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自主學習就是要真正做到讓學生“能學”“會學”“想學”“堅持學”,教師可以從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情感;設動自究,鍛煉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的能力;討論自悟,充分發(fā)揮個人與集體的智慧,主動“創(chuàng)造”新知識;注重知識的實踐性,讓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得以體現;導訓自調,讓學生根據自我層次做練習五個方面著手,讓課堂成為師生煥發(fā)生命的主陣地。
關鍵詞:小學生 課堂上 自主學習 數學教學 生活實踐 創(chuàng)設情景
一、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意義
我國學者龐維國先生將“自主學習”概括為:建立自我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要真正做到讓學生“能學”“會學”“想學”“堅持學”,讓課堂成為師生煥發(fā)生命的主陣地。
有道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卑阎R機械地傳授給學生,不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自己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實驗、分析,自己探索知識,發(fā)現知識,掌握知識,形成一定的數學技能,從而達到“不教”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有句話說:“教,是為了不教”就是這個意思。為了適應時代和社會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我國各個城市紛紛進行教育改革,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由知識的傳授者逐漸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促進者,“自主學習”教改的實驗就是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自主學習”角色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但并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的學習和發(fā)展,而是要教師正確引導自主學習,教師要做指導者和幫助者。
二、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運用“自主學習”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情感。情境教學是指通過語言描述、多媒體運用、實物演示、角色扮演、實驗操作等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景,將認知與情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教與學巧妙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改變學生單純接受知識的被動教育局面的一種教學方法。小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體驗一般是來自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而數學的本質是抽象的,而小學生的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在很多大程度上仍然與感性經驗相聯系,因此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給學生提供主動探求的機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我講到“長方體的表面積”,先讓學生自己回家給媽媽做一個針線盒,他們都覺得自己能幫家長做事了,都很開心,第二天,回到學校,提問做針線盒要用多少紙板呢?這樣使緊張的氣氛有所緩和,使學生自己在情景中回憶。再使用多媒體教學,先出現一個長方體,然后一個一個面剪開,變成一個展開圖,形象生動的再現昨天他們做針線盒的經過。
(2)設動自究,鍛煉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的能力。設動自究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動手活動,使學生進行積極地自我探究,促進其自主學習。如“擺一擺”“移一移”“畫一畫”“數一數”“剪一剪”“折一折”等使學生進行積極地自我探究。
(3)討論自悟,充分發(fā)揮個人與集體的智慧,主動“創(chuàng)造”新知識。討論自悟既教師針對學生在“設動自究”過程中的學習情況提出有價值思考的問題,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自我領悟新知識。如:教互質數的概念時,教材只用了一行15個子進行概括和總結,我通過深鉆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為學生提供了以下四種數,讓那個學生充分感知、比較。①3和5;②7和9;③8和9;④1和10……通過寫每個數的公約數,使學生獲得互質數的感性認識,在通過分析討論,比較四種數的不同和相同,從而揭示出互質數的本質特征,并通過討論得出結論:①兩個質數;②兩個相鄰的自然數;③兩個相鄰的奇數;④1和其他自然數;⑤質數與不是他倍數的合數。以上五種一定都是互質數。學生的思維是廣闊無邊的,只要能留給學生自主發(fā)展的空間,讓那個學生去主動地參與,主動地創(chuàng)造,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4)注重知識的實踐性,讓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得以體現。數學教學在提高人的數字方面效果如何,必須在實踐中檢驗,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順利地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是評價數學成敗的重要手段,另外,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一直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思維形式,任何發(fā)明和發(fā)現首先是建立在發(fā)散思維基礎上,沒有發(fā)散,就沒有創(chuàng)新,對于教學,要讓學生子啊實踐中去發(fā)現,去思維。
例如,在教完面積單位后,讓學生課下量一量橡皮,課本,課桌,操場某物體的長,寬,然后計算出面積,注意選用合適的面積單位,經過實踐,同學們總結出不同的物體用不同的單位,小物體用小單位,大物體用大單位,這樣應用起來才方便,還有的同學提出疑問,為什么農民伯伯用“畝”作為土地面積的單位,而課本中的“你知道嗎”,然后讓他們想一想為什么現在不常用了,經過分析,學生們很快找出答案,因為單位換算不方便,數字也不太準確,但農民伯伯習慣用“畝”作為土地面積的單位,所以延續(xù)到現在,這樣一來,孩子們既了解了課本中沒有提出的問題,又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品質。
(5)導訓自調,讓學生根據自我層次做練習。導訓自調既教師為學生提供不同層次和類別的練習題,學生自主結合小組選擇適合自己的鞏固訓練,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調控,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一教學模式體現了主體觀、合作觀、活動觀和發(fā)展觀的特點。
三、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重要性
總而言之,有效地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牽絆的情愫,教育必須以學生為本,只有給學生自主地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
參考文獻:
[1]盧仲衡,自學輔導心理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7。
[2]殷恒明,試論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J]。文教資料,2005(29)。
[3]謝桂華,數學課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點滴做法[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3(005)。
[4]葉瀾,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5]黃九林,數學課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J]。云南教育,1997(3)。
[6]五年級數學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