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意識和探究知識意識的重要階段。語文作為小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的知識儲備,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等具有極為重要的幫助。因此,這門課程一直十分地受教師重視。本文將以課堂提問入手,分析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提問;課堂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提問是一個人思維的起點。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不懂的知識,提問能夠幫助人們解決其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惑。而對于小學生來說,提問能夠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提問提升教學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藝術性
在語文課堂上提問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方法,而如何進行提問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他們的好奇心重,容易被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所吸引,但是,在進行調查研究時,我發(fā)現(xiàn)要想使學生長久對一件事情保持興趣并非易事,他們的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教師在課堂上,如果長期采用同一種提問方式,學生很容易就會失去新鮮感,在回答教師提問的時候不積極。
因此,教師在提問時應當注意提問的藝術性,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并結合教學內容來提問,要注重問題的靈活性。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時,教師進行提問,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除了書上提到的幾位“畫家”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畫家”。如果讓他們去創(chuàng)作,又會描畫出什么樣的畫作。通過提問,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
二、善于把握提問,啟發(fā)最佳時機
在教學時,課堂提問是不固定的,而且不同的教師由于教學習慣不同,提問的方式、次數(shù)和習慣等也會有一定的差別。但是,教師的提問也并非是盲目、沒有根據(jù)的。在提問時,教師要學會把握好提問時機,找到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提問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時,哪一部分的知識點是對學生比較重要的,需要通過提問來幫助學生鞏固他們所學習的知識。教師在提問時,要學會對學生加以引導。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小女孩每次擦亮火柴所見到的景象都是不一樣的,教師在講解時,可能會說,小女孩所見到的不同景象,實際上就是她內心所幻想的景象,這種直白的講解方式,只是簡單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缺乏思考,但是,教師如果能夠在講解小女孩擦亮火柴時進行提問,讓他們思考為什么小女孩會看到這些景物,這與她的生活經歷有什么關系。此外,在課文結尾,曾兩次提到了“幸?!边@個詞語,這兩個“幸福”分別有什么深層次的寓意?教師也可以適當進行提問,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和探究。教師在教學時把握好提問的時機,相較于盲目提問來說,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提問方式多樣化,啟發(fā)學生思維
在教學語文知識時,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提問方式過于單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提問,教師還需要學會運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對于桂林山水究竟有多壯觀、美麗,并不是十分了解,這樣教師在提問時也會顯得過于單調乏味,難以引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我曾嘗試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提問,先用多媒體播放有關桂林山水景觀的視頻,將學生帶到教學情景中,然后結合課文內容,向學生提問:“桂林的山水,究竟美在哪里?”在課堂上,教師要學會從多角度入手,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提問,盡可能使問題新奇有趣,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四、相互交流,相互提問
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并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向學生提問,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也可以向教師提問。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也不能將思維局限于自己單方面的提問,也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語文知識,將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例如在學習古詩詞時,由于詩詞創(chuàng)作的年代和背景等不同,學生在理解時可能會比較困難,如在學習《泊船瓜洲》時,講到“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大部分教師都說這一句詩中的“綠”字用得好,但是這個字究竟好在何處,學生可能并不是十分理解,有許多學生可能會產生疑問。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鼓勵他們提問,并幫他們解決好這些問題。
總之,在語文課堂上,提問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講的知識,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較為明顯的幫助作用。但是,教師在提問時也需要注意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特點,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提問方式,促進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濮坤.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的實踐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5).
[2]余榮虎,馮上榮.走出小學語文教學的困境[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4).
[3]楊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之淺見[J].中國西部科技, 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