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近些年互聯(lián)網金融的快速興起,以螞蟻花唄、京東白條、分期樂為代表的新型消費方式成為消費者進行消費的重要途徑,其與信用卡相比獨特的盈利模式也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本文以螞蟻花唄及京東白條為例,以新型消費方式的獨特屬性為出發(fā)點,對其盈利模式進行深入的探析。
關鍵詞:螞蟻花唄;京東白條;信用卡;盈利模式
一、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新型消費方式獨特屬性分析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網絡消費為主要途徑的新型消費方式快速發(fā)展,已經超越信用卡成為消費者進行消費的重要途徑,與信用卡相比,新型消費方式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一)平臺屬性特征
與以往傳統(tǒng)的競爭方式不同,互聯(lián)網領域的競爭的焦點就是端口的競爭,也是平臺的競爭,而螞蟻花唄以及京東白條作為新型消費方式中的翹楚,其能夠獲得巨大成功的特點就是其主要擁有可以依托的平臺為其提供大量的潛在用戶,而這一特性是以往信用卡消費方式所不具備的,平臺屬性特征就成為新型消費方式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二)易獲取性特征
以傳統(tǒng)的信用卡消費方式相比,用戶在互聯(lián)網時代獲取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的消費額度更加容易,僅通過身份實名認證就可以獲取一定的消費額度,而信用卡則需要用戶提供工資收入證明等眾多認證材料,這就使得在用戶規(guī)模上新型消費方式的用戶群體更加龐大,這就為新型消費方式創(chuàng)建新型盈利模式成為可能。
(三)便捷性特征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通過手機就可以完成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多種操作,而螞蟻花唄、京東白條僅需簡單的操作便可以完成支付流程,減少了眾多繁瑣的操作流程,這使得新型消費方式的快速推廣成為可能。
正是因為以上這些特征使得以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為代表的新型消費方式快速發(fā)展及創(chuàng)建不同于信用卡的盈利模式成為可能。
二、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新型消費方式的盈利模式探析
由于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新型消費方式的盈利模式與信用卡的盈利模式存在一定的相同點,同時又由于其具有信用卡所不具備的特殊屬性又使得其盈利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本小節(jié)中首先對比信用卡,介紹兩種消費方式中所具有的相同的盈利模式。
新型消費方式與信用卡消費方式作為消費者消費的途徑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盈利模式當中兩種消費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相同點。
(一)獲取手續(xù)費及利息
無論是信用卡消費還是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新型消費方式,本質上而言均為信用貸款,用戶在無法一次性還款,選擇抵押信用的方式從提供信用卡的銀行或是支付寶獲取一定的短期貸款,進行分期支付,這一過程都會產生一定的手續(xù)費及分期利息,同時根據用戶所選擇的分期時間長短的不同其手續(xù)費和分期利息均會不同,從這一個角度而言,新型的消費方式與傳統(tǒng)的信用卡消費在盈利模式上并無本質差異,從我國商業(yè)銀行公布的信用卡業(yè)務收入情況的統(tǒng)計當中可以清晰的發(fā)現,利息收入和分期費用收入占到整個信用卡收入的45.5%和25.8%,所以就用單純性的分析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新型消費方式盈利模式本身而言,新型消費方式的盈利主要來源與信用卡盈利方式相同,均是主要依靠利息收入和分期費用收入,所以在分期支付中獲取手續(xù)費及利息均是兩種消費方式盈利的重要途徑和模式。
(二)滯納金收益
從現有的數據來看滯納金收益在銀行信用卡收益中占比僅次于利息的45.5%和分期手續(xù)費25.8%,占比多達12.6%,雖然阿里巴巴與京東并未公布其滯納金占到總收益的百分比和具體數量,但是兩種新型消費方式的超期滯納金費率為5%,可以類比估計滯納金收益在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新型消費方式的盈利模式中同樣占據重要位置。
(三)從商戶獲取傭金
在傳統(tǒng)的信用卡盈利模式當中餐飲娛樂類、一般類、民生類和公益類四個行業(yè)的消費當中,商戶需要扣除的費率分別為1.25%、0.78%、0.38%和0%,然后7:2:1的比例分給發(fā)卡銀行、收單機構和銀行卡清算組織,發(fā)卡行在整個過程中獲取了一定量的傭金,雖然這盈利模式是發(fā)卡行獲取利潤的一個重要途徑之一。
與之相比,阿里巴巴規(guī)定淘寶賣家繳納1%手續(xù)費,天貓賣家繳納0.8%手續(xù)費,由于在淘寶和天貓兩個平臺中的自營比例較低,所以這種收取交易傭金的方式是螞蟻花唄重要的盈利模式之一,雖然這種盈利方式的費率較低,但是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和淘寶的2017年營業(yè)額高達1萬億人民幣,如此巨大的交易額,給螞蟻花唄這種新型消費模式帶來了巨大的盈利。
以上三種盈利模式無論是在傳統(tǒng)的信用卡消費方式中,還是在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新型消費方式都是非常直接和重要的盈利來源和主要盈利模式。然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新型消費方式除了具有與傳統(tǒng)的信用卡消費方式有著相同的盈利模式,但是由于其本身與信用卡消費方式相比其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所以其盈利模式除了以上三點共性之外,還具有以下幾點特殊性:
1.擴大消費群體,挖掘潛在消費者,提升平臺收益
傳統(tǒng)的信用卡消費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潛在的消費群體,但由于信用卡開卡的正規(guī)審核手續(xù)較為嚴格,其只能覆蓋一小部分消費者,所以其刺激消費的能力而言與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新型消費方式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新型消費方式除覆蓋信用卡消費群體之外,同時也極大的刺激了很大一部分年輕消費者的消費潛力,尤其是學生群體的消費能力,這一點從天貓、淘寶以及京東商城逐年快速增長的營業(yè)額就可以體現,用戶群體的快速擴大,一方面增加了螞蟻花唄、京東白條新型消費方式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其又形成了對其所屬平臺巨大的反哺能力,平臺盈利能力逐漸增強,其對于整個消費市場的影響能力逐漸增加,其用戶數量也隨之增加,新增加的用戶又成為新的螞蟻花唄、京東白條新型消費方式的使用者,這種與平臺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使得螞蟻花唄、京東白條不再像信用卡一樣僅僅是一種盈利的工具反而是給所屬平臺增加利潤的重要方式,所以使得螞蟻花唄、京東白條新型消費方式的盈利模式不再僅僅局限于工具本身,而是一種強力的雙贏模式,這就是其與傳統(tǒng)的消費方式之間的本質區(qū)別。
2.構建消費鏈條,綁定用戶
由于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新型消費方式具有易獲取性以及便捷性的特征,同時又有平臺作為其堅強支撐,這些特性使得用戶在整個消費過程以及后期的還款都享受到了極大的便捷性,從而使用戶對這種消費方式本身產生較強的依賴性,幫助其所屬平臺綁定用戶,使得用戶的潛在、隨機性的消費變成平臺固定的消費群體,從而幫助平臺本身獲取較為穩(wěn)固的用戶群體,使得平臺獲得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這也使得新型消費方式的盈利模式不僅僅局限在消費方式本身,而是給整個的平臺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3.作為平臺生態(tài)中重要環(huán)節(jié),幫助平臺實現線上線下整體全布局
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新型消費方式的不斷成熟,其作為整個平臺生態(tài)中的重要工具,幫助平臺從線上走向線下,在綁定大量用戶的基礎上,幫助整個平臺戰(zhàn)略布局不斷完善,增強整個平臺的生存空間,從而幫助其母體平臺獲取更大的收益。
三、對螞蟻花唄以、京東白條等新型支付模式等前景展望
總體而言,上線伊始,螞蟻花唄因其平臺性的特點,其主要受眾面為淘寶以及天貓等商戶,而京東白條受眾于京東商城的商戶。未來應該更加發(fā)揚其便捷性、廣泛性的優(yōu)勢,進一步降低進入的門檻,面向更多商戶,促進消費,反哺自身所服務的平臺。
分別來看,螞蟻花唄以及京東白條又是相互的競爭對手。螞蟻花唄擁有支付寶——全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這個強大后盾,擁有遍布的支付接口。這既是支付寶業(yè)務拓展的良機,也是花唄廣泛發(fā)展的最大助力。特別是對于資金周轉不靈的小微企業(yè),螞蟻花唄更是提供了極大幫助。而京東白條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了避起道而行之,開展了校園白條的服務。但準入門檻較高的問題是它自身的軟肋。這樣來看,螞蟻花唄完全蓋過京東白條的現實就不那么令人費解了。
未來是移動互聯(lián)網信息時代,第三方支付這種新型支付方式想必也會引領各行各業(yè)的革命。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三方支付的線下覆蓋率也會不斷提升,此時,再大力發(fā)展線下的業(yè)務,對于第三方支付的發(fā)展也是大有裨益的,而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將會是廣大的消費者。
四、總結
本文首先對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新型消費方式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進行分析,并與信用卡這一傳統(tǒng)的消費方式進行類比,從而深入的分析新型消費方式盈利模式,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新型消費方式既具有信用卡傳統(tǒng)消費方式的盈利模式,但是其還具有自身獨特的盈利模式,而這種盈利模式并不僅僅局限于消費方式本身,而是與其所屬平臺形成一個整體,構建出了一個全新的完整的盈利模式。
參考文獻:
[1]張瑞辰. 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卡盈利模式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3.
[2]鄭玥. 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卡盈利模式分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3]王浩. 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卡業(yè)務盈利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
[4]朱志華.基于盈利模式分析的商業(yè)銀行信用卡營銷策略研究[J].特區(qū)經濟,2007,(05):76-77.
[5]楊麗.電商平臺中消費金融產品收益分析——以京東金融為例[J/OL].財會月刊,2017(23):64-72[2017-12-21].
[6]張玲.互聯(lián)網金融對我國商業(yè)銀行的影響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6.
[7]張玲.互聯(lián)網金融對我國商業(yè)銀行的影響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6.
作者簡介:
鐘奇霖,贛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