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捷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其著作《大教學論》中提出,人最容易在少年時期去形成,除了這種年齡就不能形成得合適。他認為,所有事物的本質都是在最柔弱的時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長硬以后,就很難使其發(fā)生改變了。他還認為,一個尚待學習的老年人是可羞又可笑的;訓練與準備是青年人的事,行動是老年人的事。這里夸美紐斯表達了最佳教育年齡對孩子的重要性,但同時其觀點又過于絕對化,這與當代社會所提倡的終身教育的觀念似乎大相徑庭。是否老年人尚待學習是可羞又可笑的?還是說是因為當時夸美紐斯處于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原因?又是否人的成長只能在少年時期形成,往后的年齡就不能成長了呢?
【關鍵詞】夸美紐斯;《大教學論》;少年時期;成長;終身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夸美紐斯認為,人的成長應該在少年時期,只有在人的少年時期才能將其塑造成有用之才,而人一旦過了少年時期就很難改變了,他還認為,一個準備學習的老年人是可羞又可笑的;訓練與準備是青年人做的事,行動才是老年人做的事。這種觀點與當代社會所提倡的終身教育的觀念完全相對立?!敖K身教育”這一術語是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法國的保羅·朗格朗提出來的,什么是終身教育?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把與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擴展到社會各個方面的這種連續(xù)性教育稱為終身教育,主張在每個人需要的時候能夠用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認為終身教育是進入21世紀的關鍵所在,因為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和飛速發(fā)展需要不斷地調整個人的生活節(jié)奏和適應能力,也是為了適應個人職業(yè)發(fā)展的需要。終身教育,可以說是相伴人一生的教育的總和。
一、人的成長是否只能在少年時期
夸美紐斯出生于捷克一個兄弟會成員家庭,是17世紀感覺實在論教育學說的最偉大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受到拉特克思想的影響,夸美紐斯編寫出許多著名的教科書以推動學校教育的普及。特別重要的是,在近代機械論世界觀的認識基礎上,試圖運用科學的方法來理解指導教育工作,撰寫了包括《大教學論》《母育學?!返仍趦鹊囊淮笈鷥?yōu)秀的教育理論著作,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從而首次把教育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大教學論》是一本系統(tǒng)的教育學著作,它的問世標志著獨立形態(tài)的教育學的開端。
夸美紐斯認為,即使死亡隔得很遠,你可以長命百歲,但人的品性還是要盡早開始形成,因為人生不應該耗費在行動上面,所以我們應該盡快地準備人生的活動。其實,如果有人愿意終生從事學習,造物主放在他的跟前讓他去看的東西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他碰巧具有內斯托一樣的人生,他便知道,他的最有用的工作是在認識造物主所預備的神智的珍寶,這樣去為自己預備一道幸福生活的保障。所以,人類的感知應該盡早地用于身外的世界,因為他終其一生都有許多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經(jīng)歷和能夠做成功的事情。他認為,所有事物的本質都是在最柔弱的時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長硬以后,就很難使其發(fā)生改變了。比如蠟在柔軟的時候很容易成型、定型、定樣;等它變硬了的時候就容易破碎。假如要將一些信仰植入到一個人的心里,那就應該在他年紀尚幼的時候慢慢去灌輸教導;假如我們希望那個人有很好的德行,我們就應該在他的少年時期教導訓練他;假如我們希望他在追求知識和智慧方面得到巨大的成就,我們就應該從他嬰兒時期就把他的潛力向這個方向引導。因為人在年少時的欲望正值強盛時期,思想正值迅捷時期,記憶正值牢固時期。少年時期的成長確實至關重要,人在少年時期是處于一個身心加速發(fā)展的時期,包括生理素質和認知的發(fā)展,根據(jù)少年時期人的身體發(fā)展的特點,需要對其進行引導和啟發(fā)。這里夸美紐斯運用很多的例子來證明了人在少年時期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可塑性,我們不可否認。
但夸美紐斯又認為,一個尚待學習的老年人是可羞又可笑的;訓練與準備是青年人的事,行動是老年人的事。這里夸美紐斯表達了最佳教育年齡對孩子的重要性,但同時其觀點又過于絕對化,這與當代社會所提倡的終身教育的觀念大相徑庭。是否老年人尚待學習是可羞又可笑的?老年人就不需要學習了嗎?這與終身教育的終身性相違背。又是否人的成長只能在少年時期形成,往后的年齡就不能成長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筆者認為,無論是其當時所處時代背景下的原因或是其他原因,無論現(xiàn)當代抑或古時候,其實“學習”都是一個人終身所要做的事情,學習從什么時候開始都不算晚,我們既要抓住最佳的教育年齡,也要終身不斷地去學習,老年人也可以訓練、準備,老年人的學習也是具有很大價值和有意義的事情,這不僅僅只是青年人的事。
二、最佳教育年齡與終身教育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抓住其最佳的教育年齡固然能使其得到更好的教育,成長為更優(yōu)秀的人才,在教育心理學里,我們稱之為抓住關鍵期,但僅僅只抓住其最佳的教育年齡進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盧梭說過,“我們從來沒有設身處地地揣摩過孩子的心理,我們不了解他們的思想,我們拿我們的思想當作他們的思想;而且,由于我們始終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們,所以,當我們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訴他們的時候,也同時在他們的頭腦中灌入了許多荒唐和謬誤的東西?!备鶕?jù)人的發(fā)展的差異性,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不同程度的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還有就是按照人的成長順序再對其進行相應的教育,切忌揠苗助長。而在當代社會信息化快速發(fā)展的狀況下,我們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而是要不斷地去學習,否則就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代脫軌。這些都是一個人成長為更優(yōu)秀的人才所必須經(jīng)歷的教育過程,因此,抓住一個人的最佳教育年齡僅僅只是一個人一生成長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并不是全部,最重要的還是當代社會所提倡的終身教育,終身教育體現(xiàn)著機會均等的原則,是一個在多個層面上不斷造就人、不斷擴展人的知識和才能以及不斷培養(yǎng)其判斷力和行動能力的過程。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的教育的四個支柱的思想,建立在終身教育的理念之上?!督逃敻惶N藏其中》一書指出,過去那種把人的一生劃分為幾個不同時期的傳統(tǒng)做法,已不符合現(xiàn)代生活的實際情況,更不符合未來的要求。今后,人的一生都是學習的時間,每一類知識都能影響和豐富其他知識。教育所承擔的種種使命和可能具有的多種形式,都使教育包括從童年到生命終止的各種活動,這些活動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四種基本的學習靈活地結合起來,使每個人都能生動地了解世界、了解他人、了解自己。
三、為什么提倡終身教育
終身教育具有終身性、全民性、廣泛性、靈活性和實用性等特點。終身性是終身教育的最大的特征;全民性是指接受終身教育的所有人,不論種族性別,貧富差距以及男女老幼;終身教育的廣泛性主要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終身教育的靈活性和實用性表現(xiàn)在可以隨時隨地接受各種不同的學習形式,等等。在當代社會,知識是在不斷變化和不斷完善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及時更新知識,才能滿足自身的發(fā)展需要,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與時俱進是必需的,在學校里面學到的知識遠遠不夠,人進入社會以后,需求更加具有針對性,這個時候就體現(xiàn)了終身教育的重要性,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這就是終身教育!
參考文獻
[1]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張斌賢.外國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3]單中惠,朱鏡人.外國教育經(jīng)典解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盧梭.盧梭民主哲學[M].陳惟和,譯.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5]諸惠芳,鄒海燕.外國教育名著導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