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進行思維的工具。不少語文教師認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師的事情,語文教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在記住語文概念、性質(zhì)、法則的基礎(chǔ)上,會計算和解決語文問題就足夠了。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普遍出現(xiàn)教師講,學生聽,把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單向活動,對學生進行\(zhòng)"滿堂灌\"。不僅不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難調(diào)動起來,也很難收到好的教學效果。說,是人類思維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學生語文課上的說,是用口語形式反映和表達他們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所以,在語文課堂上,讓學生說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和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我們一定要想方設法地讓學生說出來,而且能說、會說,即說得出、說得好。
【關(guān)鍵詞】 語文 說
葉圣陶先生曾說:\"所謂語文,語是指口頭語言,文是指書面語言??梢姡Z文是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 然而,目前語文課堂教學存在重\"文\"輕\"語\",忽視學生語言表達、交流的問題。教師刻板地追求課堂紀律,強化\"一言堂\",不能很好的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妙語迭出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積累
\"知識改變命運積累創(chuàng)造財富\"。廣博的知識是表達者能夠妙語連珠的堅實基礎(chǔ)。\"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因此,老師應該要求學生多讀書,盡量涉獵多方面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學生每個人都應備有摘抄本,摘錄課內(nèi)外書中的好詞佳句,并寫下自己的讀書體會。當然,有效積累的途徑并不是單一的,我們應該采取多角度,多渠道,多方面進行積累。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積累的內(nèi)容可以囊括古詩文、名言警句、歇后語、成語、優(yōu)美片斷等。實行\(zhòng)"課內(nèi)每日積累\"和\"課外定期積累\"相結(jié)合。課內(nèi)\"每日積累\"規(guī)定每生每天要做到\"四個一\":抄寫一首古詩,課前講一個2分鐘故事片段,摘抄一段精彩的語段;每天寫一篇日記。 課外\"定期積累\"指:每周寫一篇周記,舉行語言表達訓練活動,定期舉行讀書活動,定期觀看朗讀、演講比賽等視頻。這樣\"厚積\"將能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積累沉淀只是一種攝入,真正要成為自身的東西,還必須經(jīng)歷內(nèi)化的過程,語言表達也同樣如此。能說話是表達的基礎(chǔ),說好話是語言表達能力強的標準。通常,教師為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常會采用背誦、朗讀、口頭復述、口頭造句、口頭連詞成段、口頭作文等有效方式。當然,這些方式若能結(jié)合不同的課內(nèi)外實踐活動形式,將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訓練的興趣,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1、課前三分鐘的\"熱身運動\"
每堂課的課前三分鐘,教師讓學生進行語言表演,內(nèi)容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講故事、經(jīng)典朗誦、小品表演、相聲表演、談心得體會、成語接龍等等。這樣學生既進行了語言訓練,又增強了大膽表達的信心。
2、異彩紛呈的讀書活動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我們學校設立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樓道開放書吧,班級圖書角等??梢哉f,書對孩子們算是觸手可及。我便利用這一優(yōu)勢,見縫插針地開展讀書活動,比如:\"我愛讀書\"演講賽、\"書是我的好朋友\"主題隊會,自制讀書卡比賽、\"好文章\"朗誦比賽等。學生通過這一系列讀書活動豐富了知識儲備,還大大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并形成\"我愛讀書,我愛表達\"學習氛圍。
3、酣暢淋漓的吐露心聲
老師可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素材,進行語言運用訓練。學生能結(jié)合身邊的人,周圍的事,自然景物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所想。比如:學校運動會、各種節(jié)假日、游戲活動等。每逢節(jié)假日,我會讓孩子們吐露心聲,表達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比如,教師節(jié),母親節(jié)等節(jié)假日時,孩子都會爭著大聲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傳遞自己對老師、對母親美好的祝愿。此外,我還常常在班級開展游戲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記得有一次,我們班開展了《擊鼓傳棒》游戲活動。我巧妙地將語言訓練和開展活動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激發(fā)學生說話興趣,提高其說話能力。如通過在什么時間(時間),在什么地方(地點)誰(人物),做什么(事情),指導學生說一兩句完整的話。接著在這基礎(chǔ)上我又提出問題,游戲是怎么進行的,大家有什么表現(xiàn)?心情怎樣?從哪里看出來?孩子們激情高漲,你一言我一句,并能運用好詞佳句把游戲經(jīng)過描述得那么生動有趣。春暖花開時分,校園里的山茶花開了,開得那么嬌艷。我便帶孩子們?nèi)ゼ毤毿蕾p那美麗的山茶花。孩子們與山茶花親密接觸后,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靈感如火花般迸出,美麗的山茶花在孩子們的描述中顯得更加嬌艷動人的。
4、與文本親密交談
語文新課程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呼聲越喊越響,要求學生加大閱讀量、加強語言積累的同時,語文教師們有必要先靜下心來與文本親近,去深入地細細品味。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以文為本,保證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閱讀、個性化建構(gòu)的時間,讓學生與文本展開親密對話。。
在課堂教學中我以\"閱讀\"為主陣地,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在閱讀教學中要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實現(xiàn)與文本的零距離接觸,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刺激學生的說話欲望。例如,教學以《不合群的小蝌蚪》為例,在了解全文的基礎(chǔ)上,我從其中的一句話中看似不起眼的關(guān)鍵詞入手:\"我發(fā)現(xiàn)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結(jié)隊的小蝌蚪鬧別扭似的。\"是什么情況使小作者以為它們在\"鬧別扭\"?為什么又加上了\"好像\"一詞?同學們紛紛在文中尋找答案:\"永明很快找來一根細樹枝,小心地把那只孤獨的小蝌蚪撥到蝌蚪群中。不料,那只小蝌蚪又從隊伍中鉆出來,單獨游到一旁去了。我又一次把它撥進蝌蚪群里,可是,過了一會兒,它仍舊從隊伍中鉆了出來,自個兒悠閑地游來游去。\"兩次\"撥\"都沒能讓小蝌蚪回到群體中,它獨處時又那么\"悠閑\",說明沒有\(zhòng)"鬧別扭\",而是確實不喜歡和大家相處。我適時讓學生說說一個人\"悠閑\"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并讓學生說說什么情況下可以用\"悠閑\"形容,加深理解。同時,學生們也能很快找到其它關(guān)鍵詞:\"鉆\",是自己強硬地想出來,\"仍舊鉆出來\",留都留不住。通過學生的這一發(fā)現(xiàn),可以讓他們進一步品味作者用到的兩次\"撥\":什么情況下要\"撥\"?你也來試試這個動作,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這一問,使學生對小作者的愛心之舉有所領(lǐng)會,并借機再找能體現(xiàn)這一主題的文本內(nèi)容,從而使學生們受到了教育。在細細品味文本的詞句中,學生們與文本相知,親密對話,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和閱讀能力。
三、有效激勵,持久動力
古希臘的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教師對學生激勵評價的賞識性教 育,對于點燃這個\"火把\"起著關(guān)鍵性作用,它是一種催化劑,能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體驗,品味到成功和被老師賞識的喜悅,從而煥發(fā)出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進行口頭語言表達的時候,有些會因為信心不足或者其它原因不敢大膽表達。作為教師,我們除了給學生一個鍛煉的平臺或機會,還應不斷給予學生精神動力,采用藝術(shù)地激勵措施。傳統(tǒng)的物質(zhì)激勵可能是一本精美的練習本、一塊漂亮的橡皮擦,一個文具盒,這些物質(zhì)激勵只是短暫的,并不足以讓學生的學習動力持久。我們可以采用積分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當積分達到某一層次,便可以兌現(xiàn)獎品。當然獎品可以是物質(zhì),也可以是榮譽,還可以是一次游戲活動,甚至可以是某種優(yōu)待。
此外,激勵評價的語言也可以順手拈來。一些廣告語非常精彩,只要我們留心積累、有選擇地運用,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課前,一般我們只是師生互相問好,不妨可以改為,學生向老師問好后,我們送給學生一個廣告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個廣告語,盡管學生比較熟悉,但用到這里就顯得耳目一新,幽默風趣。教師融入了學生中,拉近了師生距離,同時也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靈感迸發(fā),敢于大膽表達。
總之,提高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妙語連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需要不斷地對學生加強語言實踐訓練,通過不斷地積淀,讓學生養(yǎng)成樂用、活用語言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 《小學語文》上海教改出版社2006、2007年版
[3] 王尚文《語感論》,上海教育出版杜,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