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課”這一新興教學方式引起了一場教學革命,因良好的教學效果被國內外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所矚目?!拔⒄n”能否廣泛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也成為當下學者研究的課題之一。筆者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導入“微課”,并確保其教學效果做出一些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微課;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微課
微型視頻網(wǎng)絡課程是微課的全稱。張一春教授認為:“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jīng)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它的形式是自主學習,目的是最佳效果,設計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形式是流媒體,內容是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間是簡短的,本質是完整的教學活動。胡鐵生指出:“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導入微課的可行性
(一)排難解惑
初中學生中普遍知識面較窄,即使有閱讀習慣,大多也是對網(wǎng)絡小說和漫畫書籍的閱讀。極少數(shù)還存在輕度的學習困難與障礙。教師不能只通過課堂的一問一答來解決這一問題,而微課可以起到排難解惑的作用。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中利用微課,能深入淺出地讓學生自主學習,查漏補缺。
(二)拓展課堂
初中課堂短短45分鐘,學生在傳統(tǒng)課堂時間里大多只能聽老師講授。即使教師采用問答式的教學手段也不能做到兼顧每個人,學生也沒有充分思考的時間。但導入形式上“微”,內容上“精”,整體效果追求“妙”的微課則不同,學習者可以自由選擇時間和地點進行靈活學習。
(三)提高學習者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
初中語文有許多小知識點,而填鴨式教育大多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本,所以學生大多興趣缺失。一般短短10多分鐘的微課小視頻,形象具體,圖文并茂結合聲影使得重難點突出,學生愛看從而有了學習興趣,更容易變被動為主動。
(四)促進教師的成長和進步
教師把初中語文課程中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分類加工制作成微課。從課程本身教改的角度、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角度、創(chuàng)新意識的角度來看,這一過程是一種革新。在不斷深入中促進教師的
成長。
三、初中語文教學該如何使用微課
(一)制作微課的要領
教師在制作前必須對其中的難點和重點有絕對深刻的理解。如果把微課比喻成一株鮮花的話,那么專業(yè)知識是根,設計構思是莖,個性亮點則是花朵。微課小而精,所以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課堂,要合理設計,有的放矢地制作微課。
(二)教師制作課件能力的提高
教師要會并制作高質量的PPT和微課。微課需要先拍攝,再后期處理,最后上傳。無疑設備和軟件是在不斷更新的,所以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能力。在自己能獨立制作加工處理好高質量的微課小視頻同時,授之以漁讓學生也學會自己錄制小視頻,反串教師角色來講授知識點或課文等。
(三)微課的利用要有效有度
微課是新興的教學資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要有效有度地加以利用。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目標,不能完全依賴微課,不重視引導。結合傳統(tǒng)課堂,讓初中生用微課結合語文教材進行自主學習,提升教學效果。要以學生為主體,實現(xiàn)教與學的互動。及時總結經(jīng)驗,如為什么這堂課微課教學的效果好,好在哪里,取長補短不斷進步。
(四)建設成熟合理的評價體系
結合學生的使用情況,反饋評價。首先教師進行自評,然后定期組織觀摩課、研討課等進行綜合互評。教務處平時做好抽查,定期評審。建立資源庫,出臺相應的審核機制,結果留檔,作為教師教學質量考核依據(jù)之一。
技術層面考量視頻本身的質量。比如時長、清晰流暢度,字幕添加是否合適正確,聲音效果是否良好等。從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來考量。課本的各個大章節(jié)知識點該如何劃分、是否系統(tǒng)連貫、科學合理,是否符合初中語文課程的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微課資源的利用率,學生在課前還是課中或者課后使用的如何,要有明確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學習者觀后的評價,效果的反饋也要納入重要評價標準中來。微課資源是否深入淺出直觀易懂,是否具備實用性和典型性。比如是否能夠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有無舉一反三的作用、有無啟發(fā)引導性等等。是否具有拓展性,是否完整包含了教案、作業(yè)、總結和拓展資源等。是否符合本校本班學生的學情,要有針對性,不能簡單做成千篇一律的PPT進行講解。
“微課”這一新型的教育資源,為國內外課程教學吹響了改革的號角。探討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符合大勢所趨,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需求。教與學的互動中,微課是不可替代的工具。實踐證明微課無疑是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合理有度、高效有針對性地從學生的角度去制作好并使用好微課,而不是簡單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最終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wǎng)絡,2013(10).
[2]唐燕兒,魏旭陽.“微課”的優(yōu)勢與發(fā)展——基于教育心理學的視角[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4(12).
[3]李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微課的運用實踐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
[4]吳瑩.淺議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學語文,2015(36).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