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語言學家斯帕森說過:“教學外語的首要條件看來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外語,使用外語,學外語像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潛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學生頭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這樣他們才能夠像一個熟練的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是一個包括聽、說、讀、寫的操練過程,也是一個語言信息的輸入輸出過程。課堂的情景教學是幫助學生學會聽說,學會交際。因此,必須把學生置于一個運用語言的活動中去感知、理解、操練,以期達到從模擬情景到真實交際,真正掌握英語。所有這一切要靠兩個方面的努力才能實現(xiàn)。那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使這個偉大的教育目標得以實現(xiàn)。因此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訓練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重要關鍵。
一、制造寬松有趣的學習氛圍,豐富英語課堂生活
建立一種以人為本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是好課的基礎。開課之前,首先問學生:“Are you ready? Shall we begin now? 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現(xiàn)在我們可以上課了嗎?”聽似一句簡單的話,但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教師把學生當作了朋友,用商量的口氣和學生對話,學生們聽來感到特別親切。在英語課中最可怕的是學生在壓抑的環(huán)境下學習。學生的情感得不到釋放,看上去課堂紀律良好,小手頻頻高舉,回答問題有條有理,但他們是在迎合教師們所需要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答案,不是主動的求學者。如果在課上展示一張美麗的畫面,一個班的學生都會發(fā)出‘哇’的一聲贊嘆;而另一個班的學生沒有一個人發(fā)出聲音,表現(xiàn)得極為安靜的話,那么我會認為第一班是正常的;而第二個班是非正常的,這些學生的情感是長期受到壓抑的,久而久之,學生不但知識學不扎實,能力跟不上,甚至還會出現(xiàn)心理障礙。面對豐富的語言教學,教師也應該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在寬松的氛圍中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做、敢笑、敢哭、敢愛、敢恨。
二、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釋放英語學習潛在的能量
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手段的選擇。教師應該抓住中學生好奇、善于表現(xiàn)的心理特點,盡量運用一些先進的教學手段,使他們能最大限度的釋放學習的能量。
要想有效的運用教學手段,必須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設各種交際情景,無論是練習交際的對話情景,還是訓練語法的實物情景,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聽錄音、看投影,角色對話等,讓學生入情入景,努力使書本語言和實際運用統(tǒng)一起來,使課堂教學在全方位多層次的活動中輕松愉快地進行。我在教七年級(上)“顏色”這一課題時,我是這樣做的:我事先把本單元表示顏色的單詞列成一個表格,讓學生在識記后自己動手繪制一幅圖,可以是人物、動物、花草、家具等,然后圖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顏色越多越好,最后自己拿著自己的作品到全班面前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杰作,運用剛學的表示顏色的句型:This is a girl.What colour is her hair?It’s black.Her coat is orange.Are her shoes white?Yes, they are.The socks aren’t green, they’re yellow.如此以來,孩子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爭相表現(xiàn)自我,學習效果倍增。
三、評價性語言多樣化,追求英語內化的最佳效果
由于年齡不同,學生心理發(fā)展程度也存在差異,他們對教師評價性語言的需求,反饋也不同。
無論是采用激勵的口頭語言,還是激勵的肢體語言,如果沒有明確的評價目標、準確的觀察,隨意激勵對學生是起不到促進作用的?,F(xiàn)在的課堂上處處都能聽到“表揚之聲”:“Great! Boys and girls, clap your hands!” 接著引導全班學生鼓掌對其表揚,集體喊:“XXX, very good!” 表揚次數過于頻繁,這些甚至還有可能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造成學生只愿聽表揚,不愿聽批評,盲目樂觀。因為教師的評價用語非常籠統(tǒng),在課堂上顯得既單調,又不夠活潑,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我們應注意評價語言的藝術性,多用正面的鼓勵語言,批評應有度,適度。
如果教師的評價過于簡單,單調甚至評價不當,都會挫傷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脆弱的自尊心,容易使一部分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和行動,而適當適時的評價則能給學生內在的刺激,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不經意的表揚都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融入積極的“心理場”,思維就會被有效的激活,注意處于高度的醒覺狀態(tài),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將極大地發(fā)揮出來。
另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情感需要,教師用什么標準評價學生的好壞,不僅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而且也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教師的態(tài)度,所以情感性激勵評價方法對有不良學習習慣的學生而言顯得尤為重要。這種評價方式,以肢體語言為最佳,如贊許的點頭、會心的微笑、期待的目光、親切的手勢等。應注意該評價方法產生良好作用的時機:一是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思維進入狀態(tài);二是實施時的環(huán)境氛圍濃重。只有這樣,才能使被評價者的心靈受到震顫,評價才會越真誠、越實在、越動人、越有效能,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課程呼喚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只有愛學生,學生才會愛教師,學生才會喜歡教師所教的課。因此教師必須像對待自己的弟妹,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去愛自己的學生。灑向學生都是愛,灑向學生都是情。課堂上教師一個欣賞的眼神,一個滿意的點頭,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個親切的手勢,都猶如一場春雨,滋潤著學生干涸的心田,都激勵學生敞開思維的大門,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知識的奧秘。教師從內心深處熱愛學生,用飽含激情的語言,眼神,動作,表情顯露出來,用自身的情感帶動學生的情感。這樣的課堂激勵評價從教師的心窩飛瀉而出,學生也會用他愛老師,愛學習。
總之,素質教育下的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思維、學會選擇,具有終身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盡最大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多種方法和活動,給學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空間與舞臺,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學習了語言,掌握了語言,運用了語言。同時,盡量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自信,盡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就是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