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為了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后得到的結論要通過師生探討,學生之間探討,匯報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提出”培養(yǎng)學生傾聽習慣與深思的品質”尤為重要。只有學會相互傾聽,相互交流,在傾聽與交流中學會深思,才能更好地分享學習的成果。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表達才能讓活躍地課堂變得更高效。
【關鍵詞】 規(guī)范要求 課程設計 示范性 長久性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是一個開放、互動、對話的課堂。在新課改的帶領下,教師的理念發(fā)生了改變,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這樣的教學模式充分展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為了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后得到的結論要通過師生探討,學生之間探討,匯報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學生在與老師或是同學之間探討、匯報時出現(xiàn)滿教室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有的小組意見不一致時學生之間爭吵不休。匯報時,學生舉手一個勁地喊“老師,我!”沒有叫到的同學在下面不注意聽別人的匯報,而是心不在焉的樣子。還有的同學出現(xiàn)重復其它同學說過的方法或是對于別人問過的問題總是重復地詢問,這些都是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傾聽習慣與深思品質的表現(xiàn)。
“為學之者,必本于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之”。在這種情況下,提出”培養(yǎng)學生傾聽習慣與深思的品質”尤為重要。只有學會相互傾聽,相互交流,在傾聽與交流中學會深思,才能更好地分享學習的成果。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表達才能讓活躍地課堂變得更高效。
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及“深思”的品質,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養(yǎng)成這種習慣和品質,發(fā)揮教師的示范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及“深思”的品質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規(guī)范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在傾聽之前,要做好傾聽準備的習慣。
在教學中,經常出現(xiàn)學生上課時缺少教學用品,或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課間有趣的事情上,因此我要求學生每節(jié)課上課以前,要求學生提前把下節(jié)課要用到的備品準備好,在預鈴階段就要做好“傾聽”新內容的準備,調節(jié)好狀態(tài)。在進行匯報、交流時要有一種虛心的態(tài)度去“傾聽”講述者陳述的內容。
(2).培養(yǎng)學生傾聽時要注意力集中的習慣。
學生在“傾聽”教師或是別人講述時,經常出現(xiàn)“邊聽邊玩”,或是沒玩也在臉上顯出一幅茫然的樣子,心里在想著其它的事情,更有甚者一件事情陳述過幾遍,還是有同學問相同問題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都是由于傾聽時注意力不夠集中造成的。所以“傾聽”時一定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態(tài)度要認真,目視講述者,不要做其它小動作,不要思考其它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講述者的講述內容上。
(3).培養(yǎng)學生在傾聽時不要輕易打斷講述者,不輕易下結論。養(yǎng)成在別人沒有說完話時不要隨便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見解,或是提出其它問題的習慣。
在教學中經常出現(xiàn)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在下面突然就說出其它和教師正在講述不相干的內容,或是其它同學正匯報時,提出無關話題,有時還出現(xiàn)有的學生在別人沒說完的情況下,就急著喊:我知道了……!”草率、輕易地就得出結論,從而打斷了講述者的思維,出現(xiàn)講述中斷的事情。因此就要培養(yǎng)學生在傾聽對方談話時,應該認真地聽完,如果沒有聽明白,或想提出不同意見,要等對方把話講完后再提出。
二.課程設計
(1). 微課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對講述者講述的內容通過回答問題、提出問題等方式做出積極反應的習慣。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出現(xiàn)“所問非所答”、“邊聽邊玩”、“想問就問”,或者學生不能完全理解別人的說話內容,這種情況下,就要要求學生對正在講述的事情做出正確、積極的反應。在教學中我利用微課和任務卡的設計,讓學生先傾聽微課的內容,再根據(jù)聽到的微課內容,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然后利用任務卡的任務來回答問題。教師通過任務觀察學生對微課內容的理解程度。微課和任務卡的設計即提高了學生學習地主動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傾聽與深思的習慣。
(2).游戲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傾聽”時養(yǎng)成良好的深思品質的習慣,讓學生養(yǎng)成在傾聽的過程中既要善于傾聽言語中的基本信息又要善于聽出基本信息以外的弦外之音。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利用游戲訓練學生,不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同時學生在設計和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又培養(yǎng)了學生傾聽能力與深思的品質。
例1:詞語思維
訓練方法:老師每念一個詞語,學生認真聽,當聽到地名就馬上舉起右手,當聽到動物就馬上舉起左手。
飛機北京青蛙美國籃球猴子日本書包電冰箱公雞葡萄鴨子廣州電話機被子兔子深圳手機烏龜羽毛球東京飛機黑板刷
例2:籌錢游戲(五毛一元)
男生為一元,女生是五毛,最后主持人說一個金額,在最短的時間內幾人組成指定金額,然后迅速蹲下,沒有找到人組成指定金額的同學,要進行一種懲罰。
(3)教學情境的設計: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愿意傾聽的欲望。讓學生在情境中培養(yǎng)傾聽能力。
在“制作好書推薦卡“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圓夢巨人”這部電影的預告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魔幻情境激發(fā)學生傾聽的欲望,讓學生有興趣繼續(xù)進行后面的學習。
三.教師的示范性
教師做出表率。教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具有示范作用。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與深思品質,教師必須要做出表率。
教學中為了給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與學生對話時,無論孩子們的發(fā)言是什么狀態(tài),我都專心地聽,從不打斷學生。對待學生,看到他們的閃光點,通過恰當?shù)脑u價來激勵學生。同時也給出適宜的糾正。
四培養(yǎng)的長期性
教師要持之以恒。習慣與品質的培養(yǎng)非一日之功,教師要耐心引導,逐步加以細心培養(yǎng)。
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是朝夕養(yǎng)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教師重視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就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別人意見的好習慣。
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形成習慣的過程。在多方面的良好學習習慣中,傾聽和深思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只有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話,傾聽同伴的發(fā)言,才能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在交流過程中學會運用禮貌的語言,友善的態(tài)度在恰當時間提出質疑,即是與老師、同學之間的互相尊重,同時又是課堂上和諧的畫面的展現(xiàn)。
參考文獻
[1] 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J]. 顧晴雯. 考試周刊. 2017(26)
[2] 動靜結合,讓小學數(shù)學課堂更加完美[J]. 唐勝. 新課程(上).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