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CSF)實驗室檢查結果, 為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方法:回顧性分析83例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資料和CSF結核菌培養(yǎng)、抗酸染色、常規(guī)及生化檢查結果。結果:83例患者中54 例CSF結核桿菌培養(yǎng)陽性,占65%;無色或微黃毛玻璃樣混濁CSF的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率大于清澈透明的CSF(P<0.05)CSF涂片抗酸染色均未找到結核桿菌;74例(89.2%)有顱內壓力升高,79例(95.2%)在生化或常規(guī)檢查結果異常,CSF墨汁染色均為陰性。結論:腦脊液結核菌培養(yǎng)對結核性腦膜炎的診斷提供主要依據,對治療和判斷預后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腦膜炎;結核;腦脊液;結核菌培養(yǎng)
一、對象與方法
1、一般資料:83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男性46例,女性37例,年齡5個月~67歲,平均25.3歲。0~14歲15例(18.1%),15~30歲51例(61.4%),31~50歲14例(16.9%),>50歲3例(3.6%)。職業(yè)分布:幼兒5例,學生13例,農民22例,進城農民工24例,城市無業(yè)者15例,工人4例。發(fā)病到就診時間2d~1年。
2、臨床癥狀與體征:發(fā)熱62例(74.7%),頭痛50例(60.2%),惡心31例(37.3%),嘔吐34例(40.9%),咳嗽咳痰30例(36.1%),意識障礙24例(28.9%),腦膜刺激征陽性35例(42.2%),乏力25例(30.1%),納差28例(33.7%),盜汗19例(22.9%)。
3、胸部X線:胸部X線檢查,83例中有80例合并有肺結核,其中合并Ⅱ型肺結核47例(56.6%),Ⅲ型肺結核28例(33.7%),Ⅳ肺結核5例(6.0%)。
4、結核菌檢查:患者均在入院后48h內測腦壓并做腦脊液(CSF)檢查。具體方法:患者側臥,腰3~4椎間隙取CSF8ml立即送檢做培養(yǎng)、常規(guī)及生化檢查及墨汁染色。結核菌涂片、培養(yǎng)及結核菌抗酸染色;應用BACTEC960系統(tǒng)、改良羅氏培養(yǎng)法,CSF2ml,置冰箱24h,棄去上清液,取沉淀直接接種到培養(yǎng)基。接種后3d、7d分別觀察結果一次,以后每周觀察結果一次,發(fā)現(xiàn)菌落生長者,經抗酸染色證實為抗酸桿菌,即報告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若滿8周仍無菌生長方可報告培養(yǎng)陰性。結核菌抗酸染色取CSF1.5~2ml離心3000g,20~30min后取沉渣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后染色鏡檢。
5、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標準治療方案,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鏈霉素或乙胺丁醇四聯(lián)抗結核治療,并酌情用皮質激素、配合脫水療法及對癥、支持治療。對腦脊液中蛋白含量較高且普通治療療效欠佳者,行腦脊液置換術并鞘內給藥(異煙肼50mg+地塞米松1mg鞘內注射,每周2次)治療過程中,肺部病灶吸收好轉,顱壓正常,腦脊液指標改善,視為病情好轉。
二、結果
1、病例構成:本組青少年居多,15~30歲51例,占60.7%;其中城市居民19例(22.9%),農村患者64例(77.1%);以低收入人群為主,占95.2%。
2、CSF結核菌檢查:83例CSF結核桿菌培養(yǎng)陽性54例(65%),細菌的初生長時間為15~57d,平均28.5d,細菌的初生長時間在35d內的占90.7%(49/54)。腦脊液的性狀與CSF結培養(yǎng)陽性結果比較見表1,無色或微黃色毛玻璃樣混濁的CSF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率大于清澈透明的CSF(P<0.05)。大多在3~6周出現(xiàn)菌落;83例CSF涂片抗酸染色均未找到結核桿菌。
3、CSF其它檢查:74例患者(89.2%)顱內壓力升高,顱內壓200~380mmH2O。83例腦脊液中,有79例生化或常規(guī)檢查結果異常,占95.2%。腦脊液細胞數(shù)增高46例(55.4%),為(50~480)×106/L,淋巴細胞增加為主者有44例(95.7%)。蛋白含量升高66例(79.5%),<1g/L者41例(62.1%),1~3g/L者22例(33.3%)。糖降低72例(86.7%),<1.5mmol/L為49例(6801%),1.5~2.4mmol/L為23例(31.9%)。氯化物降低64例(77.1%):110~119mmol/L為30例(46.9%),100~109mmol/L為28例(43.8%),<100mmol/L為6例(9.4%)CSF墨汁染色均為陰性。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與CSF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患者的實驗室常規(guī)、生化檢查異常結果比較見表2,CSF常規(guī)、生化檢查異常結果在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與CSF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患者之間的分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預后:經診斷性抗癆治療,83例患者中有73例好轉,好轉率為87.9%。3例因病情危重等原因放棄治療,3例治療無效死亡。出院1年后隨訪,有4例死亡??偹劳雎蕿?.3%,7例死亡病人的CSF結核菌培養(yǎng)結果均為陽性,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的患者死亡率為13.0%。
三、討論
結核性腦膜炎發(fā)病率高低和結核病的總發(fā)病率成正比,這取決于社會的經濟衛(wèi)生狀況。本組83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中大部分病例均有肺結核存在,發(fā)病以低收入人群及青少年為主,尤其是農村青少年。及時發(fā)現(xiàn)青少年肺結核病,給予規(guī)范的治療,可大大降低結核性腦膜炎的發(fā)生率。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xiàn)沒有特異性,與其它腦膜炎相似。對患者進行全面體檢,胸部X線檢查可發(fā)現(xiàn)肺結核,特別是痰片陽性結果,都有明顯提示作用。CSF的實驗室檢測雖然特異性不高,但對結核性腦膜炎的早期診治有重要參考價值。本組結果顯示,結核性腦膜炎的CSF常規(guī)、生化檢查結果異常率高,有其自身特點,是重要的實驗室檢查方法,CSF涂片發(fā)現(xiàn)或培養(yǎng)出結核桿菌是結核性腦膜炎診斷的金標準。83例CSF涂片結核菌抗酸染色均為陰性,這可能是因為CSF送檢的量少(多數(shù)為1.5ml左右),而結核桿菌的相對密度為1.014,結核性腦膜炎的CSF為滲出液,其相對密度高,所以在離心沉渣中難以找到結核桿菌。國外CSF培養(yǎng)結核桿菌陽性率在39%~80.9%,國內CSF培養(yǎng)結核桿菌陽性率在3.7%~17.2%[6,7],本組83例CSF結核桿菌培養(yǎng)陽性54例(65%),和前者大致相符,可能有以下原因。(1)本組資料來源于結核病的??漆t(yī)院,就診的大多是結核病人,而且CSF標本量遠遠大于綜合醫(yī)院,因此陽性率比一般醫(yī)院要高;(2)對疑似結核性腦膜炎的患者,CSF結核菌培養(yǎng)是作為常規(guī)項目送檢,本組資料顯示,無色或微黃毛玻璃樣混濁的CSF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率大于清澈透明的CSF(P<0.05因此在作腦脊液穿刺時,對這類腦脊液一定要作結核菌培養(yǎng)檢查,以免延誤病人的診斷和治療。
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不僅可做為鑒別診斷的依據之一,還可對治療和判斷預后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有報道認為,治療1個月時,臨床分期仍高和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的患者預后不良。本組資料亦顯示,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的患者預后要比結核菌培養(yǎng)陰性的患者預后要差,本組7例死亡病例全部是CSF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結核性腦膜炎的預后與病情嚴重程度、治療及時性直接有關,早期、聯(lián)合、規(guī)律、適當全程的督導化療方案的推行,能確保療效,縮短病程,減少耐藥性的發(fā)生,早期應用皮質激素,對減輕癥狀,改善預后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韓慶,談芙蓉,端術和運,等.結核性腦膜炎37例臨床本會[J].2009(21):41-42.
[2]張敦熔.現(xiàn)代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0:338-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