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時的教學課堂中,我們常常聽到老師說“不錯”“說得對”“很棒”“再想想”之類的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就實際來說,我們承認這些積極的評價語言對學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長期如此,難免會讓學生感到單調乏味,這些語言對學生再也起不到激勵作用,也就調不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課堂評價;創(chuàng)新思維,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有位教育家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蔽覀兊恼n堂教學幾乎都采用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評價的形式,教師成了評價的權威,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課堂缺乏學生的積極參與,也就缺乏了生氣與樂趣,缺乏了青少年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好奇心的刺激。課堂學習評價亟須以人性化、藝術化的態(tài)度去關愛學生的情感,關愛學生人生的發(fā)展。因此,我們注重課堂評價細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那么,怎樣的評價才是充滿智慧和愛的評價?
一、藝術化的語言,喚醒參與的熱情
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能夠使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說、敢問,樂于發(fā)表意見,大膽質疑,勇于探索,只有在這種情景下教學,才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此時,教師面對這樣一群異想天開的探索者,要善于運用語言,恰當而又藝術地進行評價,準確得體、親切巧妙、生動豐富、機智有趣。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全面、客觀且準確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和不足,既對學生的出色表現(xiàn)予以肯定,又能有針對性地根據(jù)短處給予學生提醒和糾正。合理、巧妙地利用教學評價語言,喚醒學生參與的熱情,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一方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
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教師多樣、靈活、生動、準確的評價語言,不僅能讓學生如沐春風般愉悅,也能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教學《長城贊》,我用了“讀得真不錯!有氣勢!”“大家聽了都佩服你讀得好!我們好像看到了巍峨盤旋的長城!”“這個句子你讀得多好呀!請你再讀一遍,大家仔細聽!”“老師都被感動了?!薄暗侥壳盀橹梗阕x得最出色!”“老師有種感覺,你長大肯定能定能當一個播音員!”等評價語,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這節(jié)課我們的學生讀書水平明顯提高,從讀中真正地感受到了作者精練的語言文字,以及這副對聯(lián)的獨特魅力,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客觀、準確、藝術地指出其長處和不足,既對其表現(xiàn)優(yōu)異之處予以肯定,又有針對性地給予了同學提醒和糾正。教師巧妙地利用教學評價語言,喚醒學生參與的熱情,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一方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
二、巧用留“白”,激活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般來說,由于受思維定式的影響,人們新穎、獨特、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或想法常常出現(xiàn)在思維過程的后半段。然而,我們在平時課堂教學中,往往在學生發(fā)表了初步見解后,老師就急于下結論,作出“對”或“不對”的評判。這種評判極易挫傷孩子深入探究的積極性,扼殺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經驗告訴我們,“延遲評判”可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往往常發(fā)“怪問”“愛出風頭”的孩子創(chuàng)新思維最活躍,“怪問”就是一顆深植于孩子內心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種子,這顆彌足珍貴的種子只有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下,才會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任何一個疏忽都可能將它摧毀于成長之前。
觀看了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的教學錄像《火燒赤壁》,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巧用留“白”的評價:
孫老師:曹操接到黃蓋的信,歡喜得不得了,他為什么這么高興呢?
生1:“因為曹操這個人很愛惜人才,他知道黃蓋是東吳的老將,帶兵打仗很有本事,所以聽說黃蓋來投降很高興?!?/p>
生2:“黃蓋是東吳有名的將士,他帶兵來降,就削弱了東吳的力量,所以他很高。”
生3:“曹操這下可以從黃蓋口中了解東吳的兵力部署情況,赤壁這一仗勝利的把握就更大了?!?/p>
生4:“曹操很高興,還有一個原因:黃蓋是南方人,在水中作戰(zhàn)很有經驗,他來投奔曹操,可以幫曹軍解決不習水戰(zhàn)的問題。”
至此,孫老師正要小結,不料又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從這句話中看出曹操已經產生了麻痹輕敵的思想。俗話說,驕兵必敗,這可能是曹軍赤壁大敗的主要原因?!?/p>
多么精彩的回答!試想,如果孫老師不留“教學空白”,讓學生匆匆發(fā)言,能產生出這樣精彩的回答,迸出如此耀眼的智慧火花嗎?我們不難看出,正是由于孫老師明智、合理地運用了延遲性評價,才給了學生一個自由思考、不受拘束的空間,讓學生在自由、和諧的氛圍中馳騁想象、暢所欲言,最終獲得更多、更好的創(chuàng)新靈感,讓學生的個性思維得到充分發(fā)展。
三、生命化評價,注重個體體驗
哲人說,點化和潤澤生命是教育之本。走進學生的心靈,迎合學生的期待,用欣賞孵化孩子的學習自信,保護學生智慧的火花,適時地肯定、表揚、賞識和贊美,給學生自我反思的時間。我們的課堂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發(fā)展人生。
陶老師在上《長方體的認識》時,對學生自作的長方體進行檢查時,有同學看后就大笑,老師沒有批評,而是問:“你們?yōu)槭裁?笑?”
生:他做的不是長方體,長方體的6個面應該是長方形。
師:是嗎?那他做的是什么呢?
生:反正不是長方體,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生:我覺得它是新型長方體。
生:對,就叫特殊長方體。
(奇異長方體,有趣長方體……一個個名字從孩子口中脫穎而出。)
師:真有趣,因為有那么多同學在開動腦筋,不錯!
老師的評價體現(xiàn)了智慧,也體現(xiàn)了包容,沒有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既保護了同學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又很好地鞏固了相關知識。這是一種充滿生命化、人文性的評價,正是這種包容、點化,學生才能自由地生長,課堂才充滿純真和童趣。
四、分層評價,揚起自信的風帆
每個學生都是完全獨立的個體,他們相互之間在知識結構、智力因素、思維發(fā)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教師在課堂上如果不注意這些細節(jié),總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學生的話,那么原本基礎就很好的學生輕易就能得到老師的好評,慢慢也許他們就會變得浮躁。成績中等的學生也可以得到老師的肯定,但他們也可能因此失去更好的發(fā)展。最后,學習較困難的孩子總是很難得到老師的肯定,長此以往,他們的信心被摧毀,對課堂也會產生壓抑之心,成績從此止步不前。教師如此評價,不僅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讓課堂變得毫無生機。
故此,我們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應該改變思路,要善于尋找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不再按以前的單一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而應該從不同角度對學生作出不同層次的評價,因材制宜,讓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人人都能有進步”,讓學生都能在課堂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樹立學習自信心,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其實,課堂評價的目的不是告訴學生一個明確、所謂正確的答案,而應是激起學生創(chuàng)新與思維的火花。只要我們注重課堂的評價細節(jié),自然就會流淌出不需預約的精彩。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讓學生感受到安全和自由,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敢于放飛思維、大膽設問,不斷產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