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寫作教學中,學生是整個寫作行為的執(zhí)行者和完成者,而教師的作用只是鼓勵、啟發(fā)、引導、示范,以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只有真正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會得到訓練,才能寫出真正意義上的好文章。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寫作訓練成為學生自愿自覺的行為。強化學生主體意識的理想途徑是實施開放式寫作教學。
【關鍵詞】 高職語文 作文教學 開放式
目前高職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和厭煩心理十分嚴重。那么作文教學難在哪里?一是作文本身難。寫作過程中需要運用字、詞、句、段、修辭、邏輯等“硬件”,還要調動社會閱歷,生活感受,寫作情感等“軟件”,這對于學生來說確實有相當難度。二是教師指導難。作文環(huán)節(jié)的紛繁,令教師頗有“老虎吃天無處下口”之感,缺乏系統(tǒng)性、針對性。三是教師作文指導的失誤導致作文越學越難。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作文教學的特殊性,側重于傳授作文知識,講作文技巧,而對寫作體驗不多的中學生來說,那些所謂的技巧很難派上用場,反倒使學生無所適從。
因此,我們必須改變“講”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決作文題材作為突破口,把克服畏難情緒作為前提,把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作為主線,全面提高作文水平。葉圣陶曾在《論寫作教學》一文中精辟指出:“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p>
從教學角度講,如何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導引,以使其“不吐不快”呢?本人在反復研讀《標準》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作文教學實踐,作以下幾方面探討:
一、強化主體,講究開放
開放式寫作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而輕松的寫作氛圍,敞開一個廣闊而自由的寫作天地。高職這一時期的學生一旦沖破命題作文的桎梏,就會如魚得水,就會煥發(fā)出滿腔的激情,就會自覺而又滿懷熱情地去閱讀社會,閱讀人生,就會“我以我手寫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實施開放式寫作,就是尊重寫作主體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他們提供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并完善自我的機會。
開放式寫作首先是命題的開放,讓學生寫“放膽文”。訓練初期,可依據(jù)水平等級不同給出一組題目供不同的學生選擇;或給出話題,讓學生自擬題目;或給定部分限制,讓學生補充完整;或只講體裁要求,別無他限;甚至不加要求隨意寫作。文題的設定要貼近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有話可說,有真情可表。其次,在實施開放式寫作時,學生習作鼓勵課堂完成,但不反對課下完成,甚至允許“欠賬”,但“量”不等,分值也應相應不等。為鼓勵多、快、好,要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作文評價可以采用學分制,按學年計劃設定合理學分,先達標者可以提前“結業(yè)”,不能修滿學分者應予以“懲罰”。實施開放式寫作還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個性、展示作品的機會,跳出“課堂”,開辟課堂外主戰(zhàn)場。鼓勵學生課外練筆,寫讀書筆記、日記、周記、隨筆甚至進行專項研究性寫作訓練。鼓勵學生成立文學社團,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作文競賽;櫥窗、校刊要大量刊登學生習作,對外要積極推薦學生作品,燃起學生的寫作激情,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開放式作文,還需要民主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習作,可交由學生民主評議,老師適度點撥;也可以幾個教師合作量化給分;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介紹作品,寫后記和自評;如果習作內容結合現(xiàn)實生活,可以走群眾路線,讓當事人做評審的法官,《給同桌畫像》可以讓同桌先睹為快,《母親請聽我說》不妨聽聽母親的聲音。
開放式作文訓練,要開辟課堂以外戰(zhàn)場,使寫作生活化。寫作不單是一種技能,它要融入生活,表現(xiàn)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高職學生是為了生活學語文,而不是為學語文而生活。寫作生活化是突出訓練主體地位的一種重要途徑。寫作離不開生活,可以說,培育生命、培養(yǎng)健康人格是寫作活動所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讀寫是人的一種精神需求,應成為人生命的一部分,應成為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良性習慣。做人與作文結合,提高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健全人格,是寫作教學的核心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靠的是強化主體意識,開放訓練,寫作生活化。
二、豐富積累,有源傾吐
傾吐心聲,首先的有東西。否則,就是擠也很難擠出什么來。因此,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熱愛并投人生活,從而豐富生活認識的儲備,就成了作文時傾吐的重要源流。語文課程教學標準中也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彼越虒W中應積極引導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或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現(xiàn)實生活,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課內外教學資源,讓學生閱讀社會這本“無字之書”;并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育心得的習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樣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
當然,生活認識的蓄積,也包括閱讀書籍等間接吸收知識的方式獲得。因此,作為教師,能否有效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必將成為能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當然,開展課外閱讀不能是“放馬式”的,首先要有切實可行的計劃,有目的地把課外閱讀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其次要注意“三定”,即定時、定向、定位?!岸〞r”,即定時組織學生到圖書室、閱覽室借書、讀書要定向,即確定學生課外閱讀的導向,及時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篇目、可讀篇目,也可指導學生訂閱相應的報刊,“定位”即定期進行
閱讀方法指導,使學生方法到位。另外還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或寫讀書隨筆,并組織學生互相交流。長此下去,學生作文時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指導,有了可資借鑒的(下轉第215頁)(上接第178頁)范例,有了習作的素材和語言的積累,作文時自然能妙筆生花,也就不會望“題”興嘆,害怕作文了。
三、創(chuàng)設情境,捕捉靈感,激發(fā)傾吐
寫作是需要靈感的,靈感具有發(fā)散性、閃現(xiàn)性的特點,如果不及時捕捉,就會稍縱即逝。學生寫作文,在動筆之初,一是顧慮太多,創(chuàng)作激情就會下降,結果是思路枯蝎、文筆阻滯,讓靈感都溜走了。在具體教學中,我布置一篇介紹某處風景點的說明文。教室里沒情緒,怎么辦?我就帶著學生到風景地實地走一走,學生的情緒陡然高漲起來,寫出了不少佳作。 走出教室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較好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教室里同樣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靈感。我在教學中常使用“小品激情法”,就是在課前預先指定幾位同學(可有教師自己)演練一小品,而后在課堂上當眾表演,作文話題便由此生發(fā)出來。實踐證明,此種形式頗能激發(fā)情緒,每次小品結束,學生情緒高亢,傾吐欲望十分強烈。
四、引導鼓勵,促進傾吐
教學中,我通常從以下兩方面加以引導:
其一,開設論壇,促進探索,加強求異、發(fā)散等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論壇的形式有多種,可以舉行辯論會,就某些問題進行論辯式探索。如針對當前杜會上的“追星”熱現(xiàn)象、經(jīng)不得批評而跳樓自殺問題、學生生活主旋律的內涵等熱點焦點進行論辯:此外,還可以舉辦專題討論會、寫影評等多種形式的論壇,從而有效地引發(fā)了學生的傾吐欲望,據(jù)此寫出的文章,內容充實,處處顯示出思辨的鋒芒。
其二,培養(yǎng)思考習慣,豐富生活認識儲備。訓練潛能遷移。生活離不開思考。所謂“行成于思”正點明了“思”的重要作用??吹矫倒?,有人欣賞它的美麗,有人貴怪它的多刺,但有人卻由此悟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重性。因而也必須辯證看待的哲理。燈光給人希望,白楊堅強不屈,凡此種種,無不是思的結晶,潛能遷移指的正是這種由日常生活現(xiàn)象引發(fā)的某種形式的思考,習慣的自然發(fā)生,在某種程度上是由定式思維在起著積極的作用。具備這種思維習慣,是能促使生活認識增值,從而寫作時能有效傾吐的心理意識和思維技能所提出的高層次要求?;诖?,一次作文教學中,要不斷地點醒學生的這一認識,以促使其不斷發(fā)展和成熟。
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題目要松綁并切忌脫離學生實際,鼓勵寫真情實感。高職學生生活經(jīng)歷有限,生活空間相對狹小,在作文訓練中應貫徹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緊扣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作文選材、立意等方面,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熟悉的可以發(fā)揮想像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作文積極性,切不可以“事件要有意義,觀點要正確”來束縛學生的手腳。
2.“由粗到細,由放到收”。學生由于不會作文,不免有畏難情緒,老師要善于鼓勵他們大膽寫,發(fā)揮其想像,抒發(fā)其胸臉,打消他們的畏俱心理,此謂之“粗”“放”。
3.提倡預先告訴學生下次作文的范圍和要求,讓學生事先搜集必要的材料。文學巨匠茅盾不是說過:“偉大的作家,是以有史以來的全部智慧作為他們創(chuàng)作的準備的?!边@樣有一個充分的準備,做到胸有成竹,作文時自然就得心應手。
實施開放式作文教學,以寫作個性能力的培養(yǎng)為切入點,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寫作訓練,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在開放的氛圍中,尊重個性差異,讀寫結合,作文與做人結合,讓語文學習生活化,使學生的思維品質迅速提高,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同時也為下一步“中學生寫作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