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融入主體參與下的不斷生成的語鏡和語流中,語文的學習應該是在這樣活生生的動態(tài)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的。新課標呼喚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喚充滿生命溫暖的課堂,呼喚充滿與崇高人性的對話。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語文課堂是一扇窗,推開窗,學生發(fā)現(xiàn)的是一個奇妙的世界,語言是一個家,在這個家中最重要的是人?!敝慕逃龑W家葉瀾教授也認為:“課堂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fā)揮,才能真正有助于師生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蔽艺J為能夠煥生命活力的課堂是和諧輕松的課堂、是激情飛揚的課堂、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課堂、更應該是收獲成功的課堂。那么,怎樣教學才能使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呢?
一、轉變觀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
要讓語文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就得有新的適應時代的理念。那么,如何才能轉變自己的觀念呢?其中,一定要認定自己的角色,讓學生樂水而出,從各個方面突出、表現(xiàn)他們的主體性,能夠讓語文的生命力融入課堂,將課堂互動起來,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多讀、少講、勤討論”。
比如我自己備課,我想最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備學生,就是要有兒童的視野,從兒童的角度去思考我們的語文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成人的思維與孩子們是不一樣的,也許我們感覺很簡單的事情對孩子們來說卻是那么的難。例如,中低段的孩子只能理解一些簡單易懂的詞或者句,如果在上課的時候,你講的話或者設置的問題他們聽不懂,那你就是給孩子們找難題,更是給自己找難題。所以在備課時我們要把那些寓意深刻的詞或者是句多把它簡化成孩子們易聽、喜聽的話語,這樣跟孩子們溝通起來就會容易多了。
教學形式要受學生歡迎,這是語文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保證。老師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和不同教學對象采取不同教學形式,而不拘泥于一種模式。如今,比較引人注意的教學形式有:發(fā)現(xiàn)式,探索式,還有表演式等等,這些形式的出現(xiàn),不僅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習慣,對活躍語文教學的課堂氣氛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在教《鄉(xiāng)下人家》時,在學生掌握了重點字詞、疏通文義后,向學生提出:作者從瓜果攀檐、鮮花輪綻、雨后春筍、雞鴨覓食、院落晚餐、月明人靜六個方面闡述了農家生活場景,展示著鄉(xiāng)下人家樸實自然、充滿詩意的鄉(xiāng)村生活。請結合自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對本文的深刻理解。沒想到學生竟然用小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形式,表達出了農家常見溫馨的情景。更多學生補充的許多農家小事,自然恬靜,從平常的場面中流露出的那濃厚的人情味兒,讓我禁不住與生共同鼓起掌來。我沒有想到學生竟如此棒,學生上課的熱情竟能如此高,學生不僅理解了文本主旨,還切實與個人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了。我在自我小結時也想:為何這堂課上得比較精彩,學生竟有這樣的發(fā)揮?因為學生在這堂課上找到了自我,他們是課堂的主人,他們喜歡展示自我,希望肯定自我。如果老師一字一板的翻譯,講解文章,必定使文章支離破碎,簡單的內容復雜化,學生也將會昏昏欲睡
二、和諧構建,激活語文課堂氣氛
(1)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型,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學會交際、學會合作、學會迎接挑戰(zhàn)、學會不斷完善和超越自己?,F(xiàn)代課堂教學可采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和熏陶,以境來達到激情的目的,讓語文課堂不再是眼睛與文字的對視,而是心靈的交流。
(2)培養(yǎng)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達到“課開始,興趣生;課進行,興趣濃;課結束,興趣存”的效果。當學生有興趣時,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創(chuàng)新力都處于最佳發(fā)揮狀態(tài)。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就能主動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語文課好上但也難上,它不僅對老師的專業(yè)水平要求很高,對老師的整體調動課堂,控制課堂的能力要求的也非常高。首先,我們要用一切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其次我們自己要動起來,就像演戲一樣要入戲,時時刻刻吸引著學生,并且在課堂上一個個高潮中指引、點撥學生走進語文。
(3)運用競爭。競爭永遠是一劑課堂興奮劑,也是一種學習氛圍,教師要巧妙運用這一方法來達到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激勵效果。形式多樣的競爭比賽是激發(fā)情境、激活課堂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熟識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好勝心理驅使學生樂于參加比賽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在緊張、熱烈的競爭氣氛中,無論是小組比賽還是個人比賽,學生都滿腔熱情地參加,課堂氣氛空前高漲。實踐之后,個人感覺在中低段特別有效。
三、優(yōu)化課堂,豐富語文教學舞臺
(1)巧設導語。俗話說:“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币痪渚侏毜降膶дZ,蘊含豐富深刻的哲理,定能扣人心弦、發(fā)人深思,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語文教學的導語設計力求達到“實”(講求實效)、“精”(簡明扼要)、“活”(方法多樣)、美(給人以美感享受)的和諧統(tǒng)一。精美的課堂導語,使學生對課堂一見鐘情,有先聲奪人之效,這樣,學生就會入情入境,與課文產生共鳴,語文課堂就會充滿活力。在《恐龍的滅絕》一文中,我放映出一些恐龍的圖片,二年級得孩子們對此都非常的驚奇,引導:同學們,剛才老師聽到下面有同學發(fā)出些許驚呼聲,能大聲的告訴老師你看見什么了嗎?(恐龍。)你能介紹一下對他們的了解嗎?(孩子們介紹他們所認知的恐龍。)從直觀的圖片視覺沖擊,由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著手,讓孩子有所思考有所言,更好的引入新課。
(2)課堂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設計。教師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研究者。課堂教學應是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課堂教學要有輕重緩急、波瀾起伏,讓學生的情感意識隨課堂氣氛的升降而起落,以求“大容量、快節(jié)奏、高效率”。如果說,一趟精彩的語文課是一首動聽的交響曲,那么有效的課堂設計就是這首樂曲中動人的旋律。
四、升華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評價的主體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動腦筋提問題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做學習的主人,這是探究學習的基礎。《新課標》認為: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論,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如教學《小攝影師》一課最后部分,學生質疑提問:“為什么高爾基面對同樣是給他攝影的兩位攝影師給予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呢?”由此,我引導學生展開積極思索,熱烈討論,分析了兩位攝影師的不同之處,學生們明白當高爾基面對一家雜志社的記者時,回復是:請轉告他,我很忙。而面對這個“小攝影師”小男孩時,卻是囑咐秘書: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從而說明高爾基對媒體宣傳自己并不關心,相反,對于這個少先隊員卻非常重視。從側面反映了高爾基關懷下一代、愛護下一代的崇高品質。學生們就在不斷思考和尋求答案的過程里,慢慢地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yǎng)起深入探索的興趣。我覺得孩子們能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的優(yōu)點,真是難能可貴。在學生的發(fā)言中,每個人都在動腦筋,課堂氣氛活躍,充滿了活力。
五、及時評價,激勵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這一點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難得,作為老師我們都有愛挑毛病的職業(yè)病,孩子們有一點做得不好就光想批評,其實有時候批評完孩子們自己都很后悔?,F(xiàn)在都要求賞識教育,放大孩子們的優(yōu)點,縮小他們的缺點,讓他們記住自己的優(yōu)點,增強自信心,這一點是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努力做到的。在課堂上我們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優(yōu)點給與正確的評價,今天鼓勵一下明天表揚一回孩子們慢慢的就會有所變化。語文課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語文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就要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式,多方引導學生發(fā)問,投入我們的情感,張揚學生的個性,讓語文課有“生”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