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新章,何順福,趙文信,趙海龍,吳國生,張得良
(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青海西寧 810001)
野生動物是一項寶貴的自然資源,保護野生動物對于建設生態(tài)文明社會和維持生態(tài)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護野生動物有很多方式,其中最直接、最直觀的保護方式就是野生動物收容救護[1]。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是一種對動物個體生命的保護,使它們免受身體損傷、疾病折磨和精神痛苦等,減少人為活動對動物造成的直接傷害[2]。
青海是我國野生動物資源重點分布省(區(qū))之一,有鳥類292 種、獸類110 種,分別占全國鳥獸種類的1 /4和1 /6[3]。雪豹(Panthera uncia)是僅分布于亞洲高海拔山區(qū)的珍稀瀕危貓科動物,根據(jù)雪豹基金會(SLT)推算,目前全世界雪豹僅有4 500~7 200只,而分布在中國的雪豹數(shù)量大約有2 000~2 500只,約占全球總數(shù)的一半[4]。青海省是雪豹重要的分布區(qū)域,目前僅三江源地區(qū)雪豹數(shù)量或已超過1 000只[5]。
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位于青海省西寧市區(qū),西寧野生動物園內(nèi),2008年成立,承擔著全省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野化放歸的職責。2013—2017年,五年來共收容救護野生動物63種500余頭(只),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雪豹、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i)、黑鸛(Ciconianigra)、大鴇(Otistarda)、白唇鹿(Gervusalbirostris)、黑頸鶴(Grusnigricollis)、金雕(Aquilachrysaetos)、胡兀鷲(Gypaetusbarbatus)和梅花鹿(Cervusnippon),另有荒漠貓(Felisbieti)、兔猻(Otocolobusmanul)、藏原羚(Procaprapicticaudata)、鵝喉羚(Gazellasubgutturosa)、盤羊(Ovisammon)、巖羊(Pseudoisnayaur)、中華鬣羚(Capricornismilneedwardsii)等本土特色動物。
1.11月份都蘭縣雪豹收容救護2017年1月1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牧民發(fā)現(xiàn)一只雪豹(XB1701)被捕獸夾夾住了左前掌,疑似掌骨被夾斷。1月2日上午救護中心接到電話后安排救護人員準備車輛、藥品、器械和衣物,約11:00出發(fā),駕車趕往都蘭縣。17:00,救護中心工作人員趕到420 km之外的都蘭縣,鑒于夜間救護難度,在與都蘭縣森林公安局溝通后,決定第二天趕往救護現(xiàn)場。1月3日凌晨4:00,救護人員出發(fā)駕車4.5 h后,攜帶設備、藥品步行爬山2.5 h,11時抵達現(xiàn)場時,XB1701已被牧民打開捕獸夾放歸??紤]到其左前掌的傷情,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做出了預后不良的判斷。
1.23月份囊謙縣雪豹收容救護3月15日夜,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吉尼賽鄉(xiāng)拉翁村,一只饑餓的雪豹(XB1702)闖進村里將牧民羊圈中的羊咬死,當?shù)厣止布澳撩駥ζ溥M行抓捕放歸,16日,XB1702再次潛入羊圈捕羊,再次被抓捕放歸,17日,XB1702第三次潛入牧民家里偷羊被抓,森林公安局求助救護中心對XB1702進行收容救護。
18日13:05接到電話,14:30救護人員駕車出發(fā),前往790 km外的玉樹州。由于沿途降雪道路結冰,救護人員夜宿興海縣溫泉鄉(xiāng),19日18:00才趕到玉樹州森林公安局所在地結古鎮(zhèn),與州森林公安溝通后,決定第二天對XB1702進行收容救護。20日9:00,救護人員出發(fā),11:30到達囊謙縣,約15:00,在縣森林公安干警的護送下,當?shù)啬撩袢罕娮园l(fā)將XB1702運至囊謙縣森林公安局。
救護中心工作人員經(jīng)外觀觀察,XB1702極度消瘦、精神沉郁、呼吸緩慢、被毛凌亂、眼角和鼻孔有粘性分泌物,發(fā)聲無力且呼吸道有異響,初步判斷XB1702體質(zhì)極度虛弱并有呼吸道感染等病癥。XB1702在串籠過程中無抵抗自衛(wèi)行為,一直未站立。鑒于條件限制,無法當場進行檢查治療,救護人員確定立即運回西寧進行進一步檢查治療和恢復的方案。
約16:00,救護隊伍從囊謙縣返回玉樹州結古鎮(zhèn),途中多次停車觀察XB1702狀態(tài),于19:00許到達結古鎮(zhèn),考慮夜間行車安全問題,當日住宿玉樹賓館。3月21日8:00,救護團隊從玉樹州啟程返回西寧,沿途多次進行觀察,狀態(tài)較差。20:40,觀察XB1702一直趴伏不動,生命體征極度微弱,因無搶救條件,決定爭取時間返回西寧后進行搶救。約23:00抵達救護中心時,XB1702生命體征已完全消失。
尸檢發(fā)現(xiàn):①雄性;②犬齒磨損嚴重,推測年齡在12歲以上;③身體極度消瘦,僅17 kg;④右后肢有輕微外傷。
1.310月份囊謙縣雪豹收容救護10月16日,囊謙縣著曉鄉(xiāng)牧民發(fā)現(xiàn)一只癱瘓雪豹(XB1703),在當?shù)卣凸娼M織救護12 d無果后,28日晚送至956 km外的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檢查發(fā)現(xiàn)XB1703為雌性亞成體雪豹,年齡約2.5 a,體長87 cm,體重18 kg,后半身觸碰基本無反應,無法自主排便。
29日,通過核磁共振和血液檢查,診斷為神經(jīng)炎和低血鈣,通過調(diào)整飲食結構,30日凌晨XB1703恢復自主排便,針對性治療3 d后,其后肢恢復明顯知覺,在每日消炎、補鈣、營養(yǎng)神經(jīng)、紅外理療和按摩等治療護理下,11月9日雪豹恢復自主行走能力。12月5日XB1703恢復基本跳躍能力,16日通過拔除部分飛羽的活鴿子測試,其具備基本捕食能力。
在XB1703目測后半身肌肉力量恢復,體重增加至27 kg后,3月中旬,救護中心將1只8 kg的2月齡綿羊幼崽放入800 m2的山地活動場對其進行捕食能力測試。在綿羊幼崽適應場地3 d后,停食1 d的XB1703成功捕捉殺死羊羔,30 h后咬破羊羔大腿內(nèi)側軟皮吃到腿肉。檢查發(fā)現(xiàn)綿羊幼崽頭部、頸部、腹部多處咬傷,但羊皮均未被撕破,僅腹部羊皮被咬穿。
3月下旬,再次以1只15.5 kg 的3月齡綿羊幼崽進行第二階段測試。在綿羊幼崽適應場地3 d后,停食1 d的XB1703在40 h內(nèi)未能成功獵食綿羊幼崽,此時雪豹已3 d未進食,測試結果為失敗。救護中心推測XB1703幼年時發(fā)育不良,與母雪豹分離后捕獵能力差,在分離后不超過半年的時間里,長期處于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體型弱小。再結合兩次捕獵能力測試,判斷該雪豹捕獵能力極差,不具備野外生存能力,按照《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管理辦法》[6]規(guī)定,向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請示其最終去留,期望能夠留在救護繁育中心參與人工繁育和保護教育工作。
1.411月份雜多縣雪豹收容救護11月24日,雜多縣昂賽鄉(xiāng)牧民在路邊發(fā)現(xiàn)一只受傷雪豹(XB1704),當?shù)厣止埠瞳F醫(yī)人員經(jīng)過簡單處理后認為當?shù)夭痪邆溥M一步救治條件,26日凌晨2:30連夜將其送至1 000 km外的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檢查發(fā)現(xiàn)XB1704為成年雌性;牙齒磨損嚴重,年齡約為10.5歲;左后肢股骨斷折;小腿跖骨位置有2 cm×10 cm的皮膚缺損,感染嚴重;下顎皮毛剝離;上唇穿孔;左下犬齒缺失;無法排便;腦震蕩。
11月27日—12月11日,救護人員對XB1704進行了外傷縫合、消炎、排除積液、輔助排便等治療,在其外傷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身體和精神條件大幅恢復的情況下,12月12日在西寧加旺寵物醫(yī)院對XB1704進行股骨復位手術,通過11根骨釘植入16 cm重建骨板。固定、治療、護理80 h后,12月15日,XB1704恢復行走能力。鑒于其后期仍有大量治療和護理,以及觀察到其活動不劇烈,未采取進一步的制動措施,僅在空蕩的房間內(nèi)靜養(yǎng)。
2018年1月23日,檢查發(fā)現(xiàn)XB1704手術部位3根骨釘斷折,骨板扭曲,股骨再次移位。經(jīng)過網(wǎng)絡上70多位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2月7日,XB1704在北京派仕佳徳動物醫(yī)院進行第二次復位手術,采用“鈦合金骨板+髓內(nèi)針”的方式進行二次固定,之后在北京動物園獸醫(yī)院進行后期治療和護理。治療和護理期間XB1704被飼養(yǎng)在180 cm×130 cm×80 cm的鐵籠內(nèi),充分制動,避免其劇烈運動導致手術再次失敗。
5月11日,恢復順利的XB1704回到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由于2次手術共截取了其4 cm的股骨,且骨板和髓內(nèi)針將不再拆除,又考慮到其年老、牙齒缺損嚴重,救護中心認為其不具備野外生存能力,按照《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管理辦法》[6]規(guī)定,向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請示其最終去留,期望能夠留在救護繁育中心參與人工繁育和保護教育工作。
野生動物救護,是通過對脫離原有自然生存環(huán)境的野生動物個體實施收容、治療、康復護理等措施,協(xié)助其脫離生存威脅和傷病困擾,以恢復其野外生存能力并協(xié)助其回歸自然為最終目的的一種法定性為[7]。2017年的4次雪豹收容救護工作,1只未能成功收容救護,1只收容救護途中死亡,2只收容救護成功但不具備野化放歸的條件,沒有1只能夠恢復野外生存能力后回歸自然。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也暴露出青海省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存在諸多問題。
2.1基礎條件差在動物救助過程中,有“黃金六小時法則”一說。動物受傷后,因為應激、感染、體力消耗等風險隨時間推移而增加,如果6 h內(nèi)能夠得到有效救助,將極大增加救助成功率[8]。青海省東西長1 240.6 km,南北寬844.5 km,國土面積72.23萬km2,主要地形為山地,野生動物救護現(xiàn)場經(jīng)常遠離位于省會西寧的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救護隊伍趕到時,往往已經(jīng)錯過了野生動物救護的“黃金六小時”。
截至2017年底,青海省公路總里程突破8萬km,但隨著公路的新建或改建整治,人類活動的影響將不斷加劇,使野生動物的活動范圍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野生動植物難免更容易遭偷獵者捕殺或破壞[9],因此在一些人跡罕至的野生動物活動區(qū)域,修路活動是受到嚴格控制的,公路通達情況不佳,也制約了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工作的開展。
青海省地形以山地為主,大部分區(qū)域海拔在3 500 m以上,人煙稀少,與之相匹配的通信網(wǎng)絡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滯后,很多野生動物救護現(xiàn)場都沒有手機信號,信息溝通不便、缺乏統(tǒng)一指揮也為收容救護帶來不便。
2.2體系不健全目前青海省內(nèi)具備野生動物收容救護資質(zhì)的機構僅有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一家,位于西寧市區(qū)西寧野生動物園內(nèi),無編制,無專職人員,無固定經(jīng)費,收容救護工作由西寧野生動物園職工兼職進行。西寧市之外,各州、市、縣、鄉(xiāng)均未設置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機構和專職負責人,因此時常發(fā)生群眾發(fā)現(xiàn)需要救護的野生動物,卻不知聯(lián)系誰、送到哪的情況。
在歷次收容救護過程中,森林公安、獸醫(yī)站、寺廟、公益組織等機構都對野生動物救護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不可否認非專業(yè)的救護人員和救護行為可能無法給野生動物科學的護理,甚至可能帶來不必要的二次傷害,乃至造成不必要的死亡。XB1701由于缺乏專業(yè)的一線指揮,被貿(mào)然放歸后很可能由于左前掌重傷死亡。XB1702在收容救護途中死亡,與其臨死前在不具備放歸條件的情況下被三次捕捉、兩次放歸不無關系。XB1703在當?shù)鼐茸o的12 d中,由于飼喂方式不當一直無法自主排便,人工輔助排便給雪豹帶來了不必要的應激反應。
2.3技術水平低青海野生救護繁育中心工作人員全部為西寧野生動物園兼職,既缺乏必要的醫(yī)療設備和器械,也缺乏高水平的獸醫(yī)人員。目前救護中心尚沒有動物醫(yī)院,最基本的血細胞儀、生化儀、呼吸麻醉劑、用于X光檢測的DR系統(tǒng)均不具備。外出救護時無專業(yè)救護車輛,僅是常規(guī)皮卡車拉運捕網(wǎng)、麻醉吹管、繩索、鐵籠等設備和手術刀、手術剪、繃帶、縫合針等器械。XB1703的核磁共振是在青海省交通醫(yī)院檢查,血液檢查是在寵物醫(yī)院完成。XB1704拍片檢查、外傷手術和兩次復位手術均是在寵物醫(yī)院完成,其中第二次復位手術更是在北京的動物醫(yī)院完成。在這兩次救護中,所有的檢查和手術,都是由醫(yī)院醫(yī)師和寵物醫(yī)院醫(yī)師完成,救護中心獸醫(yī)僅負責后期的藥物治療和康復護理。目前救護中心參與救護的獸醫(yī)中,最高學歷為本科,在疾病診斷、化驗治療過程中,救護中心獸醫(yī)與高水平的醫(yī)師的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2.4野化放歸少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救護野生動物主要來自對老弱病殘個體的救護和森林公安執(zhí)法查沒,其中救護后適宜放歸的西藏棕熊(Ursusarctospruinosus)、中華鬣羚、普通鸕鶿(Phalacrocoraxcarbo)、白骨頂雞(Fulicaatra)、朱雀(Carpodacuserythrinus)、雕鸮(Bubobubo)等約300只動物及時進行了放歸;近180只雪豹、普氏原羚、中白鷺(Ardeaintermedia)、巖羊、盤羊、西伯利亞狍(Capreoluspygargus)等野生動物由于傷勢過重,在救治或恢復期內(nèi)死亡;其余約30只雪豹、兔猻、黑頸鶴、金雕、高山兀鷲(Gypshimalayensis)等野生動物治療結束后,不具備野外放歸條件,留在西寧野生動物園飼養(yǎng)飼養(yǎng)。
在約300只放歸野生動物中,有235只是森林公安在花鳥魚蟲市場查沒的朱雀、百靈(Melanocyphamongollca)等鳥類,身體狀況大多健康,個別輕微外傷簡單治療康復后即可放歸野外。西藏棕熊、中華鬣羚、虎鼬(Vormelaperegusna)、艾鼬(Mustelaeversmanii)、中白鷺等27只為靠近人類活動區(qū)被困的野生動物,現(xiàn)場麻醉或保定后轉移至合適的棲息地就地放歸。雕鸮、普通鸕鶿、豹貓(Prionailurusbengalensis)等41只野生動物為疾病或饑餓導致孱弱,在救護中心接受治療和護理之后具備放歸條件,組織放歸。然而在多年的收容救護工作中,未發(fā)生過救護結束不適宜放歸,經(jīng)過科學地野化訓練最終放歸野外的情況,而是在判斷不適宜放歸后便選擇了留在西寧野生動物園飼養(yǎng)。
野化放歸未能取得進展,主要與救護中心工作由動物園工作人員兼職開展有關。一方面沒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能夠投入到野化訓練的工作中,滿足野化訓練所需的場地、設施和人員;另一方面動物園的獸醫(yī)和飼養(yǎng)員也缺乏專業(yè)的野化訓練環(huán)境和技術,難以勝任科學的野化訓練工作。
青海省是我國野生動物資源分布的重要區(qū)域,隨著公眾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逐漸提升和交通、通信水平的提高,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任務會更加繁重,建立完善的高水平收容救護體系勢在必行。
3.1建立高水平專職救護康復中心現(xiàn)有救護中心依托野生動物園開展工作,且處于市區(qū),具有一定的防疫隱患。為了更好地開展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工作,可以考慮:①在遠離市區(qū)且交通便利的空曠區(qū)域建設一個包含設備先進的獸醫(yī)院、可以開展科研的實驗室和適用于不同野生動物的康復訓練區(qū)域的綜合性救護康復中心,并配備具有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的專職獸醫(yī)和救護人員。
3.2建立全省基層收容救護體系青海省國土面積大,僅在東部地區(qū)西寧設置一個救護中心,很難滿足全省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的實際需求。根據(jù)《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管理辦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明確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機構,保障人員和經(jīng)費,加強收容救護工作[6]。可以根據(jù)野生動物分布情況和地理距離,在省內(nèi)各州、市的縣、鄉(xiāng)鎮(zhèn)設立約30個的基層收容救護站,配備專職獸醫(yī)和基本的檢查治療設備和藥品,以此保證能夠盡可能在“黃金六小時”內(nèi)對野生動物進行必要的科學救護。
3.3借力高端資源開展科研合作在短期內(nèi)大幅度提升專職救護人員綜合能力不現(xiàn)實的情況下,積極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尋求合作,以駐點科研的方式引進高端人才入駐救護康復中心,不僅可以解決一些實際的技術難題,也能通過交流學習,培養(yǎng)和提升收容救護人員綜合能力。
3.4完善收容救護野化放歸流程野生動物救護工作突發(fā)情況較多,實際面臨的情況各有不同,缺乏行業(yè)認定的統(tǒng)一標準。由于不同物種差異性比較大,《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管理辦法》沒有對具體類別的物種救護程序、救護處置、救護技術規(guī)范等進行明確,救護工具和設備更是千差萬別,國內(nèi)僅有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研究開發(fā)中心共同主編的《野生動物救護技術手冊》[10]和北京猛禽救護中心主編的《猛禽救護中心操作指南》[11]兩本較成熟的中文參考資料[7]。要切實提高青海省野生動物收容救護能力,根據(jù)歷年來收容野生動物中常見的種類,制定完善的收容救護以及野化放歸流程,非常有必要。特別是對于之前尚未開展的科學野化放歸工作,應當完善流程,補上這一短板,讓更多野生動物有機會回歸野外。
3.5結合保護教育服務生態(tài)保護野生動物救護的最終目的除了將野生動物放歸野外,還兼具教育公眾、宣傳野生動物保護、開展科學研究的特點[7]。充分利用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工作的便利,將野生動物科普以及保護教育融入收容救護透明化工作中,不僅提高公眾對于野生動物保護的關注度,為生態(tài)保護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還可以讓公眾了解野生動物生存中的困境,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以及自身如何行動可以幫助到野生動物。教育引導公眾正確認識、看待和對待自然,服務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機構在野生動物個體救護之外,應有的義務和責任。
綜上所述,位于西寧的高水平專職救護中心負責統(tǒng)籌全省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野化放歸工作,制定完善全省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野化放歸流程,培養(yǎng)提升綜合救護水平,培訓全省基層救護人員,接收救治各種基層無力救護的危重病例,開展野化訓練和保護教育;位于各州、市、縣、鄉(xiāng)鎮(zhèn)的基層救護站負責第一時間對野生動物進行基礎收容救護放歸,危重病例及時上報送交救護中心,并對農(nóng)牧民開展基礎的救護培訓。如此形成省上有高水平救護中心,基層有專業(yè)救護站,科研和教育共同助力的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體系,對于青海省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水平提升會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