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新課程強調要“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這一理念只有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才能取得實效。本文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實現(xiàn)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途徑。
【關鍵詞】 初中化學 生活化 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讓學生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一直是一線教師不懈的追求。我充分利用化學與生活聯(lián)系十分緊密的特點,把課本理論知識與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xiàn)象相聯(lián)系,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豆腐為什么不可與菠菜一起煮?為什么在菜要出鍋時才加鹽?水果為什么可以解酒?炒菜時不宜把油燒得冒煙?怎樣防止食鹽潮解?怎樣輕松清除水垢?為什么抗菌素類的藥物宜在飯后服用?等等,這樣把化學知識融入生活不僅讓學生有效地理解書本知識,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一、導入新課生活化
新課的導入是教學全過程的開端,它正如電影“序幕”一樣,好的引入可把學生的注意力盡快集中起來,思維變得更加活躍。課的開始可列舉與生活有關的實例,提出學生熟悉但又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創(chuàng)造新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求知欲。日常生活中蘊藏的大量化學現(xiàn)象,無不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通過選用恰當?shù)某R娀瘜W現(xiàn)象,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熱情。例如在學習“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識時,就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進行導入:博物館的字畫歷經千年仍舊完整無損的原因是什么?家里房子粉刷時,墻壁會越來越白,而且還會“出汗”,這與熟石灰的什么化學性質有關?為什么新裝修的房子需要買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時間之后才能入???冬天人們用木炭取暖時為什么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這些現(xiàn)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關,教師通過挖掘生活中的這些化學教學素材,并將它們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將原本枯燥無味的化學知識融入到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中,不但讓學生感受到了化學的魅力,而且啟發(fā)學生形成了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現(xiàn)象的本質的能力。
二、新課教學生活化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更多地傾向接受形象生動及宏觀的東西,而化學研究的卻是抽象且微觀的理論知識,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就會隨著學習的深入而消失殆盡。比如化學式的計算本不是一個難題,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很多同學卻不能很好理解,誤認為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經仔分析,我發(fā)現(xiàn)是由于學生對元素這個概念不清楚才導致了解題的困難度。
在新課教學中,還是同個問題,化學式CO(NH2)2的計算,(1)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2)各原子個數(shù)比,(3)各元素的質量比,(4)N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我給學生打了個比方,把這個化學式當成一籃水果,其中不同的元素代表著不同的水果,我們把C當做蘋果,O當作是香蕉,N當作是西瓜,H當作是橘子,邊講我邊把這些水果標上去?,F(xiàn)在我們要求這籃水果的質量。學生都異口同聲,將他們的質量相加。非常好,這樣我們的問題就簡單了,我們把這籃水果的蘋果、香蕉、西瓜、橘子都加起來就行了,這時候,我們需要清楚,在這盤水果中到底有多少個蘋果、香蕉、西瓜和橘子。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可以說出1、1、2、4。于是這個問題順利解決,而且學生都明白哪里用加哪里用乘了。接著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原子個數(shù)比就是指不同水果的個數(shù)比,元素質量比就相當于不同水果的質量比,某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就是我們某種水果的質量占總質量的百分含量。這樣把問題具體簡單化,學生很容易就把結果準確無誤計算出來了。
實踐證明,情景教學,也就是通過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進行課堂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
三、課后實踐探討生活化
化學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課堂中的知識,更要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課后實踐探討生活化才能真正實現(xiàn)讓生活走進化學,讓化學走向社會。因此,教師應該通過科學的設計,將生活問題的解決和化學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有效學習。例如一位同學向老師反映說他很喜歡魚,想在家里養(yǎng)幾條,但總也養(yǎng)不成,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師就問他:魚缸里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學生說是接的自家的自來水。在學習“水的凈化”這一節(jié)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自來水不宜用來養(yǎng)魚?要進行怎樣的處理之后才可以?”這樣,學生不僅對未處理的自來水不宜用來養(yǎng)魚有所了解,而且對以后將要學習的“氯氣”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認識,還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化學素質。又如例如,教學“燃料與熱量”時,可從學生對三大可燃性氣體的認知出發(fā),就新能源問題展開聯(lián)想,并提出問題“假如你是一位能源專家,你如何解決能源危機呢?”這樣的設計,充分讓學生感受到了他們所學的化學就在他們身邊,體現(xiàn)了化學與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又突出了化學的人文價值。再如,通過教材第十二單元“化學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總結服裝商場如何鑒別“真絲”與“人造絲”,不同衣料的優(yōu)缺點、洗滌和熨燙注意問題;珠寶店鑒別真假金銀的方法、常見寶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養(yǎng);居家裝修如何選購綠色材料;家庭飲食如何平衡膳食,食品中的防腐劑和添加劑的利與弊,等等
因此,我們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將學習到的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例如在學習了燃料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之后,鼓勵學生進行環(huán)保實驗,分析大氣污染的主要成分;學習了關于水的化學知識之后,讓學生對雨水的pH值進行測量,對酸雨出現(xiàn)的原因、危害進行分析,等等。任何知識的真正掌握都要經歷一個認識、學習、實踐、再學習的過程,初中化學課堂是解釋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的重要舞臺,而學生生活實踐則是學生實踐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化學問題的“第二課堂”。
總之,生活中蘊藏著巨大的課程資源,只要認真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素材,通過有效形式將生活中的課程資源與書本知識融合起來,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瘜W教學的“生活化”,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有效地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融為一體,使學生真正將其身心投入到化學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 高劍南,王祖浩.化學教學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丘秀美.化學課堂生活化──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EB/OL].[200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