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教學,原來不過是依“綱”(《教學大綱》)而教?!缎抡n程標準》頒布實施,我們立足課程標準和我校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現狀及心理需求,在學校實施“小組全作,四步高效”課堂的基礎上,開展了“小組合作深度學習”的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發(fā)展形成了“預習—展示—探究—達標”的語文特色的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語文思維得到了徹底解放,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語文課堂成了學生展示發(fā)展自我語文能力的舞臺,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顯著。下面結合九年級上冊第23課《隆中對》一課具體介紹一下如何組織實施語文小組合作深度學習的。
一、預習環(huán)節(jié)
我們的預習案確定預習目標、預習內容以及預習的方法。在自習課上,學生拿到預習案后首先了解預習目標:①了解文學常識。②反復朗讀,概括故事。③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句,把握常見文言句式。④收集和“隆中對”相關的資料。)預習目標一主要是用資料助讀文章,目標二是整體感知文章,目標三是文言文學習的文意疏通,文言積累,然后學生根據預習任務自主預習教材,圈點勾畫重難點,標注疑難。自主預習結束后完成預習案。這里的小組合作體現在小組長檢查完預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后。小組初次合作交流預習中出現的疑難,對于出現的一些小問題及時討論解決。找到“句式”、“翻譯”這個難點問題,做好課堂預習展示的準備工作。
二、展示環(huán)節(jié):檢查、積累、發(fā)現
展示環(huán)節(jié)是對預習效果的檢查。在這里用四張幻燈片讓學生對讀音、詞語的解釋、語句翻譯、故事情節(jié)進行展示,在展示中發(fā)現學生預習存在的問題,激勵學生自主解決,組內外點評、補充、修正、適當補償訓練,反復識記,以加深學生對文意的疏通理解,為課堂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礎。這里的小組合作表現在對文言句式的總結以及對難句的翻譯上。學生助讀資料的展示也激發(fā)了探究的興趣。
三、探究環(huán)節(jié):探究、展示、釋疑
探究環(huán)節(jié)是整堂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包括“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點評糾錯”四步,在教學《隆中對》這一課時,老師為了突破重難點緊扣“對策”設置了活動任務:一參與隆中對策、二評議隆中對策、三評析英雄人物、四描畫課堂人物圖譜。學生分劉備組和諸葛亮組,分別探究。(劉備)為什么三顧?怎樣問策?對策滿意么?對人物歷史有著怎樣的影響?(諸葛亮)替劉備設計了怎樣的政治藍圖?制定了怎樣的戰(zhàn)略方針?根據是什么?學生馬上進入角色,自主閱讀、深入思考、圈點批注,然后展示交流。用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學生可能會在戰(zhàn)略方針的制定上產生分歧,可以再引導學生再進行合作探究,老師結合背景點撥,劉備,諸葛亮的霸業(yè)僅限于三分天下么?再趁機引導學生評議隆中對策帶來的深遠影響。
評析英雄人物時留“諸葛亮”在講臺上接受學生點評并且板書。教師適時點撥。為了再將文本的寫法運用這一難點進行突破,將小組合作學習引向深入。又設計了活動四:技法借鑒—側面描寫—描畫課堂人物圖譜。三分鐘速寫,在小組內交流后與堂展示。小組合作后學生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寫同學寫老師思路開闊,側面襯托運用得當,人物刻畫的活靈活現。質疑問難貫穿于課堂學習的始末,這里只是課堂探究學習結束了,給學生一個集中質疑問難的機會,因為學則有疑,也是注重了課堂的生成性。老師認為沒問題了,學生關注的興奮點可能還在持續(xù)。學完了《隆中對》,學生大多追問后來怎樣了,這個時候推薦《三國演義》才顯得適時和必要。
四、達標環(huán)節(jié)
課堂文章解讀完畢,學生自主完成達標案。《隆中對》一課的達標案,我們設計了三道小題。①詞語解釋;②句子翻譯;③包括了內容和寫法理解分析的一道選擇題,要求學生學堂獨立完成。題目完成后,小組內交流答案,師生一起修正。在小組合作學習《隆中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點評、質疑、補充、糾錯貫穿其中,這樣能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近幾年,小組合作深度學習帶給我們語文學科巨大飛躍:課堂靈動起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顯著、學生的語文積累、語文能力、語文習慣、語文思維表現可圈可點。優(yōu)異的中考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