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從傳統(tǒng)文化的天命觀與信仰入手,梳理自我約束法度的形成,進而反思當下的廉政文化建設。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廉潔自律;體系;信仰;構建
中國文化,有一種德治的傳統(tǒng),在幾千年綿延不斷的歷史歲月中,形成了一套獨有的廉潔自律體系,可以說正是這種體系自我不斷地構建和實踐,中華民族才能劈荊斬棘不斷前行。
一、回歸本源:由敬畏之心到信仰的形成與約束
人最大的困難是戰(zhàn)勝內(nèi)心,貪欲、懦弱、折磨……心是最深不可測的宇宙;輿論、法制只是外在的輔助和監(jiān)督,把握自我,把握內(nèi)心世界,是古人的著眼點,也是今天我們要理清的起點。
中國人心底有一個潛在的約束,一種至高無上的法則,那就是“天”。對于天的敬畏,是從天本在的神秘高遠開始的。天,在中國文化里兼具很多內(nèi)涵。殷周時指最高的人格神,即宇宙的主宰??鬃映姓J天之魔力,又認可其難以抗拒;墨子提出“天志”以賞善罰惡;老莊講道生天地,認為天即道之自然;荀子以天為自然,主張“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西漢董仲舒講天人感應,以天為萬物的主宰;東漢王充認為天是自然的物質實體;北宋張載認為天即太虛之氣,程顥則提出天即理,否定了天的人格意義,代之以絕對精神;明代王陽明認為,“心即天,言心則天地萬物皆舉之矣?!盵1]以心之空明,來對應天地萬物,更將人性的反思推向內(nèi)心深處。眾家可謂各有經(jīng)世主張,但對于天則懷著一種深層次的敬畏,猜想著自然界這種神秘力量的魅力和形象。
看古人的天命觀,我們更應站在樹立信仰的角度去審視——沒有信仰和法度的約束,人往往超越藩籬,甚而“無法無天”。唯有堅定追求和信仰,把崇高的信仰由外而內(nèi)自覺沉積到我們心靈深處,作為行事宗旨,自然鮮有不廉不勤的人和事了。我們認為,若使信仰堅守,敬畏之心需常有,時刻緊記民所求;私欲當去,修煉自己德為首。
二、反求諸己:由修己敬德到自我的修煉與提升
我們將德作為踐行理想信仰的載體。中國人有三不朽的觀念,立德居首位。古代賢達在追求人生至高境界時,“君子”是立德的完美標識。唯有君子這種完善的人格可以承擔踐行理想的重任。這是道法自然而催生出修己敬德的自我完善,是由外及內(nèi),在內(nèi)心宇宙定下自我約束法度的努力過程。這種人格要兼具三個特點:
(一)道德規(guī)范的內(nèi)在約束。孔子歸納為“禮”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中國為禮儀之邦,在行事做人方面,先賢制定出禮的外在規(guī)范來約束人的行為。而君子是奉行準則的典范和楷模。今天我們黨員隊伍中,不乏勤政愛民的模范,他們身上也延續(xù)了中華文化“禮”之血液。
(二)仁德是外在表征。所謂仁者愛人,從宗法血緣看,孝悌是為仁之本;從人我關系看,忠恕是為仁之道。這是仁的境界與方式。為政者,自然應該勤政愛民。我們說“愛民如子”,就是超越血緣局限的博愛胸懷。好的領導干部,也具有這種人格魅力。
(三)財富義利的正確取舍。古代的對君子于財富義利,有相當明確的權衡。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要求得必有其正當?shù)膩碓???鬃诱f:“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盵3]還說:“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盵4]國家政治清明,而自己貧困且下賤,是恥辱;國家政治黑暗,而自己富裕且貴極人臣,也是恥辱。最后孔子的這段論述,可以說很有意味,這給人們對于財富的積累提供了一種深層的思考——人可以也應該擁有財富,但前提必須是取之有道。貪污的滋生,正是在這種權衡中喪失了原則,陷入欲望的泥淖,最終毀了政治前途,乃至人身自由和生命。
那么如何完成君子人格的構建?《論語·憲問》給出了答案: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修己以敬,帶著敬畏,它是信仰沉積于心的一種表現(xiàn),包含謙遜的原則和為民的要求。當《詩經(jīng)》說“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時,那是一種警示,既要求得心靈的安頓之所,又在現(xiàn)實中不至于僭越規(guī)則。自己心安理得,使百姓安定,不也正是為官者的職責么?
三、反思與啟示:由兼濟天下到責任的承擔與堅守
(一)迎頭奮進,堅定信仰
今天,我們提倡以人為本,有很深的文化淵源。文化的血脈,不管人為如何割裂,總有藕斷絲連的牽絆。古人具有宗教意味的天道信仰,雖是最樸素的依賴,但也有其強大精神的動力。我們可以藉此反思黨風廉政建設,聯(lián)系到信仰這一塊,有些黨員干部信仰意識淡薄,著實令人警醒。
可以說,樹立、堅定信仰,是心生敬畏,使心有所依托之后,自然萌生出廉政的潛在訴求。當然,這種訴求需要進一步完善,更需要有強大的自覺力量來完成和實現(xiàn)。古人在經(jīng)典中提煉民本的樸素思想,我們在汲取其思想精華之時,要站在時代潮頭升華出新的理念。如我們的黨,其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每一個黨員,在堅定信仰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在心底定下了鐵的準則,并且在實踐中服務人民,歷練意志經(jīng)受考驗。
(二)堅守責任,注重自律為主導的自我修養(yǎng)
人都有欲望,但人有思想,能夠約束規(guī)范自我,完成君子人格的構建,所謂“就有道而正焉”。[5]古人因是極其注重獨善其身,慎獨。東漢楊震拒金的廉吏故事,正是自我約束的典范。廉,是一種修養(yǎng)。從樸素敬畏到自主約束、信仰堅守,需要在“德”的范疇里完成自我修煉。完善自我是修身養(yǎng)性的關鍵,處理不好自律與他律的關系,就會步入歧途。近年的一些高官墜落犯罪深淵,無一不給人深刻警示,他們的腐敗惡行是對權力的褻瀆和扭曲,是背離人民利益、信仰淪喪、貪欲膨脹造成的嚴重后果;在痛斥腐敗分子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更多在自己崗位上堅守的優(yōu)秀黨員,他們敬己修德,閃耀的正是千百年來人們追求的君子人格光芒,如牛玉儒、王瑛、任長霞……他們在工作中默默點燃如火青春,甚至獻出寶貴生命,是將信仰沉積于心,定下為人民服務和奉獻一切的法度,并為之奮斗終身。他們嚴以自律,無私奉獻,無怨無悔,成就了一世芳名,人民將牢記他們!
(三)良性文化氛圍的營造和反面案例的警示
傳統(tǒng)經(jīng)典語句升華出來的廉政思想是開展廉政文化建設的養(yǎng)料和豐厚積淀,我們要把握和利用這些精髓,結合當前廉政文化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現(xiàn)實,營造積極的、樂觀的、和諧的文化氛圍,為當今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同時,宣傳學習先進模范,堅守自己崗位和原則;還要清醒看到,那些國家的蛀蟲,就是因為信仰的喪失,將以人為本變作以己為本,私欲膨脹,才最終走向毀滅,招致萬世罵名。
中國傳統(tǒng)廉政文化有其獨到的根脈,這就是廉潔自律。其由天道自然衍生出的敬畏之心,構成樸素的信仰,給人定下一種規(guī)范和約束;進而是道法自然催生修己敬德的自我完善,這是由外及內(nèi),在自我內(nèi)心宇宙定下來自我約束的法度;最后是推己及人、兼濟天下,主動完成責任的承擔與堅守。今天,我們講廉政建設,值得借鑒的正是思考如何從“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角度去挖掘傳統(tǒng)文化中廉潔自律體系構建與實踐的價值和意義。
注釋:
[1] 《答季明德》。
[2]《論語·顏淵》。
[3]《論語·里仁》。
[4]《論語·泰伯》。
[5]《論語·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