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視基礎(chǔ)訓練,培養(yǎng)寫作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1—4年級從寫話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陪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應(yīng)當從一年級開始起步。因為這時是小學生智力、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思維不受框框束縛,他們善于表現(xiàn)自己,從不在意別人是怎么看的。所以,從第一學期下半學期學生掌握漢語拼音開始,就可以鼓勵他們寫話,把自己特別想說的話寫下來。不會寫的字可以問別人,也可以用拼音代替;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兩三句話;可以寫小動物,也可以寫花草樹木。
案例1:一位小朋友寫了這樣一件事:中午,媽媽做了一wǎn dàn chǎo飯給我吃,我對媽媽說真香。另一小朋友寫了他家的小鳥:早上,我還沒有起chuáng,我家的兩只小鳥就“jī jī zhā zhā”叫個不tíng。這樣讓他們按自己的喜好,對寫話的內(nèi)容進行自由選擇,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chǔ)。寫話的形式上,可以從看圖寫畫開始,可以利用課本中的插圖,也可以讓他們通過閱讀一些報刊書籍,從中找到一些自己喜歡的插圖,寫一句話。以后,學生逐漸認識更多的事物,有了更多的生活體驗,便可以讓學生寫日記,把一天當中最想說的話寫下來。一星期選出一篇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交給老師評改。這樣,學生能更多地體會成功的樂趣,讓他們更加自信起來,也對習作充滿興趣。這樣,習作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了。
二、重視體驗生活,讓學生表現(xiàn)真實自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教學應(yīng)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從而表達真情實感。很多學生怕作文的原因是教材和老師對作文命題限制太多,要求立意高,要有思想意義,這樣顯然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小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在他們的所見所聞中,能教育人,或者能說明一個道理的事并不多,而讓他們覺得有意思的事情倒是很多。如果我們一味要求寫有教育意義的材料,那么,必然會導致很多學生覺得沒有東西可寫,學生只好隨意編造、千篇一律。例如寫老師,大多寫老師帶病上課;寫好人好事,都是拾金不昧,車上讓座。這樣的作文沒有真情實感,更無個性可言。要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必須改變“作文要中心明確”的觀念,引導學生寫出真我。真實是作文的生命,作文要回歸生活。
例如下面這篇題為《螃蟹》的習作:早上,外婆從菜市場買來幾只大螃蟹,可把我樂壞了。外婆把這些螃蟹倒在一個盆里,我連忙跑過去,想仔細看看這些“蟹將軍”。瞧,螃蟹身披青色的“盔甲”,像古代的青銅武士。兩只前爪就像長了一對虎牙,碰到東西就張牙舞爪,使勁夾住,牢牢不放。兩只小眼睛機靈地望著周圍一切。它不斷地往外冒著氣泡,就像一個滿頭大汗的長跑運動員。更好玩的是它行走時與眾不同,活像一個橫沖直撞的醉漢。
中午,外婆把螃蟹用水洗凈,然后放進鍋里清蒸。吃晚飯時,我早早地坐在桌邊等著吃螃蟹?!绑π肥炝耍 蓖馄胚吅斑叾酥佭M來了。她掀開鍋蓋,只見一個個紅臉關(guān)公似的螃蟹老老實實地趴在鍋里,金黃金黃的,好象熟透的大柿子。外婆挑了一大的,掀開蟹蓋,頓時露出白白的蟹肉和黃澄澄的蟹黃。外婆又把螃蟹沾上姜末、醋和醬油調(diào)成的作料,放到了我的碗里。立刻,蟹肉的香味進入了我的鼻中。我不由自主地咽了一下口水,把一塊蟹肉放到了嘴里,“哇!味道好極了?!?/p>
這篇習作如果從思想意義上來說,好象立意不高,但它確實是一篇好作文。因為小作者觀察很仔細,描寫生動形象,也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張化萬老師認為,學校是社會的細胞,要使作文教學的過程逐步變成學生走向社會的“第一生活場景”。要讓學生走進沸騰的生活,去參與生活,認識生活,學習生活,從五彩的生活中去挖掘取之不盡的寫作素材。葉圣陶先生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币虼?,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帶領(lǐng)學生親近自然,走進田野;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鼓勵學生展示課余愛好……讓他們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有了實踐,便有了積累,有了積累,學生就有話可寫了。
三、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閱讀與作文是緊密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魯迅先生說過“文章應(yīng)該怎么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此外別無心得和方法?!贝_實,只有多讀多練,讓學生廣泛地接觸各類書籍,獲取各方面的知識,豐富詞匯,開闊思路。日積月累,把作品中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寫作便“胸有成竹”了。
通常的“讀寫結(jié)合”是課內(nèi)的閱讀教學配合作文教學。但是這樣還是不夠的,學生的讀寫能力的形成,還要靠課外讀寫?!缎抡n程標準》也提出小學階段課外閱讀不少于145萬字。閱讀也要從一年級開始,當學生學完漢語拼音后,就讓學生閱讀帶注音的課外讀物,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二年級開始,就可以讓學生做讀書筆記。在課外閱讀中,把一些好詞佳句,精彩片段抄錄下來,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也逐漸養(yǎng)成了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有了摘錄的習慣,還要他們背誦一些好詞佳句和好文章,使文章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厚積而薄發(fā)”,常年的日積月累成為學生寫作的鋪路石。
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老師怎樣評價學生的作文,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無論學生的作文水平高低與否,教師都應(yīng)對學生的習作給予一種肯定的評價??隙ㄊ亲孕诺脑慈?,有了自信,人才有了追求完善,克服困難的愿望與勇氣。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要善于去找出彩的地方,哪怕是一個詞語,一個句子用得好,都要用心圈出,讓學生從自己的作文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而對于學生習作中的缺點,我們要學會寬容對待,給予中肯指出,在婉轉(zhuǎn)鼓勵中引導學生修改。如采用這樣的評語“你平時能認真觀察,所以你描寫的小狗的形象很準確生動,如果能再寫出小狗走路的姿態(tài)、玩耍的動作,你的小狗會更加可愛,試試看吧!”這樣學生就能心情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意見,改進作文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