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能夠最大限度提升管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能夠凸顯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同時,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還有利于構建和諧的班級環(huán)境,提升小學教育質量和效率。本文就以人本小學班主任管理為內容,進行幾個方面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 以人為本 小學班主任管理 應用
班主任是小學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校的時間里,與班主任相處的時間最長,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最大。另外,作為班級各項工作的組織者與管理者,班主任應該處處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落實到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管理過程中,為學生構建更加和諧、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行為、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一、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應用的意義
1.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強調了學生在學校中、班級中的主體地位,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活動,人人都可以表態(tài)自己的見解和維護自己的尊嚴,學生與學校、教師之問處于平等地位,學生處于一個民主的環(huán)境中。這樣就可以改變在傳統管理中那種只見“物”不見“人”的弊端,在管理過程中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2.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要求管理者關注每個學生的進步,從多種角度尋找與學生個體相適應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切入點,從而激活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發(fā)展的動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3.有助于學生的人格得到完善
人本化班級管理強調挖掘學生的潛能,不僅是指知識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指學生的全面的發(fā)展,實現其在身體、精神、情感、理智等方面的有機統一、引導學生追求崇高的價值理想、祟尚優(yōu)良的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完美的人格,接受和追求真理。
二、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應用的相關對策
1.班主任注重提高自身修養(yǎng),以身作則
班主任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針對學生日常的生活,學習,情感和心理狀況進行良好的引導和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充當一個引導者和管理者,這就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教育觀念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教育方式和專業(yè)知識,道德品質和管理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這些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積極樂觀的行事風格對于學生學習和生活都有著很積極的影響。
例如,班主任在讓學生做“班級大掃除”的活動時,教師首先要以身示范積極參與到掃除活動中,從而引導學生都參與到集體大掃除的活動中,從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被充分調動起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一個講衛(wèi)生的良好的生活習慣。
2.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以生為本
班主任在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首先要做的是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基本狀況,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懵懂期,之后所展現的性格特點和思想觀念會逐漸的凸顯出來,一般分為以下幾種,性格焦躁亢奮的膽汁型,開朗向上的多動型,安靜沉穩(wěn)的鉆液型和內向沉悶的內向型四類。班主任要仔細關注每位同學的性格特點,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除此之外,在小學生的意識里沒有明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是非觀,這時班主任的處事方式和行為態(tài)度對于學生就有很大的影響。班主任要學會耐心的,和藹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如果對于學生僅僅是一味的責怪,學生有可能不僅不會改掉自身的壞習慣,反而有可能產生逆反情緒,甚至會為了反抗教師加強對壞習慣的學習。
例如,在小學教育這六年過程中,學生無論是心理和身體都處在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很多學生已經接近青春期初期的發(fā)展狀態(tài),班主任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感情變化,尤其是早戀這件事,班主任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理性的思考這個問題,深刻分析,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明白這件事會對他造成的影響,讓學生自己思考其中的弊端,從而正視自己的選擇。
3.開發(fā)多樣靈活的管理模式,因材施教
據有關調查顯示,大部分小學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很單一,一般會以班會,早自習或者是期末總結會的形式完成。這種單一的,一成不變的管理形式的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由此看來,班主任應該不斷想出更多適合學生的管理方式并將其落實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引導者,應該經常為學生組織一些有趣的班級活動,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班級的融洽氛圍和班級生活的有趣性。在班主任組織的各種各樣的活動下,可以有效的豐富了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幫助學生培養(yǎng)了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興趣愛好。
例如,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一些比較有趣的活動,“唱歌比賽”,“畫畫比賽”“拔河比賽”等等,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關心集體,團結努力的精神,也形成了和諧的師生之情。班主任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應該將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進行良好的結合,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對于班級的意義。
4.與學生家長長期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領導階層,教師,班主任和家長,每一部分都扮演著自己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其中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相處方式對于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重大的意義。班主任可以定期的進行家訪,就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和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讓家長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之后,與班主任進行良好的配合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教師在家長所反映的學生在家里的基本狀況,從而與各科教師協商最優(yōu)的教育方式,面對學生在學習上和生活生的困難,教師要采取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處理。教師可以在之后的家長會和家訪都采取透明化的形式,讓學生在現場了解整個對話,而教師和家長不僅要討論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夸獎學生的優(yōu)點和在學校的良好表現,其次,教師也要讓學生明確這種形式不是學生的“批斗會”,而是針對學生發(fā)展的討論會,讓學生了解并理解家長和班主任的教育理念。
結束語
本文分為兩大方面,分別對以人為本管理在班級管理中應用的意義進行分析,接著對如何實施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相關的班主任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姚姿如,楊兆山.“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意蘊[J].教育研究.2011(03)
[2] 楊東平.試論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