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語文老師往往著重從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引導學生觀察、體驗生活,積累豐富寫作素材等方面進行悉心指導,有的還對寫作技法諸如文章首尾、語言的“包裝”等大加傳授,而忽視了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途徑——教會學生修改作文。本文對此進行了探析,以供借鑒。
【關鍵詞】作文;學生;修改能力;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一般都是學生寫、教師改。作文本下發(fā)后,大部分學生只是感興趣于分數及批語的好壞,簡單看過之后,便束之高閣。教師花費了巨大心血,而作文收效甚微。葉圣陶先生認為作文修改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通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一方面“節(jié)教師之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修改作文中有效提高作文能力。
學生通過作文修改,知道哪些是好作文,哪些是差作文;如何使好作文錦上添花,差作文通過修改提高“身價”;真正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聰明人不犯第二次同樣的錯誤”。等到再次下筆,該寫什么,不該寫什么;注意什么,避免什么等問題心中一清二楚;鑒別文章的能力及寫作知識的理解、掌握能力在修改訓練中逐步提高。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以有效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呢?
一、印發(fā)標準,明確修改要求
教師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漁。當每位學生拿到一本作文本(教師錯位下發(fā)),被授予“小老師”頭銜時,學生肯定在躍躍欲試,試圖扮演好心儀已久的老師角色的同時,也不知所措。這時教師要把中考關于學生作文的評分標準印發(fā)給他們,并組織他們逐條學習。根據各類標準,教師將相應文章挑選1—2個典型片段進行朗讀并集體評講,共同分析例文中包括遣詞造句乃至謀篇布局中的“善惡是非”,統(tǒng)一認識標準,統(tǒng)一打分尺度。在此基礎上,由學生對所修改文章認真誦讀兩遍,以便對所修改文章作一整體了 解,對作文質量有一初步把握。
讀第三遍時,學生已到了不動筆不行的地步了。這時教師要急學生所急,趁勢亮出修改的具體要求。如作文的格式是否正確;卷面是否整潔;有無錯別字,有無病句;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文章中心是否明確,材料與中心是否統(tǒng)一;文章結構是否清楚,過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照應;描寫是否生動形象;文章是否寫出真情實感,并將修改中的批、改、增、刪、調、換等方法進行板示。這樣學生對作文批改有了全面的了解,知道從何處下手,如何將文章改好,如何將文章質量比較準確地定位。
二、適當點撥,督導過程落實
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到感性體驗,學生認識明晰,但真正動手操作,教師絕不可放手不管。在這過程中,教師提醒學生修改不可能一蹴而成,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分要求分批次按照一定的步驟進行。要主動走到學生中間,幫助他們解疑釋難,同時根據學生認知水平高低差異,要鼓勵同學間相互討論、探究。對于學生中發(fā)現的共性的問題,可集體解答。對于個別問題,可個別輔導。學生在一種比較寬松、左右逢源的環(huán)境下,初步完成字、詞、句、篇的斟酌、修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別用“放大鏡”“平面鏡”呈現出作文中的優(yōu)、缺點,并用真摯的用語作一簡評。最后簽上名字。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初嘗“勞動”的甘甜——學會了修改作文的方法,當了回小老師;品味到老師的艱辛——修改一篇作文頗費時間和精力;更值得欣慰的是——發(fā)現了別人作文的長短處,以此明確了自己寫作的方向。
三、“物”歸原主,點評修改典型
互改過程結束后,讓“小老師”把作文交給本人。新一輪自改開始。教師讓學生根據剛才評分標準、修改要求對各自作文、“小老師”的修改作一全方位的修改、評價。作為學生本人,由于評價標準的進一步熟悉,在修改同學作文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比較及對自己作文的反思,對自己作文的方方面面有了新的認識,修改欲望增強,能力提高,自然會反復推敲,或“大刀闊斧”,或欣然揮毫而“下筆如有神”。同時,由于不同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盡相同,對同一問題也可能有不同的見解,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靶±蠋煛钡男薷暮捅救说男薷目隙ㄓ行念I神會的交融,但也可能出現識記、分析、理解、表達上的分歧。讓學生自己去評價“小老師”的修改,不僅可能使某些問題得到“平反”,而且更能激發(fā)學生“我手寫我心”大膽表白自己見解的熱情,從而創(chuàng)造“百家爭鳴”的效果。教師徜徉于又一次修改的氛圍中,享受的不僅是學生對“小老師”觀點的認同,更有學生對“小老師”不領情甚至長篇累牘的“討伐”。教師明察秋毫,及時將學生“呼聲”較高的作文收集、分類。對于寫作基礎和修改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做好補差工作。對于有典型性的作文則提出來在全班進行解剖,甚至將修改較好的有代表性的文章原貌印發(fā)給學生。要善于捕捉批改過程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多鼓勵、表揚,讓每位同學有成功的體驗,哪怕是一點點,促使每位學生真正在互改、自改作文中找到自我、肯定自我,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我作文能力
四、持之以恒,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學生一旦掌握了修改方法,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加以強化,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推薦,選出2—3篇優(yōu)秀習作展示在教室的“寫作專欄”中。也可以在學期結束時,評選出優(yōu)秀作文予以表彰,并將部分優(yōu)秀文章打印成冊印發(fā)給學生,寄給家長,投給學校文學社或有關刊物。這樣既增添了學生修改作文的成就感,又會孕育出更多的作文修改能手,催生更多更優(yōu)秀的作品,真正鞏固并弘揚了修改成果。
互改、自改、堅持不懈的修改訓練,就像在學生面前安置了一面光亮的鏡子,反射出優(yōu)生創(chuàng)作的喜悅、信心和動力、激情,照亮了普通生甚至差生的渴望、希冀和方向、目標。使每個學生在修改實踐中嘗到作文水平提高的甜頭。
俗話說,在游泳中學會游泳。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在修改作文中理解、品析、領悟寫作的真諦,通曉寫作的奧秘,汲取寫作的源頭活水,澆灌寫作的燦爛之花,何嘗不是一條行之有效而又不可多得的途徑?
(編輯:龍賢東)