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擴大信息量,就必須把課內(nèi)與課外、校內(nèi)與校外緊密結合起來,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加強課外閱讀方法指導,讓農(nóng)村孩子也“得益于課外”。提倡親子閱讀,讓閱讀真正走近孩子,走近父母,并滲透到他們的心靈,指導學生合理的安排好讀書時間,經(jīng)常做好讀物推薦,指導學生有選擇性地讀書,課外閱讀,納入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增強閱讀的興趣,從而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關鍵詞:親子閱讀 方法 習慣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起步時期,如一株株剛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識的甘露,而這“甘露”的獲得,除了靠老師在課堂上有限的傳授外,更需要學生依靠課外閱讀去采集。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擴大知識量,就必須把課內(nèi)與課外、校內(nèi)與校外緊密結合起來,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加強課外閱讀指導,讓農(nóng)村孩子也“得益于課外”。我認為加強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家校攜手,打造親子閱讀新局面
離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給予他們的影響最大。受農(nóng)村生活環(huán)境的局限,大多數(shù)家長文化水平較低,家長普遍缺乏閱讀習慣,大多數(shù)家庭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不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親子經(jīng)歷極少,家長不能夠及時有效的監(jiān)督、指導孩子讀書,因此,農(nóng)村孩子在家中進行課外閱讀根本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在各種媒體迅猛發(fā)展的今天,書與電視、手機、電腦和游戲機相比較缺乏生動性、形象性、趣味性。這使得學生即使有了空閑時間也僅是沉迷于電視、手機、電腦游戲。另外,農(nóng)村家長們常常有這樣一種想法,學習知識就是學習教科書,做好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除此之外,認為孩子看課外書是在讀“閑書”。我們?yōu)榱俗寣W生多看課外書,把作業(yè)量降到極少,可有位家長見到自己的孩子每天作業(yè)的時間不長,趕緊為孩子買來練習題,讓他有時間就做,而教師提供的課外書卻變得沒時間閱讀了。所以說改變家長的意識,讓他們也參與到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中來是十分必要的。當然作為教師不能指望農(nóng)村的家長自主產(chǎn)生這樣的認識。應該利用家訪、家長會以及各種家校聯(lián)系的時候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活動的必要性、學生可以讀哪些書等等,還可以在對學生的作業(yè)量了解的情況下針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內(nèi)容作出相應的指導,請求家長配合,盡量使學生在家庭中養(yǎng)成讀課外書的習慣。
二、保障書源
農(nóng)村學生自己擁有的圖書相對城市孩子來說相對要少得多,甚至可以用可憐來形容。城市中的學生有泡圖書館免費看圖書的便利,這對于農(nóng)村學生來說則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怎樣解決這個難題呢?
(1)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農(nóng)村學校用好學校內(nèi)現(xiàn)有的圖書,這是解決學生課外閱讀書源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使得本省內(nèi)的每所學校的硬件上都有了極大的提高,農(nóng)村學校也基本都擁有了自己的圖書室甚至是藏書量較大的圖書館,有的農(nóng)村學校也和城市中的學校一樣配有電子閱覽室。可以說,這些條件的改善大大豐富了校內(nèi)的圖書資源,而充分發(fā)揮它們的作用無疑是解決學生缺書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但是如何有效發(fā)揮學校內(nèi)圖書應有的作用,需要動一番心思,圖書要通過圖書館進行流通,學校負責圖書管理的教師所承擔的任務往往比較重。我校是微機老師組織學生集體去借閱的形式,分班級讓學生自己前往借閱。這樣學校圖書館內(nèi)的圖書流動性會加強,圖書也不會成為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擺設。
(2)學生自己的書可以互借。每個班級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書籍,動員學生把那些已經(jīng)看過的書帶到學校來,與同學們進行交流是一種最大化利用資源的辦法。在班內(nèi)配備一名圖書管理員,或者教師自身負責對外借的圖書進行登記,保證圖書在學生流通的過程中盡量減少丟失,也可以對學生閱讀的速度、書目等進行可能的調(diào)控。
(3)家校溝通多買書。在班級內(nèi)建立圖書角,擁有一定量的書在班內(nèi)進行交流,這樣極大地方便學生圖書的借閱,但還是不能滿足孩子們的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獲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盡可能讓每位學生的家長能在每學期初給自己的孩子購買兩本以上的好書,組建出一個對學生吸引力較強的圖書角,平時學校再買一些學生最想看的新的圖書,那么圖書角將成為農(nóng)村學校學生課外閱讀最強最有力的陣地。
三、讀書方法的指導
(1)讀書時間合理安排。指導學生安排好時間,豐富多彩的晨讀:優(yōu)秀詩文誦讀。松馳自主的晚上:親子共讀30分,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做讀書筆記或讀書手抄報等。自由自在的雙休日或假期:個人自讀、家庭共讀,每天總閱讀時間不少于2小時,做閱讀筆記寫寫讀后感。
(2)學會有選擇性地讀書,做好讀物推薦。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往往隨意性比較大,喜歡新奇、時尚、漫畫類的書籍,缺乏對書的辨別能力,要經(jīng)常性向學生推薦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有益讀物,如《沒頭腦和不高興》、《我要做好孩子》、《葉圣陶文集》、《水滸傳》、曹文軒系列等書籍。
(3)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有章可循。①瀏覽性閱讀:主要針對一些長篇的書籍,教材中節(jié)選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種章節(jié),在指導學生閱讀原著時,只作瀏覽。這種閱讀不受時間限制,比較輕松,而且文藝作品故事性強,有很大的吸引力,閱讀速度自然加快。②吸收性閱讀:主要針對知識性讀物,要求學生理解文章的每個知識點,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③細品型閱讀:主要針對語言精美的讀物,要求學生細細品味,感悟語言的優(yōu)美,并用誦讀、摘抄來幫助記憶積累,積淀語言,培養(yǎng)語感。④批注筆記:學生在閱讀時使用不同符號在書上對重點、精彩或有疑問的字詞句段作批注,可以隨手寫下自己的評價、感受等。 ⑤摘錄筆記:如:摘錄好詞好句好段、小知識、名言、警句等。⑥心得筆記:讀后感,讀書手抄報等。
四、將課外閱讀課納入課程
為保證課外閱讀的實施,目前學校已設立課外閱讀指導課,將課外閱讀指導課納入語文課程教學體系。三年級以上每周安排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語文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如讀物推薦,課外閱讀方法指導、故事會、主題讀書會,人物評論、讀書筆記指導和交流等。各校都在加強課外閱讀課課型的研究,形成了課外閱讀課的基本課型和操作模式。
五、經(jīng)常開展活動,激發(fā)興趣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不斷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廣泛開展主題讀書活動,舉辦讀書知識賽、辯論賽、讀書故事會、人物評論會、讀書心得交流會、手抄報評比、優(yōu)秀詩文朗誦賽、讀書筆記展評等活動,這些活動生動有趣,吸引力強,學生參與其中,其樂無窮。
課外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讓閱讀成為孩子的生活需求,正如毛澤東所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當教師用心幫助學生找到好書之后,再持之以恒地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就逐漸成為自覺行為。
參考文獻:
1、肖川《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
2、朱永新《讓閱讀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小學語文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張鵬柯《牽手,把孩子引進閱讀的殿堂》《小學語文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4、馬加平《讓學生的閱讀快樂起來》《陜西教育》陜西教育報刊社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