首詩中署名之外,據(jù)我了解,這是第一次使用,也是唯一一次使用。
三、海子三篇鮮為人知的軼作
更讓人驚喜的是,來自于海子的三篇軼作(包括一篇散文、兩首詩歌)被我重新發(fā)現(xiàn)。
在這本《藍天與寶劍》刊物上,共計登載了海子的一篇散文和四首詩歌。其中,經(jīng)過我的嚴謹考證,確認了其中三篇作品屬于海子的軼作,既從未在任何公開發(fā)行的文學報刊上發(fā)表,更是被西川主編的《海子詩全集》漏收。
海子的第一篇軼作是他署名為海子的散文《我是太陽的兒子——給長江,也給和我一樣年輕的人們》:
我是太陽的兒子
——給長江,也給和我一樣年輕的人們
1
今年盛夏,我來到長江上,江水渾濁。在深深的震動之后,我覺得自己整個兒身心忽然寧靜下來,寧靜極了,仿佛自己的軀殼肉胎脫離了意識,我只覺得自己像一面白色的小旗子似的翅膀貼在水面上。在第一次讀《野草》時我曾有過這樣的感覺。合上那本小冊子后,我靈魂的翅膀和耳朵就是這樣,久久地寧靜地張開著。
人是什么,我說不清。但我這樣寫下了長江:“我知道我是河流/我知道我身上一半是血漿一半是泥沙?!?/p>
人,應該知道自己是什么,應該知道自己的河流和歷史是渾濁而不是透明的;應該知道自己的血管里流的是血。
2
在長江上,在這條古老的河流上,我意外地覺察到自己的年輕。我想起了我的那些不安分的青年朋友:有的做實驗;有的念書;有的寫詩;還有的甚至在做買賣,搞長途販運。這條大河哺育的大地上新近吹起了一股強勁的,帶有新鮮海腥味的風,我們趕上了一個不安分的變革時代。
河在流。許許多多新鮮水流的加入支撐和開拓著這條大河。年輕的靈魂總是最靠近新紀元的胎房。我們的煩躁不安表明了這是一個巨大而深刻的入口處。
少年維特的煩惱首先是一種時代情緒,我們不能簡單地以為歌德僅僅是在敘談一個感傷的愛情故事?!都t樓夢》的偉大也在于它真實地描述了一群青年女子在舊時代末的心靈波動。
現(xiàn)在,新浪潮一個緊接著一個地來臨。以往的節(jié)拍紊亂了,很可能,新的節(jié)奏會被另一些人斥為噪音。
但趨勢不可轉。
3
為了明天,讓我們上路吧。
4
成熟是不知不覺來到的。當我們似乎寂寞地過著日子,沒有了任何倚靠的心理,歪歪斜斜地上路的時候,我們突然沉默起來。
那一年,我回到故鄉(xiāng),正趕上大忙季節(jié)。人們的皮膚曬脫了好幾層皮。在干完一上午的累活后,我竟倒在田埂的新鮮干草上睡了一覺。弟弟已長成了一個男子漢,比我還有力氣。當我和他并肩干活時,我體會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愉快情緒。在需要共同使勁時,我們總是匆忙地互相看一眼,真帶勁!大概,這就是一種兄弟情分和男子漢的友誼吧。
為了明天,朋友們,讓我們挽起手來。
我想,真正的友誼是我成熟的另一種形式。
5
長江,在寂寞地流著。
我有時也很寂寞,喜歡一些憂傷的曲子和詩句。我想,在生物當中,人最懂得寂寞,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八個世紀(此處應是印刷錯誤,應為二十個世紀),前面還很漫長。那么,我們會不會在歷史的細紋里消失呢?人,是短暫的,是寂寞的,青春更是如此。
寂寞,可能就是因為我們渴望燃燒。
寂寞,也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充分燃燒。
有一位詩人這樣寫道:
我是太陽的兒子
還沒有充分燃燒的太陽的兒子
6
另一位詩人這樣寫道:
讓土地知道它是土地
讓種子知道它是種子
這篇散文寫于1984年8月份,應該是海子放暑假從北京回安徽老家途中經(jīng)過長江的見聞和感想。在這篇散文中,海子通過寫長江,寫出了一個變革的時代風貌。通篇散發(fā)著濃濃的詩意和深刻的哲理,精彩雋永、充滿哲思的句子比比皆是,既令人賞心悅目,又令人掩卷深思,堪稱一篇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散文。
在海子的文學生涯中,他創(chuàng)作發(fā)表的散文寥寥無幾。而這篇《我是太陽的兒子——給長江,也給和我一樣年輕的人們》,據(jù)我了解,是海子發(fā)表的第一篇散文作品。盡管,后來他在《中國政法大學校訊》發(fā)表過零星的幾篇,但是與這篇散文相比,卻是十分遜色的。所以,可以這樣說,《我是太陽的兒子——給長江,也給和我一樣年輕的人們》既是海子最早的散文作品,更是海子最好的散文作品。
海子的第二篇軼作是他署名為查海生的詩歌《渡神》:
渡 神
一陣鈴聲冬天成了林子里最后一場雪
出發(fā)的時候你不用考慮氣候季節(jié)和別的什么
劃過冰川月亮的年輪鐵船劃過所有無關緊要的說法
在(應為再)一把撐開年輕的太陽再讓雨季喋喋地說個不停
那里小群小群的水族和漁村互相安排成生物圈照例幸福
我們不屬于它們只屬于遙遙的對岸
母親們?nèi)菨M面淚痕快回快回眼神釘在帆上滑過祝禱的風
是有這樣一群硬漢向前向前只愿成為渡神
堤岸弧形地捧著我們河灣一往情深的注目全都不要在意
只讓紫色波浪花開放在身后的腳印里漸漸形成江潮
在海子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這首《渡神》罕見地采用了兩行段式,應該屬于海子詩歌探索期的作品。盡管,這首詩只有短短的十行,但是,卻不失意味深長,不失耐人回味,寫出了一代年輕人想成為渡神的心聲和意愿,抒發(fā)了一代年輕人要成為渡神的抱負和理想,是海子幾百首詩作中一首難得的充滿了正能量的詩歌佳作。
海子的第三篇軼作是他署名為海生的詩歌《流浪詩人》:
流浪詩人
為了流浪
我在市場上買了一支槍
我把它拆開
把里面奇怪的金屬扔掉
然后在空槍筒口
插上兩三穗蘭花
我對著天空
放了一槍
射出的都是愛和種子
我的心
只有兩件牽掛
親人和鞋店
有親人就在這里住下
像草莖一樣年年開花
沒有親人
就去鞋店
挑一雙新鞋
繼續(xù)走
走
海子這首《流浪詩人》是屬于《新娘》的外一首,是他從來沒有公開發(fā)表的力作。在發(fā)現(xiàn)這首詩之前,我曾經(jīng)費盡心力尋找過這首詩。
今年春天,我購買了一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政法大學八五級學生的集體回憶錄:《法大85:青春的記憶》。在這本書里,我讀到了政治系八五級政教班學生朱慧萍題為《我曾與海子老師爭得面紅耳赤》的文章。這篇回憶她的老師——海子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濃厚興趣和嚴重關注:“查老師在每節(jié)課都穿插著朗誦幾首自己寫的詩,那些詩聽起來很深奧、很耐人尋味,只覺得老師寫的詩好,具體好在哪里,卻說不上來。印象較深的一首詩題目為《槍》,一提到槍就想到了強權,‘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相信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對這句話都不陌生。槍還代表著戰(zhàn)爭,而戰(zhàn)爭又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但不管是正義的戰(zhàn)爭還是非正義的戰(zhàn)爭,都使生靈涂炭,使老百姓飽受離亂之苦。查老師只用短短的幾句,就很精辟地概括了‘槍’作為工具為人利用的本質以及對人類造成的極大傷害,表現(xiàn)了詩人悲天憫世的莫大情懷。還有一首題目為《新娘》的,聽了也很讓人有些異樣的感覺。只可惜查老師當時念得太快了,我沒有記下來。前一首《槍》,我后來在網(wǎng)上查,在書本里找,都沒有找見。后一首《新娘》倒是選編在查老師一本詩集里,但好像和查老師念的那一首不一樣,是改動過還是另外一首,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從這篇回憶文章中,我了解到海子曾經(jīng)寫過一首題為《槍》的詩作。但是,從我涉獵的海子詩作中,這首《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因此,我的心里產(chǎn)生了尋找這首海子軼詩的念頭。然而,幾經(jīng)周折,幾經(jīng)尋找,這首《槍》始終沒有絲毫線索,始終下落不明。在我漸漸被迫打消繼續(xù)尋找海子這首軼詩的念頭之后,沒想到,在這本《藍天與寶劍》的刊物里,我居然發(fā)現(xiàn)了這首《槍》的來龍去脈和蛛絲馬跡!
只不過,由于時隔三十多年,朱慧萍的記憶有誤,只記得這首詩里的主要意象是槍,而忽略了這首詩真正的題目叫《流浪詩人》。
《流浪詩人》這首詩構思奇特,想象新穎,語言凝練,主題深刻,堪稱一首優(yōu)秀的短詩佳作。在海子的短詩中,這首詩不失為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