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方式。本文淺談了語文教學中開展智慧閱讀的原因及方法,介紹了智慧閱讀產(chǎn)生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智慧閱讀;開啟思緒;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靈感
法國著名啟蒙家盧梭說:“一切學科本質(zhì)上應該從心智啟迪時開始?!币虼?,為了更好地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開展了智慧閱讀的活動。智慧閱讀就是開啟學生閱讀思緒,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靈感,讓學生汲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收獲閱讀智慧。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九年級)》中介紹:語文教學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遵循語文教育規(guī)律,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1]為此,我們在開展智慧閱讀活動中,通過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和實踐,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靈感,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一、以分析糾錯為載體,開啟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思緒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常遇到的困惑是:千教萬教,也難提高語文成績。而其他科,比如數(shù)學科,稍加努力就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這是為什么呢?究其原因,學生不愛閱讀,積累太少,感悟太少。而數(shù)學科,只要把基礎學好,記熟公式定理,理清規(guī)律,然后多做題就容易得高分。語文則不然,它博大精深,需要日積月累,融會貫通。沒有積累,沒有悟性,想提高成績只能妄想。因此,每當考試結束,我都認真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在分析糾錯中,教學生總結經(jīng)驗教訓。當再次授課時,我以分析糾錯點為載體,引導學生學習文本,把學生考試出錯點作為難點來突破。例如:月考中,現(xiàn)代文《手套》考標題的深層含義,學生大多數(shù)在這道題栽跟斗。于是,我上課時,有意識的以“標題的含義”作為難點來引導學生學習。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表面含義是:父親鼓勵我一步步走下懸崖的話。深層含義是:是一個道理:把大困難化整為零逐個擊破,最終戰(zhàn)勝困難。)《爸爸的花兒落了》(這里明指“爸爸”種的花兒落了,暗指“爸爸”去世了,借物喻人,表現(xiàn)了“我”對“爸爸”的深切懷念,更深層的寓意是:花落了,果實成熟了。爸爸離世了,“我也長大了”。)《秋天的懷念》(這個題目包含兩層意思,表面的是 對秋天母親關懷的懷念,更深一層的是對母愛的博大深沉的懷念。)《臺階》(標題的深層意義:農(nóng)村中人地位的高低、父親一生的理想。)等。我要讓學生明白:題目猶如文章的眼睛,透過它可以洞悉文章的靈魂;明白“題好一半文”的道理;明白擬寫標題的重要性。學生紛紛表示,理解了題目,對文章的人物形象、中心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從此,學生掌握了一條閱讀技巧:在閱讀文章時,可以先從標題入手,進而體會文章主旨。聰明的學生還能融會貫通,寫作時盡量擬寫漂亮新穎的題目以吸引人。
此種情況,其實是智慧閱讀的方法之一。中央教科所副所長田慧生教授認為:“智慧不能像知識一樣直接傳授,但它需要在獲取知識、經(jīng)驗的過程中由教育的細心呵護而得到開啟、豐富和發(fā)展”。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有一雙透過試卷看語文的發(fā)展的慧眼,做到“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每次考試后認真分析試卷并在給學生講評及糾錯中,激發(fā)學生的智慧潛能,開啟學生對語文的閱讀思緒,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語文的方法。
二、以合作探究為臺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研究也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探索它,認識它;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并趨向某種事物特有的意向,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體現(xiàn)。[2]
在語文閱讀中,文言文的句子和現(xiàn)代文有較大差異,因此,文言文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晦澀難懂,導致學生學文言文有畏難情緒,興趣也不高。為了從七年級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采用本校教學改革的高效課堂“六步五環(huán)”中的“獨學、對學、群學”的方式,先是“獨學”——學生個體獨立學習文言文字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詞類活用詞等(用時5分鐘),接著是“對學”——師徒結對互相檢測字詞(用時2分鐘),然后是“群學”——小組合作翻譯全文(用時約20分鐘),最后是展示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對學”“群學”“展示”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皩W”中勝者歡呼,敗者不服,爭先學習?!叭簩W”中聰慧者點撥,駑鈍者傾聽,然后互相交流討論。比如:怎樣翻譯《孫權勸學》中“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呢?經(jīng)過小組交流討論,原來這個句子中的助詞“之”與疑問代詞“何”構成“何……之……”結構,可譯為“怎么……這么……”,這樣,整句話就可翻譯為:“長兄怎么知道這件事這么晚??!”等到“展示”環(huán)節(jié)時,各小組爭先恐后,以此夸能,不亦樂乎。整節(jié)課堂人人參與,氣氛熱烈,意猶未盡。
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辈淘嘞壬舱f過:“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3]所以這樣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避開了枯燥無味的講解,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能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如同給學生搭上一級級臺階,讓學生齊心協(xié)力的、帶著步步登高的愉悅感走進文言文的學習殿堂。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都愛上了文言文,也知道怎么去閱讀文言文了。
三、以實踐活動為動力,激發(fā)學生閱讀靈感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睘跎晁够舱f過:“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得很好的知識體系。”我們除了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智慧,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的積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靈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如2014年春季學期,我們先后開展了“讀國學經(jīng)典,做美德少年”的征文比賽和演講比賽;2015秋季學期開展了“創(chuàng)城文明”的征文比賽;2016春學期暑期開展了“讀《西游記》,寫人物分析,并制作人物卡的”讀書活動;還有每學期每天早上的經(jīng)典誦讀;每個學期開展的書評會;每個寒暑假都閱讀一本經(jīng)典著作,并寫一篇讀后感等等。那一篇篇純真的文章,無不顯現(xiàn)出日趨扎實的文字功底;那一個個精彩的演講,無不展現(xiàn)出個性張揚的激情青春;那一張張精美的人物卡,無不透露出純真年齡的聰慧靈氣。仿佛是誰給了學生一把智慧的鑰匙,讓學生開啟了智慧的大門,為我們展現(xiàn)一個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
是什么,賦予學生以聰慧和靈氣?是智慧閱讀!是什么,提升了學生的文學底蘊和文學素養(yǎng)?是智慧閱讀!是什么,給了學生厚積薄發(fā)的奇效,是智慧閱讀!智慧閱讀,讓學生收獲了成功與快樂,給了學生一雙騰飛的翅膀,讓學生能在人生廣袤的藍天下自信地、勇敢地、快樂地翱翔!
參考文獻:
[1] 語文(七~九年級)教師培訓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教書育人.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1987
[3] 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吉林: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雜志編輯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