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和諧建設是社會和諧建設的一部分,學生作為校園主體的一部分,其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又極大地影響校園和諧建設的成效。中學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的主力軍,我們在校園中,不僅要學會如何學習,更要學會怎么做人,努力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保證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時發(fā)展。本文介紹了心理健康的概念,分析了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出了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幾點想法。
積極健康的心理是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組成部分,建設和諧校園必然離不開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我們正處于人生關鍵的時期,在此階段不僅面臨著強大的學業(yè)壓力,同時還處于青春期,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則會阻礙我們的身心發(fā)展,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理障礙,甚至是心理疾病,所以我們應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經常與家長、同學、老師溝通與交流,以積極的態(tài)度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引導自身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一、心理健康的含義及中學生心理健康
健康指的是人的各項機能都處于正常的狀態(tài),主要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的內容,身體健康是最基礎的也是容易被人們關注的方面,是顯性的,但是對于心理健康的關注度普遍較低。簡單來講,心理健康指的是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精神、心理活動、心理素質等是否處于正常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人能及時適應環(huán)境的需求,無論處于何種狀態(tài)都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以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實現理想的目標。
在早期的教育中,人們普遍關注的是生理健康,即身體健康問題,但是隨著對健康認識的逐漸加深,對于學生健康的關注上升到心理健康水平,只有身體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真正稱為一個健康的人。目前對于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擁有高尚的品德,能夠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遵守校規(guī)校紀;其次,熱愛生活,積極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在困難面前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努力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能夠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的奮斗,實現自身的價值;再次,樂于與他人交流與合作,與人為善,能積極融入環(huán)境,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最后,能清楚的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努力向他人學習,能夠做到嚴格要求自己,同時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敢于迎接挑戰(zhàn)。
二、和諧校園建設下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現在的我們正處于人生的轉折期,在這期間,各項發(fā)育還不十分成熟,還不能完全應對各種困難和挫折,而且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學習類問題
雖然我國一直致力于素質教育的發(fā)展,但是在現有的條件下,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大的成果,所以目前大部分中學生仍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尤其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中學是人生關鍵的轉折期,高考成敗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個人的一生,尤其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他們將高考作為改變一生的重要轉折點,對高考的過度重視會在無形中加大我們的心理壓力;第二,老師的施壓。目前各校衡量教師教學水平好壞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學生的成績,所以老師們?yōu)榱颂岣咦约旱墓ぷ鳂I(yè)績會給學生施加一定的壓力,甚至有些專業(yè)素質不高的老師還會按成績區(qū)別對待,這也會增大我們的心理負擔;第三,家長的期望。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使得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父母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個人的身上,而且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度也在不斷提升,所以父母的期望也會增大我們的心理壓力。另外,經調查研究,我們大部分人都有輕微或較為嚴重的厭學心理,即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會有這種傾向,出現這種問題一方面是因為高中知識點相對較難,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心理原因而導致厭學的現象。
(二)人際類問題
在中學階段,我們主要生活的場所是學校和家庭,所以經常面臨的人際關系問題主要包括與父母關系問題、與教師關系問題以及與同學關系問題三個方面。首先,我們正處于青春期,叛逆現象較為嚴重,而且現在父母大多采用的是保護式教育,對我們過度溺愛,導致我們中有很多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不能妥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另外,還有一些同學生活在單親家庭,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導致他們性格缺失,產生孤僻、自卑的心理問題;其次,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很少與學生溝通與交流,不能及時了解我們的情況,從而出現老師無法理解我們行為的現象,而且有些老師對我們課外生活的干預過多,容易引起我們的逆反心理,導致師生之間關系不和諧;最后,我們和同學之間的接觸最多,也最容易引發(fā)矛盾,從而經常出現因交友問題而導致的人際問題,不僅影響正常學習,嚴重的還會引起心理健康問題。
(三)社會方面的問題
當前,互聯網的發(fā)展以及計算機、手機等互聯網設備的普及使得這個社會對我們學生充滿了誘惑和陷阱。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通過網絡來獲取信息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在網絡監(jiān)督管理機制不完善的背景下,我們接觸到的網絡信息形形色色,其中不乏一些暴力和應激行為,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同時也容易引發(fā)我們的效仿,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發(fā)展。社會方面的問題也是導致我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不對其加強重視并采取措施解決,也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四)由我們自身引發(fā)的心理問題
中學時期是一個人重要的轉型時期,在這期間我們逐漸擺脫稚嫩走向成熟,也就意味著即將離開父母的庇佑,獨自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困難和挫折,這對于我們來說本身就具有相當大的挑戰(zhàn),容易因承受力不足而引發(fā)心理健康問題。另外,青春期的我們第二性特征逐漸發(fā)育成熟,情緒較為敏感,容易沖動,經常會遇到情感問題,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則很容易出現問題。此外,在中學階段我們的精神生活會經常面臨著矛盾的沖擊,理想的美好與現實的殘酷、渴望獨立與依賴庇佑等都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帶來較為嚴重的后果。
三、解決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正常學習,還會阻礙我們的健康成長,所以需要我們與社會、學校、家庭四方面共同努力,為我們的健康成長營造積極的環(huán)境,引導健康發(fā)展。
(一)積極參與心理衛(wèi)生學習
心理衛(wèi)生指的是改善心理健康,保持積極心態(tài)的措施,通過心理衛(wèi)生能夠減輕人的心理壓力,起到緩解情緒的作用。心理衛(wèi)生教育與心理健康有著直接的關系,我們應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在平時應積極參與心理衛(wèi)生課程的學習。首先,應努力增強心理健康意識,這就要求老師從我們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從根本上解決我們的心理健康問題,讓我們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增強自我調節(jié)能力,提高環(huán)境適應力,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從而全面改善心理健康問題;其次,學校應為我們的發(fā)展營造健康的環(huán)境,做好與家庭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改善人際關系狀況,緩解沖突,加強對整體凝聚力的建設,為我們的成長營造積極的氛圍;最后,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有意識的提升自身的承壓能力,積極迎接挑戰(zhàn),增強自我控制能力,保障基本需求,從而緩解自身的心理壓力,保證我們的心理健康。
(二)加強心理健康鍛煉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逐漸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作為當事人,我們也應加強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視度,積極參與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第一,應重視對自身心理品格的鍛煉。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促進自身的發(fā)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要做到這點,不僅要重視對基礎文化課的學習,更應該加強自身心理品格的鍛煉,樹立正確的理想和目標并為之不懈奮斗,學會自我調節(jié),能夠熱愛生活,笑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第二,學生的本職是學習,但是學習并不是簡單的名詞,而是需要付出行動的動作,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職責,要努力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力量。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更要學會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自身對學習的興趣,這也是健康心理建設的重要內容,因為作為學生,學習成績是導致心理出現偏差最主要的原因,只有提高學習成績才能不斷增強我們的自信心,改善心理健康問題;第三,重視理想教育和實踐的教育。理想是鼓舞人前進的根本動力,雖然在這階段我們各方面發(fā)育還不夠成熟,但是已基本具備成人的思維,老師通過耐心的引導能夠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信念和追求,鼓勵我們?yōu)槟繕硕恍笂^斗,充分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我們要敢于實踐,勇于開拓進取,不斷突破自我,從而在不斷的進步中增強自信心,保證心理健康發(fā)展。
(三)我們與學校、家庭與社會共同編制心理健康安全網
我們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需要自身、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首先,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實施部門應勇于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打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加強對我們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度,改變傳統(tǒng)的以成績衡量學生好壞的思想,而更應該重視我們的全面發(fā)展,鼓勵我們培養(yǎng)積極的興趣愛好,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成立心理咨詢中心專門負責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正向引導;其次,家庭作為我們成長的第一場所,對我們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長們應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我們健康的人格,不可過度溺愛,應適當的讓我們接觸社會,鼓勵我們獨立解決自己的事情。同時,家長們對孩子不可過度期望,應采取鼓勵的措施,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進行差異化培養(yǎng),幫助我們樹立切實可行的目標,在家庭內營造和諧的氛圍,給予孩子完整的愛和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讓我們更多地接觸積極向上的人和事,從而實現對我們的正確引導,增強我們應對困難的勇氣,避免因挫折而打擊我們的自信心,進而引發(fā)心理健康問題;對于社會來說,同樣承擔著保障我們中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責任,各社會力量應積極弘揚社會正能量,嚴懲不良風氣,嚴厲打擊傳播不健康思想的傳媒及網絡機構,引導我們正確看待網絡,不可過度沉溺虛擬游戲。另外,我們自身應加強對自我的管理,提高自控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努力向優(yōu)秀的人學習,重視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建設,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應主動尋求幫助,加強與同學、父母的交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從而為心理健康編制安全網。
在和諧建設背景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們應與學校、家庭和社會一起努力,加強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建設,積極參與心理健康衛(wèi)生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共同為我們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編制安全網絡,共同為和諧校園的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