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學期,班主任都會擬定詳細的班主任工作計劃,主題班會不可或缺地羅列在計劃之中。主題班會屬于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班主任圍繞著特定的主題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主題班會,讓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讓學生養(yǎng)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習慣,從而形成班風正、學風濃、極具凝聚力的班集體。學生也能在班會課內更廣泛的交流,增強自信,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鍛煉,實現師生之間的民主。從教以來,自己有著豐富的班主任管理經驗,現淺談自己對主題班會課的幾點認識。
一、明確教育目的,主題突出而鮮明
有時,我們在一堂課班會課下來,不難發(fā)現,學生收益較少,從根本上沒有解決掉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尋其根源,可能是我們設計的主題沒切合班級學生實際,存在大而空的現象。所以在設計班會主題時,我們必須明確教育目的,不能為開班會而開班會,積極發(fā)現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了解學生的行為舉止,針對短時間內出現的狀況或者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對癥下藥,才能達到自己教育的目的,讓主題班會課真正成為教育學生的重要教育陣地。例如:曾有段時間,班內有幾名學生,常常出現在老師的辦公室,其他任課教師遇著他們都有些頭疼,看著這種情況,我不能坐以待斃,我選擇了《學習校紀班規(guī),爭做文明守紀的學生》為主題的班會,在課上,我通過讓學生對班級內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學習《校紀班規(guī)》并說說為什么要制定這些規(guī)矩,班上那部分愛搗蛋的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結合班級“雙星”學生的評比,那部分同學也懂得“守規(guī)矩”了。
二、采取形式多樣,班會科學而有效
在《班級行課表》中,班會課作為重要課程在課程計劃中,一堂40分鐘的班會課,有時就成了班主任的一言堂,有時也成了班主任老師的語文課或者數學課,遇著學校檢查班主任工作時,班主任便草草地在《班主任工作日志》中添上一些班會課教案。這樣的“變質”的班會課當然起不到任何教育學生的作用,同時呆板的班會形式也會影響到班會課的效果,學生更喜歡內容豐富、有吸引力的活動形式。所以,班會課形式必須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班會主題、內容等方面進行決定的。主題班會形式很多,比如辯論會、演講賽、交流會、才藝表演等等。例如,在3月學雷鋒活動中,我們辦開展了志愿者服務活動,把學習雷鋒確定為班會主題后,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參與,讓他們去了解身邊需要關心的人和事,思考如何去關心幫助別人,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多種渠道跟蹤,確保教育長效性
班會課上學生接受教育,思想得到啟迪,課后還需要對學生進行跟蹤了解,這樣才能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一般情況下,我會積極主動地與家長溝通,通過家長微信群、QQ群等形式與家長溝通。有一次,我班某名男同學喜歡上網吧上網,在微信上,家長告訴我,這位同學一放學就扎進網吧,學習成績逐漸下滑。雖然我向家長提出了管理教育孩子的一些建議,但是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為此,我開展了一次《遠離網吧,珍惜學習》的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網絡對于我們的利與弊,如何正確看待網絡,告訴他們不能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去做無意義的事情,要學會關心理解自己的父母,懂得感恩父母,后來這位同學再沒進一次網吧,也學會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地事情,父母都說孩子開始懂事了。
總之,主題班會在班主任德育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珍視班會課這一教育陣地,必須從實際出發(fā),融合多種形式,把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