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我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企業(yè)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由知識型轉向高素質復合型,高職院校作為主要人才輸出地,每年都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著大量的人才資源。但是由于當前各方面的壓力巨大,造成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素質普遍堪憂的局面。音樂教育是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載體,起可以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優(yōu)化學生道德素質,同時也為學生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魅力、樹立健康的精神觀念等提供了堅實的心理意念。本文根據(jù)筆者從事音樂教學的實踐經驗,分析了現(xiàn)今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而闡述了音樂教育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影響。
【關鍵詞】 高素質 高職院校 心理素質 音樂教學
高職學生處于“易感年齡段”,該時期的學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而音樂教育的特殊功能能夠實現(xiàn)心理疏導和情緒引導,進而對高職學生心理進行重構,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一、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其成因
1.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
一項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評定顯示,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學生比例為64%,心理處于不健康狀態(tài)的學生占17%,心理障礙或心理問題在高職學生中已經對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生活造成了影響。在心理不健康的學生中,約14%的學生表現(xiàn)出抑郁癥狀、約12%的人有被焦慮煩惱著、約22%的學生存在強迫癥狀、約16%的學生表現(xiàn)出妄想癥狀、約15%的人情緒不穩(wěn)定、約18%的學生無法正常處理人際關系。
2.高職學生心理問題成型的客觀因素分析
當今社會大多數(shù)孩子處于獨生家庭,且家庭生活比較封閉,這種環(huán)境容易約束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使孩子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變少,較難形成開朗活潑的性格。并且由于多數(shù)學生獨處的時間太長,造成其無法形成正常的人際交往關系。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各家庭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家長對學生的縱容嬌慣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現(xiàn)象,這種行為容易導致學生的心理防線脆弱,一旦走入社會或者進入集體環(huán)境,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會出現(xiàn)缺乏堅強意志和耐挫能力差等問題,甚至輕言放棄。
還有一部分學生會因為家庭條件不好等原因產生自卑心理,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交往和比賽中??偸菚^分擔心自己不如別人,造成情緒低落,無法正常融入集體,嚴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失眠、厭食等心理問題
3. 高職學生心理問題成型的主觀因素分析
高職學生無論在生活狀態(tài)上還是在身體年齡上都正處于由單一封閉環(huán)境向多彩復雜環(huán)境轉變的轉型期。學生進入一個全新的,陌生的學習環(huán)境,采用一種不同以往的學習方式,容易丟失學習和生活目標,精神追求喪失,導致學習動力不足。進而造成學生不愛學習,討厭讀書觀念的形成,長此以往,造成其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厭學等情況出現(xiàn)。
在感情認識方面,由于對情感的需求和體驗是這一階段學生發(fā)展的高峰期,但是客觀來講,情緒控制能力弱,不能全面客觀的認識與處理情感問題,這會直接影響到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當前就業(yè)形勢嚴峻,就業(yè)方面的巨大壓力會使得許多畢業(yè)生因焦慮和自卑而失去安全感,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二、音樂教學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在素質教育中,音樂教育是最容易使學生接受的和最容易貼近學生生活的一種心理教育模式。立足于音樂的這一精神性特征,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應該對改善和維護學生心理健康進行開放性探索,通過開展各類音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促使學生利用音樂的強大感染力來有效調節(jié)情緒的變化,提高和鞏固心理素質。
1.音樂對學生的情緒情感具有強大感染力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能夠改變情緒和心境。實踐證明,悅耳的音樂、優(yōu)美的旋律能刺激大腦皮層中的神經系統(tǒng),使人產生心理共鳴,放松精神,緩解壓力,消除焦躁的心情。
2.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音樂活動多屬于集體活動,需要通過多人的參與和交流實現(xiàn)精神溝通個共鳴,建立友好的交往氛圍,推動人際關系趨向和諧。
3.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能夠間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音樂凝聚了作者的境遇和情感,往往具有感染力的音樂都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奇跡,吸引學生去發(fā)掘音樂背后的精神和故事。如音樂家貝多芬的交響樂氣勢磅礴,穿透力強,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還可能在聆聽的過程中去感知和體會音樂背后的堅忍不拔的意志、不屈不撓的毅力等積極因素。
三、利用音樂教學的積極影響對高職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鑒于音樂教學的積極意義,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和技巧,適時適度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音樂課堂教學之中。
1.創(chuàng)設良好審美氛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良好審美氛圍就是在音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該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當前情境,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熱愛,進而達到幫助學生學習的目的。
2.利用音樂教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引導。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有豐富的音樂作品可供選擇,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音樂對學生的興趣和心理、情緒狀況等進行適當?shù)囊龑?。暗示和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惜福觀念。
3.增強教學中的師生互動,促進交流與交往。音樂作品是維系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情感紐帶,通過分享對音樂的理解可以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幫助學生認知社會,建立強大的精神防線來應對學習生活中的挑戰(zhàn)。
總結
教育的目的是符合時代的要求,培養(yǎng)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但是面對當前的高等職業(yè)技術人才的出現(xiàn)的多種多樣的心理問題,必須利用音樂教學的獨特影響力對學生心理進行正確引導和塑造,通過音樂的強大感染力幫助高職學生走過這段敏感時期。
參考文獻
[1] 呂秀霞.音樂教育與大學生心理素質構建初探[J].學術交流,2001(09)
[2] 喻方.音樂欣賞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藝術百家,2011(07)
[3] 尤志國,鄭通祥.論音樂教育在大學生健康心理重構中的作用[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06)
[4] 莫海燕.對高職音樂教育的一些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5(15)
[5] 楊永蘭.音樂欣賞教學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影響[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