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边@句話很有道理,它說明興趣在人的學習生活中非常重要。那么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幾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做了如下嘗試:
一、以有趣的律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適應小學低年級學的年齡特點,激發(fā)學生上音樂課的興趣。我在組織教學時是這樣安排的。在上新課之前,讓學生聽著歡快的音樂,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如小貓洗臉,小兔蹦跳等。有的還可以加上小動物的叫聲,如小鴨子嘎嘎,小狗汪汪等。孩子們邊聽音樂邊做律動,學習興趣非常高。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模仿并善于模仿,他們往往不滿足只用歌聲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也不滿足于安靜地聽音樂,更喜歡用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的內容,邊唱邊動作邊欣賞,這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對活潑好動,感情外露的兒童來說,感受音樂和表現(xiàn)音樂是緊緊連在一起的。當一首好聽的歌或欣賞受到孩子們喜愛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他們一邊聽一邊做動作。例如,在我參加縣優(yōu)質課評選的時候,講授《巧巧手》一課,其中學唱一首兒歌《粉刷匠》時,孩子們聽著音樂邊唱邊自編律動,小臉上洋溢著幸福、快樂的笑容。可見,有趣的律動對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用適當?shù)慕叹呒ぐl(fā)學生學習興趣
兒童好奇心強,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事物很感興趣,容易引起注意。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教師要用生動的形式,將所要教的知識裝扮起來,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聲音的長短》一課時,我設計了小貓、小鴨子、小雞的臉譜,小動物的嘴巴是可以活動的,我采用小時候玩過的“東西南北”的折紙形式,把一面粘貼起來,只留下一個開口,把手穿在里面操縱,一張一合的,然后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頭飾圖畫貼到上面去,教具就制成了。當我把它拿到課堂上的時候,學生不由地驚叫了起來,孩子們臉上那種喜悅的表情以及贊許的目光,使我非常欣慰。新穎的教具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在講授新課時,師生活動也是輕松愉快的,教師有節(jié)奏地操縱頭飾,學生自然地學叫“喵、喵”;“嘎、嘎”;“嘰嘰、嘰嘰”,學生美妙的叫聲像一只只可愛的小貓小鴨小雞在叫一樣,聲音在音樂教室的四周回蕩著,美妙極了。接著,我讓學生親自來操縱,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就這樣,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了這一知識點。可見,教具是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具,好的教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通過自編歌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造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學習首領,是學生積累音樂創(chuàng)造經驗和發(fā)掘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的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我在執(zhí)教《數(shù)蛤蟆》一課中,歌曲內容是“一只蛤蟆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在學生學會歌曲后,我設計了讓學生自編歌詞。同學們“一只蛤蟆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那如果是兩只蛤蟆、三只蛤蟆、四只蛤蟆呢?那時我們怎樣來唱?!边@時學生們熱情高漲,紛紛思考起來?!叭桓蝮∪龔堊?,六只眼睛十二條腿……”有的學生還唱著“一只小兔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蹦蹦跳跳真可愛,小兔不吃肉,吃蘿卜……”學生在自編歌詞的同時,我還引導學生自編律動。有的孩子學著蛤蟆蹦跳的樣子,有的學蛤蟆的叫聲;還有的學小兔的蹦蹦跳跳……在這樣的創(chuàng)編活動中,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通過比賽激發(fā)學生興趣
比賽促進步,比賽促完善,比賽促發(fā)展。對于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比賽仍是實用的一種方法。音樂課中《有趣的聲音世界》一課,我采用了比賽手法,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①首先讓學生閉上眼睛,老師用若干把扇子及書本的上下扇動,發(fā)出了雞飛或者說一群鴿子扇動翅膀飛走的聲音;②讓學生猜一猜這是模仿什么聲音?進而提出問題:你認為教師是用什么工具來模仿的?③教師給學生若干把扇子、書本、報紙、綢子等各種各樣的工具,學生分成小組來模仿老師發(fā)出的聲音;④請學生到幕后表演,看哪一組模仿得最逼真,教師給予獎勵。
這種比賽的方法,不僅僅是一種競爭,它也需要小組的合作才能完成,在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五、變化歌曲的演唱形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音樂課堂應該體現(xiàn)教育改革的精神,課改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駕馭教材,適當增選幾首流行歌曲,讓學生來學一學,唱一唱,以激發(fā)高年級學生學習的興趣。六年級的教材到期末時歌曲不太夠唱,這時我把《但愿人長久》引入了課堂,課堂上我首先用多媒體播放了《但愿人長久》的二胡獨奏曲,讓學生欣賞了樂曲的委婉,然后我將蘇軾的《水調歌頭》伴著音樂,動情地朗誦了一遍,學生被優(yōu)美的曲調及歌詞的美妙打動了,這時,我將《但愿人長久》又播放了一遍,學生情不自禁的演唱了起來,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在以后的幾堂課中,學生用豎笛吹奏了樂曲,又自編了歌伴舞,把它做為“六一兒童節(jié)”的表演節(jié)目,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和贊美。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些學科或學習活動產生了興趣,便有一種內在的、強有力的力量推動他自覺、積極的去學習。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創(chuàng)造愉悅的學習情景,盡可能使每一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著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達到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