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預算法》的修訂、頒布、實施,預算執(zhí)行率再次成為討論熱點,2014年財政年終決算報表中,特別增加了部門決算量化評價表,里面就涉及了預算執(zhí)行情況評價指標。部分高職院校一年要編制兩套預算,一套財政預算,一套院內預算,這兩套預算在編制時間、編制口徑與預算科目使用上都存在著差異,這差異直接影響預算執(zhí)行。由于財政預算過于籠統(tǒng)、粗放,并不能完全取代院內預算,因此,如何在財政預算的框架下編制院內預算,院內預算與財政預算如何銜接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 鍵 詞] 財政預算;院內預算;編制;差異
[中圖分類號] DF43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164-02
一般來說,目前,我國部分高職院校每年要編制兩套預算,一套是財政預算,又稱部門預算,是按照學院的行政級別,層層編制、上報,匯總到國家財政總預算;一套是院內預算,是按照學院內部各業(yè)務部門的下年度工作職責和工作計劃的內容匯總而成的。
一、財政預算與院內預算的差異
(一)編制時間的差異
財政預算一般分為基本支出預算和項目支出預算,采用二上二下方式編制。其中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的一上要求在上年的9月完成,二上在11月底12月初完成,當年1月預下達,開完人大會后正式下達。院內預算一般一年只編報一次,時間安排在上年年底,當年1月份預下達,當年3月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后正式下達。
(二)編制口徑的差異
編制財政預算的資金來源包括財政補助收入和學院非稅收入,而院內預算的資金來源除財政補助收入和非稅收入外,還包括上年結余、銀行貸款等資金。由于兩套預算在資金來源上存在差異,造成兩套預算的支出也存在差異。院內預算的總支出往往會大于財政預算的總支出。
(三)編制預算科目的差異
財政預算的支出預算科目是按照財政部下發(fā)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來編制的,是把高職院校匯總并入政府預算編報的,預算科目只核算至經濟分類科目的款。而高職院校內部預算的支出預算科目主要是按照《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規(guī)定的會計科目結合《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學院實際情況來編制的,預算科目可以根據學院實際更細化。
二、財政預算與院內預算差異造成的影響
(一)增加編制工作量
兩套預算,兩個時間,增加了編制工作量。財政預算的數據來源是學院的業(yè)務部門,院內預算的數據來源同樣也是學院的業(yè)務部門,這兩套預算在兩個時間點編制,也就意味著業(yè)務部門需要按各自時間點上報預算,增加了業(yè)務部門的工作量,也增加了財務處匯總數據的工作量。
(二)影響財政預算執(zhí)行率的原因
1.資金來源不一致造成的預算執(zhí)行偏差
根據《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對收入的界定,收入包括財政補助收入、教育事業(yè)收入、科研事業(yè)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其他收入等,院內預算與財政預算計入收入的內容是一致的。但計入支出的內容就不同,按收付實現制,無論資金來源如何,當年形成的資金流出都應作為支出,如用銀行貸款、上年非稅收入結余資金形成的資金流出都應作為當期支出,支出涵蓋范圍大于收入。財政預算執(zhí)行是依托院內預算執(zhí)行,而院內預算的執(zhí)行是建立在多種資金來源的基礎上。當一項支出無法明確區(qū)分具體的資金來源,并在核算上有所區(qū)分,那勢必會造成財政預算執(zhí)行產生偏離。
2.院內預算調整造成的財政預算執(zhí)行偏差
在教代會通過前,院內預算都有可能出現根據實際調整的情況,而此時財政預算二上已經上報,無法再進行修改,若院內預算進行修改,會造成與財政預算不相符,從而與財政預決算不一致。
三、分別編制財政預算和院內預算的必要性
(一)從財政預算框架分析
財政預算的編制總體思路是以收定支,分收入和支出編制,兩者相互對應,在收入既定的情況下,編制支出預算。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來說,財政預算收入僅有兩項,一是財政撥款收入,二是納入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收入,即傳統(tǒng)意義的非稅收入。而這兩塊收入對處于發(fā)展的高校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當前,各高校為擴大辦學規(guī)模提高質量、投資建設新校區(qū)、購置新設備,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資金缺口問題,多采用銀行貸款、土地置換等多種籌資方式解決,而這些籌資方式所形成的資金流入與資金流出,均無法編入財政預算報表中。但這部分的支出又是學院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缺失這塊支出的報表不是完整的報表。
(二)從財政預算科目角度分析
我國《預算法》明確提出,政府收支分類科目,支出按其經濟性質分類分為類、款,并要求報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的預算草案應當細化。因此,編制財政預算時,按經濟性質將預算支出細化至辦公費、差旅費、招待費等二級科目,對于某些無法確定性質的支出,或在《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無法找到對應科目的支出,高校采用通用的做法就是列支其他人員經費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其他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等兜底類的科目。財政預算科目的過于粗放、籠統(tǒng),與當前各高校的預算管理是相違背的。各高校編制預算一般是由下至上編制的,即各業(yè)務部門根據其職責及年度計劃編制本部門預算,財務處對各部門預算進行匯總、審核和上報。各業(yè)務部門在編制預算時,是按事來編,當這件事無法直接套用會計科目時,他們就會列入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等兜底類科目。這種編制方式無法體現學院的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不利于學院長遠發(fā)展。
四、財政預算與院內預算的銜接思路
(一)編制時間的銜接
1.調整院內預算編制的時間
財政預算二上二下,院內預算配合財政預算,在財政預算二上前,完成院內預算初稿,報院長審議,并按經院長審議通過的院內預算初稿編制財政預算二上報表。
2.規(guī)范院內預算調整的時間
原則上,年度預算一經確定,不許修改,因情況變化或特殊原因需修改的,按預算調整程序辦理。對于院內預算,通常是在教代會通過并下達后才視為確定,但為了與財政預算保持一致,應將院內預算確定時間前移至財政二上預算上報時間,即財政二上預算上報后,所有需要增刪減的事項,均作為預算調整處理。
(二)編制口徑的銜接
財政預算按財政撥款和非稅收入口徑編制。院內預算分兩套編制,一套是財政口徑預算,即財政撥款和非稅收入資金安排的預算,一套是非財政口徑預算,即上年結余和貸款資金等安排的預算,兩者合一,即為完整的院內預算。
(三)編制預算科目的銜接
院內預算以“事”,即項目名稱作為預算科目,在預算項目下按《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經濟分類科目設置二級項目,通過匯總二級項目的同類會計科目,形成財政預算。在年度預算執(zhí)行中,嚴格按二級項目進行預算控制,這樣保證了財政決算與財政預算的口徑一致,同時財政預算執(zhí)行率得到了保證。
五、財政預算與院內預算的具體銜接方案
(一)預算編制流程銜接
(1)業(yè)務部門預算草案的編制。財務處接到財政部門關于編制年度預算通知后,組織院內各業(yè)務部門編制下年度綜合財務預算。(2)財務處編制并上報財政預算。財務處根據財政部門有關預算管理規(guī)定,收集有關基礎資料,匯總各業(yè)務部門預算,編制綜合財務預算草案,報自治區(qū)財政廳。(3)財政部門審核預算并下達。財政部門審核學院一上預算草案,下達下年度收支預算控制數。(4)財務處編制院內預算初步方案,報院長審議。財務處根據自治區(qū)財政廳一下收支預算控制數,結合學院年度發(fā)展計劃和綜合財力的可能,參考上年度預算的執(zhí)行情況和各業(yè)務部門草擬的收支計劃,編制院內預算初步方案,報院長審議。(5)財務處拆分院內預算初步方案。院長審閱并平衡院內預算初步方案,確定下年度收支計劃及貸款項目支出計劃,財務處據此拆分院內預算,一套為財政口徑預算,一套為貸款收支預算。(6)財務處編制并上報財政預算。根據經院長審議通過的院內預算初步方案,結合財政預算編制政策,編制并上報財政口徑預算。(7)財務處編制全口徑院內預算。年度終了,財務處根據上年結余以及下年度學院事業(yè)發(fā)展計劃,匯總財政口徑預算及貸款支出預算,量入為出,編制全口徑院內預算。并按審批權限,報院長辦公會審議,報學院黨委會審批,報教代會民主審議。(8)財政部門下達財政預算。財政預算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準后,財政部門正式批復并下達學院。(9)財務處下達院內預算。院內預算經教代會民主審議通過后,正式下達各業(yè)務部門。
(二)預算編制科目與項目銜接
院內預算分為日常維持經費支出預算和專項經費支出預算。日常維持經費支出項目,預算項目名稱與會計科目保持一致,即以經濟分類科目中“款”作為預算項目名稱。如辦公費、差旅費、培訓費、接待費、因公出國費用等。專項經費支出項目,實行二級項目管理,按經費使用方向和學院管理需要設置一級預算項目,按經濟分類科目設置二級項目。編制財政預算時,匯總同類項,按當年財政預算編制要求分別編制基本支出預算和項目支出預算。這樣既能做到符合自治區(qū)財政廳有關預算管理規(guī)定,又能滿足學院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六、影響財政預算與院內預算銜接工作的因素
(一)學院領導重視程度
學院領導是這項工作的組織者,他們對這項工作的理解與支持決定了這項工作的成敗。院內預算是根據學校事業(yè)發(fā)展計劃而編制的,由于預算僅是計劃,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往往會存在根據實際進行調整的情況,而預算項目的調整直接影響年終決算結果,容易造成超預算執(zhí)行的情況。因此,若學院領導能維護預算的剛性,在年度中減少預算調整或是不予調整,才能保證預算執(zhí)行的一致性。
(二)部門負責人配合程度
部門負責人是這項工作的具體執(zhí)行者,他們的配合程度決定了這項工作能否順利開展。院內預算是以各業(yè)務部門預算為基礎匯總生成的,部門負責人的配合程度決定了預算的編制質量。由于他們多不是財會專業(yè)人員,無法理解什么是會計科目、什么是預算項目,什么是經濟分類科目,甚至還有人認為預算就是一個數字,是可以隨意調整的。這些理解誤區(qū)或知識短缺會嚴重影響預算編制質量及執(zhí)行效果。為此,每次在編制預算前,財務部門會召開預算編制培訓會,部門負責人若能積極配合參加培訓,嚴格按要求編制預算,保證預算執(zhí)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