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微課”是一種全新的信息技術資源表現(xiàn)形式,它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在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此,筆者就微課應用于教學作了深入的探究,沐微課之芬芳,展語文課堂之魅力。一、借微課,預習新知識,提高自學能力。二、借微課,突破重點,加深理解感悟。三、借微課,感受國粹,提高寫字、識字水平。四、借微課,延伸課堂,擴展學生的視野。
【關鍵詞】 微課 應用 語文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微文化”悄然誕生,“微時代”的到來,讓人們漸漸了解并熟悉一個新名詞——“微課程”,校園里漸漸涌現(xiàn)出一股“微課”的熱潮。
微課(微型課堂教學視頻),是指講授某個知識點的教學短片,視頻內容聚焦于知識講解,授課時間一般5-10分鐘,主要用于幫學生完成某個知識概念的理解與建構?!拔⒄n”是將傳統(tǒng)的結構課堂知識體系打破,將知識點進行細化、形象化、透徹化教學的一種方式。它所講授的內容呈“點”狀、碎片化,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它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在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此,筆者就微課應用教學作了深入的探究,借微課之力, 展語文課堂之魅力
一、借微課,預習新知識,提高自學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預習新知能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預習時,向學生提供所學習的領域知識和教學材料相關的微視頻:如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典故趣事等資料,通過指導學生觀看微視頻和結合自己查閱有關資料,學生就能自主了解文章的背景或是作者、主人公的資料信息,初步感知文章寫作的時間背景或作者寫作的心態(tài),然后匯報分享,教師做適當點撥小結,這為學生迅速、正確地理解文章作了很好的鋪墊。
案例一: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時,教師摒棄了以往由教師向學生介紹歷史背景的方法,利用微課,制作了一個有關抗日戰(zhàn)爭這段歷史的微視頻,學生都能通過微課視頻,更形象地了解日軍對抗日根據(jù)地進行了連續(xù)的“掃蕩”、實施“三光政策”等慘絕人寰的行為,了解到當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一環(huán)節(jié)為后面更好地理解感受五壯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埋下鋪墊。
二、借微課,突破重點,加深理解感悟
傳統(tǒng)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展開教學,但有可能會因為課堂突發(fā)情況或是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轉移而偏離重難點教學。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內容精簡、主題突出,有利于學習重難點的突破,加深理解感悟。
案例二:人教版五年級下學期第七單元的習作教學《讓人物語言描寫更加精彩---關于人物描寫的習作修改方法指導課》,我先讓學生找出人物習作中存在的問題,接著通過微課學習、總結人物語言描寫的方法,接著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修改問題的習作,小組交流,在進行展示,做到學以致用。在教學生人物描寫的習作前,先制作好相關的微課,讓學生從微課中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從而在進行習作或修改。利用微課指導習作,可以把枯燥的講授、單純的技巧指導,變成賞心悅目的有形畫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為學生的想像提供廣闊的空間,為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對解決學生“寫作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一定會產生良好的效果。著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作為一名教師,如何讓學生找到寫作靈感呢?這當然需要教師的點撥功夫。教師的教學就像一架梯子,把學生的思維引到了至高點。在習作教學中,我努力設置“支點”,精心架置“梯子”,通過微課形式教給學生習作的方法,并讓他們當堂修改,學以致用。這樣一來更能提高學生習作教學效率、效果和習作質量,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借微課,感受國粹,提高寫字、識字水平
書法是國粹,寫字要從小學開始抓起,打好基礎尤為重要。利用微視頻錄制配套的習字動畫素材,將漢字書寫的筆順和規(guī)則在視頻中一筆一劃的展現(xiàn)出來,利用動態(tài)畫面調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屏幕上欣賞大師優(yōu)美的硬筆書法的同時,認真學習標準統(tǒng)一的筆畫筆順,每個學生想寫一手好字的心理被極大地調動了出來,從而使學習更加主動。同時視頻教學內容可以重復觀看,便于學生再學習或復習,能夠有效地突破漢字的書寫難點,特別是一些學生及其容易寫錯的生字,利用微視頻,都能得到有效的突破,優(yōu)化了課堂生字教學的模式,讓生字教學變得更輕松、更有趣。
案例三:如:我在教學“森”這個字時,首先指導讀準字音,然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個字的品字形結構,由哪三個熟字組成,學生很容易就會發(fā)現(xiàn)“三木是森”,再在大屏幕出現(xiàn)微課視頻上顯示一棵樹,兩棵樹,三棵樹……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很多很多的樹種在一起的那個地方就是“森林”,這樣學生很容易就從音、形、義上掌握了這個生字,再利用微視頻讓學生重復觀看一筆一劃的書寫,接著引申到學習眾、晶、品等生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因此教師結合了微課的具體直觀、形象生動來進行小學語文的識字、寫字教學,會令我們的識字、寫字教學事半功倍。
四、借微課,延伸課堂,擴展學生的視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總是把目光牢牢地盯死在書本上,認為唯有讀課本才算是學習。而現(xiàn)代技術的教學,為學生開辟了無限廣闊的學習空間,因此讓學生通過微課等的現(xiàn)代技術自主實踐和探究,既是文本新課學習內容的運用和鞏固,又是文本學習內容的補充和擴展。
案例四:在學習了《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后,學生對各地的“民風民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制作了一段微課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通過微課的學習,了解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民風民俗,在微課學習后,馬上進行閱讀匯報,匯報時,學生興致勃勃地交流著各自的新發(fā)現(xiàn)。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突破了以往教材閱讀的局限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學習后面《藏戲》、《各具特色的民居》等課文就更投入,更深入了。語文課堂要注重課堂外的延伸,及時給學生補充與所學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
微課作為新時代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yè)中的創(chuàng)新和補充教學方式,逐漸以其獨有的特點促進著教學改革。將微課應用與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學習情況,利用教學視頻在輕松的氛圍中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習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在課堂中使用微課,還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互動性,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和探究,從而使學生學會自我學習,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監(jiān)督,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借著微課之力,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聲有色,更加煥發(fā)光彩!沐微課之芬芳,展語文課堂之魅力!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北京.電化教育研究,201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