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各行各業(yè)的迅猛發(fā)展,教育在為我國輸送人才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加大教育力度,增強基礎語言的力量尤其不可忽視。而語文作為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遞載體,應著力將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滲入其中,從而在基礎方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本文將從語文的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淺談初中作文教學中,應如何滲透傳統(tǒng)文化。
【關鍵詞】 作文教學 知識素養(yǎng) 傳統(tǒng)文化
自古以來,我國以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而出名,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的瑰寶,是我國文化寶庫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們應該積極倡導的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一環(huán)。 中學生是剛剛起步的青少年,應多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繼承并傳承其重要內涵,在語文中,作文是體現(xiàn)學生思想靈魂之處,因此,作為教育人員,我們應在作文的教育中,不斷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導學生如何運用傳統(tǒng)文化,從而陶冶其情操,體會本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文言文的巧用
在語文的學習中,令學生們較為難理解的一項就是文言文,但是文言文卻著實地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tǒng)文化。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述自然“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在作文中使用文言文既增添了文采,又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劉禹錫,《陋室銘》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體現(xiàn)了作者高貴的靈魂,獨特的人生領悟。文言文的隱藏文化內涵急需現(xiàn)在的中學生學習并進行傳承。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深深地體現(xiàn)了作者的民族情懷,讓人心生敬意。“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充分體現(xiàn)了偉人對現(xiàn)代人的殷切希望。在作文中,使用文言文,會為文章增添一層新意,令整個作文檔次上一個階段。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文言文。文言文充分體現(xiàn)了語言凝練,言簡意賅的特點,語言或如小橋流水般細膩,如“全石以為底,卷石底已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或器宇軒昂,氣勢磅礴“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在作文中,可以根據(jù)文章類型,即時引用相關文言文,立意深刻,使文章似行云流水般通暢,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能力,也是一種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運用。
二、古詩詞的妙用
俗語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還記得從孩提時代,家長就開始教導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首“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引來了多少游子的共鳴。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古人對于親人朋友的摯愛,感受到了他們對于大好河川,江湖美景的喜愛。在我們教導中學生寫作文時可以將其運用其中,不僅增添文采,還能感受古人博大的情懷。離別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一句便道出友人惜別時的不舍與祝福之情;困難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會讓自己新生暖意,重燃希望;漂泊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便會讓人心生思念,與朋友共勉相思之苦[1]。
不僅是抒情,還有對大自然的描述,古人也是形容地惟妙惟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每一句描述,每一句贊美都是古人抒發(fā)當時所感所想的領悟[2]。在作文中,加入古詩詞,增添文章的文采,同時學習了古人的情懷,弘揚了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讓自己充分領悟到古人博大的胸襟及使文章立意明確深刻。
三、經典名著的引導
對于經典名著,我們一定不陌生,無論是從影視作品還是書籍中,我們一定都有所了解,學生們最熟悉地莫過于《西游記》,孫悟空斬妖除魔,嫉惡如仇,正義的化身是深入人心,在作文中描述正義之士時可加以引用;《三國演義》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讓人十分敬佩,談笑鴻儒間料得百事,是忠誠仁義之士。劉備三顧茅廬,請能人之士出山,桃園三結義盡顯情誼無價,希望在此教導學生學會塑造人物,了解人物品質性格。每一個英雄人物的塑造,都離不開相關故事地渲染,不同故事,不同層面體現(xiàn)所要描述的人物,不同的事需要不同的材料來渲染,想清楚自己想要寫的內容,根據(jù)其內容了解想引用材料的來龍去脈,根據(jù)相應描述來塑造自己想寫的人物。我們經常看古典名著,發(fā)現(xiàn)每個英雄人物都是活靈活現(xiàn),形象逼真,極其具有畫面感[3]。如《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每個人都具有其獨特的氣質,與眾不同;《水滸傳》中的 108 個好漢,盡顯英雄本色,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性格特點鮮明突出。通過對古典名著的通讀,我們會發(fā)現(xiàn)描寫人物離不開其獨特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劇情來描述人物特點,多加以練習,多通讀傳統(tǒng)古典名著,對作文寫作有極大的幫助[4]。
四、傳統(tǒng)名人的引用
傳統(tǒng)文化中自然離不開傳統(tǒng)名人,通過對傳統(tǒng)名人的引用,將會體現(xiàn)出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水平較高,陳平忍辱苦讀書,文天祥少年正氣,王獻之依缸習字,匡衡鑿壁偷光,屈原洞中苦讀,徐霞客志在天下等,在作文中可以適當?shù)匾孟嚓P名人相關事跡,多多閱讀名人軼事,對寫作具有極大的幫助。
結語
在語文教學中要著重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培養(yǎng),既有助于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充分理解,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提高每位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增加文化儲備,提高寫作和欣賞素養(yǎng),在作文中充分利用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不斷傳承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參考文獻
[1] 何昕.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融入[J]. 中國校外教育. 2015,(18):20 .
[2] 謝小惠.淺談初中古詩詞教學對提高初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作用[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5,(01):25.
[3] 董曉娟.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傳承傳統(tǒng)文化[J]. 中國校外教育. 2014,(20):40.
[4] 王劍.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傳統(tǒng)文化運用研究[J]. 課外語文. 2014,(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