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家的發(fā)展往往離不開教育理念的進步,中國夢的實現(xiàn)更需要強大的教育基礎作為支撐。小學教育是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德育教育需要占據(jù)一定的地位。小學班主任是教學工作的引導者,在德育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應當充分發(fā)揮幸福教育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責任心、上進心。
【關(guān)鍵詞】 幸福教育 小學德育 班主任 應用價值
小學教育中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主要從學生的自律意識、進取意識、品德意識出發(fā)。而幸福教育的開展則可以從學生的家庭、學校、自身三個方面出發(fā)。對于學生自身而言可以通過開展幸福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意識,通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對學習更有動力。對于家庭而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意識,孕育學生的責任心。對于學校而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意識,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上進心。
一、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開展幸福教育的作用
幸福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觀念,一經(jīng)提出便在教學領域廣泛應用,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產(chǎn)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在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中如何開展幸福教育是迄今為止小學德育教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本文根據(jù)對相關(guān)資料的查詢及對國內(nèi)外各大教學實例的借鑒總結(jié)一下幾點幸福教育的實施作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幸福教育是針對教師而言的,要讓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具有幸福的教育生活,即教師對職業(yè)的熱愛可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對于學生的德育教學而言,幸福教育的開展從以下三個方面拓展。
其一,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極大一部分取決于學生的探索能力,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需要不恥下問,而不恥下問受到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探索的勇氣與探索的意識。因此在幸福教育的開展中,首先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勇氣,另一方面需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鼓勵,讓學生從探索中得到成就感,即幸福感。
其二,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較多,錦衣玉食的生活讓學生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越來越嚴重,在學校生活中無論是人際交流還是學習方式都以自我思想為準則,這種學習方式無法實現(xiàn)學習真正的價值。因此,幸福教育的開展可以從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入手,教師通過設置教學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各發(fā)所長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任務完成后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幸福感。
其三,學生的上進心取決于責任心,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觀念不成熟,將學習看作是一種任務,逃避學習、懈怠學習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因此在幸福教育的開展過程中,以學生的家庭為著手點,讓學生體會到家庭的幸福感,體會到學習的責任心。
二、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開展幸福教育的方法
(一)開展幸福教育,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小學生剛開始接受校園生活,對于學習往往會出現(xiàn)恐懼、厭煩等負面情緒,在與教師的學習交流中也表達出強烈的不自信,如“不敢舉手、不敢提問、怕同學笑話等”,而對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可以通過幸福教育的方式開展。
在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的一名小學教師曾經(jīng)做過一種研究,小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是學生自信的完美體現(xiàn),她故意讓學生單獨回答問題,并且首先不看學生回答正確與否,將學生的回答方式分為三級:第一級昂首挺胸,回答問題時與老師有充分的眼神交流;第二級,與老師沒有充分的延伸交流,但能流利正確的敘述自己的語言;第三級,左顧右盼、極度緊張,雙手無處安放,語言斷斷續(xù)續(xù)。并且將所有學生按照等級分類,在之后的課程中,教師在第三級的學生提問后給予“你很棒、好樣的”等鼓勵性話語,一段時間后學生就會進入到第二級狀態(tài),很長一段時間后會進入第三級狀態(tài),學生進入第三級狀態(tài)后及時更換了教師也不會恢復原狀。這種教學方法其實就是幸福教學的雛形,對學生的贊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與幸福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二)開展幸福教育,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
學生的上進心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對于懈怠學習、逃避學習的學生而言,在幸福教育的開展過程中,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
在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充分了解班級內(nèi)學生的性格、特點、特長,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長組織教學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在以往班主任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一個弊端,完成教學任務的學生一般只有表現(xiàn)較為優(yōu)異的幾名學生,最后收到表揚的也只有那幾名學生。對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表揚與鼓勵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在學習中過分的寵溺,二來會讓學生產(chǎn)生盲目自大的心理,二來對于中下游學生的忽視會對其自尊心造成傷害。如在教學任務布置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刻意的將學習成績不同等級的學生分配成一組,組織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擔任組長,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可以擔任指導,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負責總結(jié),想象力較好的學生可以擔任教學任務完成方式的構(gòu)思,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在學習中體現(xiàn)自身價值,自然而言會激發(fā)其上進心,讓其體會到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幸福感。
(三)開展幸福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
學生責任心的培養(yǎng)最好的方式是與學生的家庭進行結(jié)合,讓學生明白幸福生活的來源,從中感受到自己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廣東省河源市一所小學的一名教師曾經(jīng)做過這樣一種試驗,在擔任班主任的第一天就將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況、家庭狀況了解清楚。然后專門挑選班級中的“問題學生”進行針對性試驗,在某一天突然在上課的過程中,將學生從班級中帶出來,然后什么也不說,帶著學生來到自己父親工作的地方,該學生的父親在一處挖沙工地上班,教師就靜靜著帶著學生在遠處觀看父親的工作過程,看了整整一上午,學生從煩躁、緊張慢慢轉(zhuǎn)化為動容,最后流出了眼淚。小學學生雖然思想不成熟,但是看到自己最親近的人大汗淋漓的在受苦,肯定會為之動容。教師并沒有讓學生與家長見面,也沒有與學生說一句話,靜靜地將學生帶回了教室,至此之后學生的學習成績雖然沒有飛躍的提高,但是學習態(tài)度卻有了明顯的轉(zhuǎn)變。這種幸福教育是一種反向教育方式,但是同時也是觸及學生靈魂最深處的教育方式,學生的責任心需要從小培養(yǎng)。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幸福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產(chǎn)生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從幸福感當中讓學生樹立出對探索的自信心,對學習的上進心,對自己的責任心。小學生雖然思想觀念不成熟,但是仍然有著自身獨立的思維,同時也有著人性最為單純的一面。因此,無論是問題學生還是優(yōu)秀學生,心靈上的教育永遠是行之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周宣.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與策略[J].新校園(中旬刊),201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