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xù)地追問\"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 \"有沒有比現(xiàn)在更有效地教學實施方式?\" 因此,有必要對中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一下剖析和較為深入的反思。
一.目前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們參加了各種形式的培訓和教學觀摩活動。通過培訓,我們教師對課程改革有了較明確的認識,能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的研究和實踐中來,教師的教學思想也逐步得到更新,能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參照《英語課程標準》備課,能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合作學習、\"任務型\"教學等多種教學途徑,形成性評價已引起我們教師的重視,整個課程改革試驗已呈現(xiàn)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1.違背\"以人為本\"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展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具體的教學改革實踐中,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是,當我們走進課堂,會發(fā)現(xiàn)很多違背\"以人為本\"的現(xiàn)象:
現(xiàn)象之一:以教材為本。有些教師過于重視教材,總認為教材內(nèi)容就是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于是以生詞多、閱讀量大、難以完成任務為由,在課堂上減少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時間,唯恐少講幾個單詞、少講幾個句子就會影響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這種教材觀顯然是不對的。教材不是教學內(nèi)容的全部,而是教學的材料,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把握教材的要旨,對教學內(nèi)容要敢舍敢取,重新組合教學內(nèi)容,使教材服務于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教材。
現(xiàn)象之二:以教案為本。有些教師上課時過分依賴教案,嚴格按照教案的程序組織教學,極力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教案的軌道,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這種課堂教學盡管滿堂轟轟烈烈,我認為也不是一堂好課。因為教師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不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想法。這些教師所考慮和關注的只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是以自己的\"教\"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不能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進而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課堂教學互動性差
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倡導師生共同參與,所以說我們應建立起一種互動、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而我們有些教師在課堂上總是以自己的教為中心,找不到或不善于找互動點,產(chǎn)生不了互動效應。比如在復習引入環(huán)節(jié),我們常常采用問和答的方式,教師一味地\"ask\"學生,學生對答如流,但我們的老師不能及時地引導學生\"ask\"教師、學生之間互相\"ask\",致使互動局面難以形成。
3.新舊知識聯(lián)系性差,不能形成語段或語篇
英語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并形成一定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語言能力的形成,需要日積月累,需要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需要一定語言知識的整合。但是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只注重支離破碎的語言知識的傳授,不注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和語段或語篇的整體性。我們應使學生形成整體概念,以達到綜合語言能力形成的目的。
二.對目前課堂現(xiàn)狀的反思
根據(jù)目前教學當中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我們不得不去反思一下,在新課程改革下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工作在第一線上的教師,不辭辛苦,任勞任怨,課講了一遍又一遍,題做了一道又一道,有時卻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做好有效教學。那么,如何做好有效教學呢?我認為,根據(jù)有效教學的理論,在課堂上,教師本應該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進行最有效的學習。如果真正做到有效性,恐怕很多教學觀念的轉變才是首要!
1.轉變教師角色,突出學生個體差異
結合對我自己課堂的反思,我認為實施有效課堂首先要完成教師角色的轉變:把教師由演員變?yōu)閷а?;由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從而忽視了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做了好多\"費力不討好\"的事。而今,我們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進行課堂討論、課堂十分鐘限時訓練、或在課堂中進行分層次教學以及合作學習等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尊重個體差異的人本主義教學理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但大大的提高了,而且能夠進行自我調節(jié)和補救,能夠在教學的個性化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2.采用多種途徑,激發(fā)學生參與
新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我們作為互動一方的教師重在啟迪思維和調動學生的內(nèi)動力,讓學生學會主動獲取、獨立習得,讓學生能夠從順化互動盡快順利高效地向順化互動過度,實現(xiàn)通化互動與順化互動的優(yōu)化交替和衡動遞升。
3.優(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發(fā)展
教師應該按照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形成教學層次,構成教學坡度。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是孤立地研究一節(jié)課、一篇文章的教學,不去研究教學的全過程。一節(jié)課、一篇文章、一個語法現(xiàn)象的教學,對學生掌握一項知識,雖然也經(jīng)過由不知到知,由知到用的過程,是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但這對整體來說只是一個系統(tǒng)。我們必須把教學過程作為整體來研究,這樣才能讓學生的知識體系完整,才能讓學生的大腦清晰。另外,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經(jīng)常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其前后聯(lián)系貫通,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4.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教學的方法選擇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而北師大胡春洞教授認為:\"外語教學首先在教語言,教語言本身,教語言學研究的個性,而不是撇開語言本身去教語言使用,教交際。\"就英語語法教學來說,我們最好讓學生從閱讀中領悟語法,再用相關的語法知識來鞏固領悟而來的知識。進一步對語法知識進行升華。
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及時反饋,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產(chǎn)生學習的濃厚興趣,這是課堂教學的\"樞紐\"。
總之,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遵循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方式等經(jīng)常進行反思,進而改革和創(chuàng)新,才能使英語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課堂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也才能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同時,反思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應有之舉。教師通過有意識的自我反思,把自己的實踐知識、以往的經(jīng)驗、此時的情景和未來的方向結合起來。從而實現(xiàn)教學實踐的改進和自我成長。因此,我們應常對我們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反思,以求高效課堂下的師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中國言實出版社 2003.7
[2] 《 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6
[3] 《有效課堂的事實與策略》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