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一輪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門新的課程以貼近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的主題為課程基本內容,為學生開辟了一條與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續(xù)發(fā)展的渠道,以其全新的理念,獨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無可避免地在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這門新課程展現(xiàn)出獨有的魅力呢?我們應根據(jù)自身的特點,緊扣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自主選擇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開展探究和實踐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體驗、感悟,獲得經(jīng)驗,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一、立足校園生活,拓展實踐渠道
綜合實踐活動中必須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能有自由發(fā)展的機會。給學生一片關注的空間。“回歸生活、體驗生活、學會生活”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范圍越小越好,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例如開展“讓學生與校園環(huán)境對話”實踐活動?;顒忧拔?guī)е鴮W生參觀了我們美麗的校園,再以調查表的形式讓學生將自己感興趣,想研究、探討的問題羅列出來。統(tǒng)計表明,許多學生對學校的爬山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拿著一根爬山虎走進課堂,讓學生談談對爬山虎的認識時,個別學生說了它的外觀和氣味,我趁勢提出:“大家想不想進一步了解你們感興趣的爬山虎呢?”孩子們有的說“我想知道它的會不會開花結果?!庇械恼f“我想了解它的生長過程。”“我們學校為什么不多種些爬山虎”……一個課題就這樣產生了。
二、扎根家庭生活 ,豐富實踐內容
教育走出課堂,讓校園、家庭、社會共同發(fā)揮教育功能。例如:在開展“小小播音室”實踐活動時,我要求學生在家里,從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wǎng)上等多種信息渠道收集信息。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收集、整理信息的活動中來。這樣不但拓寬了知識面,開闊了眼界,提高了閱讀和習作的能力,而且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養(yǎng)成了關心國內外大事的好習慣。在總結匯報時,一個個學生講起來頭頭是道,仿佛自己就是個新聞播音員,好多大人都望塵莫及。學生們精彩的播音令我大吃一驚。
又如開展“我是小小種植員”實踐活動時學??膳c學生家長簽約,要求學生多多參與農業(yè)生產勞動,如給植物松土、除草、施肥,及時施藥防治病蟲害。在勞動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有的學生采集樣本利用學校實驗室的顯微鏡觀察蔬菜的病害情況,再上圖書館、上網(wǎng)等收集資料,對癥下藥,在老師的幫助下成功地預防了病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勞動的艱辛以及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三、關注社會生活,生成實踐資源
陶行知先生說:“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會上去,以社會為學校?!苯M織學生走出校門到社會參觀,參與采訪,開拓學生視野。例如:在全國開展推廣普通話的時候,我組織學生開展“找不規(guī)范字”的社會調查活動。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各自擬出調查提綱。第二,對學校附近的商家進行觀察并作好記錄。第三,對調查的資料進行整理。第四,交流調查結果。學生通過調查交流,知道了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大力宣傳,學生們寫了一份宣言,表達了他們對推廣普通話的支持。
又比如,我校旁邊有條貫穿全市的大河,以前河水清澈見底,可現(xiàn)在河水綠綠黑黑的,蝦兒魚兒全跑了,河面還有很多漂浮物。針對這一現(xiàn)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通過調查,查清河水污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對策。通過這種社會性的調查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 ,了解社會的現(xiàn)狀,認識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 , 讓學生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鍛煉自己勇于參與、大膽實踐的品質。
如果學校是一池清水,那么生活就是汪洋大海。生活是知識的寶庫,四季變換,萬物興衰、日月星辰,無不蘊含于生活之中。讓教學活動面向生活,就能使活動如生活般充滿情趣。絢爛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聲、有色,是學校教學的不竭之源,也是學校教學活動的延伸與發(fā)展。讓綜合實踐活動面向生活,回歸于生活,從而使學生學會生活,這樣活動才能成為一池活水,水清魚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